民国《西康建省记》三卷 傅嵩炑撰 彩色高清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西康建省记》,三卷,傅嵩炑撰。傅嵩炑(1869—1929),字华峰,西康建省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同治八年(1869)生于四川叙永厅锅厂坝(今古蔺县傅家场)。二十五岁时试补为学官弟子员(即文生),不久承办地方团练,掌握一支地主武装。光绪二十九年(1903)赵尔丰署任永宁道,严厉镇压反清会道门势力,首先依靠地方团练的支持,他对傅的才干十分赏识,并且倚为劲旅,傅亦成为他的积极追随者。次年赵尔丰调任建昌道,他坚持邀请傅出山作他的幕僚。从此,傅氏一直是他的心腹助手。光绪三十一年(1905),傅被委任“邦办事务”,随同进军巴塘,屡立战功。宣统二年(1910)平定三岩之乱,次年任代理川滇边务大臣,并在《奏请建设西康省折》中正式提出西康建省的主张。辛亥革命爆发后,兵败被执。在护理四川都督胡景伊的请求下,一月之内写出《西康建省记》。民国成立后,傅嵩炑以清朝遗老自居,1929年病故于古蔺傅家场。终年六十岁。辛亥革命后,傅氏被解送到成都后并没有成为阶下囚,却受到军政府的礼遇。护理四川都督胡景伊对傅的才干很为赏识,特别是他对川藏边疆情形“了如指掌”,对川省防务颇有意义。因此胡勉励他着书立说,“以为吾蜀边筹,即以为国防大计”。傅氏欣然应命,很快写出了《西康建省记》,并于民国元年(1912)十一月由成都公记印刷公司刊印成书。此书为宣纸石印,宽15厘米、长25厘米、厚1厘米,共168页,约6万余字。全书分六十四目:西康疆域记、创设边务大臣记、巴塘改流记、里塘改流记、德格改流记、春科高日改流记、孔撒麻书改流记、灵葱改流记、白利改流记、倬倭改流记、东科改流记、章谷改流记、鲁科改流记、卓斯改流记、罗科投诚记、纳夺改流记、沈边冷边咱里改流记、巴底巴旺改流记、鱼通改流记、明正改流记、泰凝改流记、俄落色达投诚记、瞻对改流记、三岩投诚记、江卡贡觉桑昂杂瑜收回记、丫察木多改流记、八宿改流记、类伍齐硕搬多洛隆宗边坝收回记、波密投诚记、边务大臣办事记、代理川滇边务大臣傅嵩炑奏请建设西康省折、西康山记、西康河记、西康土地记、西康矿产记、西康职官记、西康郡县记、西康边防记、西康户口记、西康设官记、康人刑法记、西康百谷记、西康粮税记、西康差徭记、西康盐税茶厘记、西康兵事记、雇用乌拉、雇用通事、西康围法记、西康文学记、康人冠记、康人乐记、康人姓氏记、康人医药、西康六畜记、西康鸟兽记、西康草木记、论西康省邑、西康百工记、康人卜筮记、说康人采矿、说康人读书、说康人弟兄同妻、说康人葬亲、说康人垦荒、说康人喇嘛、西康物异辨、康藏卫问答、西康内属问。书末有胡景伊《西康建省记书后》。大部分类目之后皆附按语、章程、电文等,内容广博,除记述康区各地改土归流的经过外,广涉一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藏区宗教、民情风俗,乃傅氏亲身经历所得,其记述翔实可靠。诚如傅氏在“凡例”中所说:“记中之事,悉与案牍相符。间有出入者,省实事也,并非臆度。”胡景伊《西康建省记书后》评价日:“傅君华峰(封)以介子雄豪,兼上马杀贼,下马作露布之才,从事西康,历有年所。此书之成,足以补帷幄之运筹,足以补方乘之阙略。即谓此书为马伏波之山也可;为李赞皇之楼也可。”全书首先是对西康的地理环境,创设川滇边务大臣以办理西康事务等情作了交待,并述及清末英国军队侵藏,与满清政府订立英藏条约,制造中国民族纠纷,挑起民族矛盾之阴谋。清政府派赵尔丰为边务大臣,经营康地,对藏人部落进行改土归流,以为建省计。然后对康境之巴塘、里塘、德格、察木多、波密等约三十个地区进行改流设官之过程作详细记载,约2.5万字,颇具史料价值。再次述及西康之山川地理、职官曹户、边防兵战、风土民情等内容。自光绪三十一年(1905)驻藏大臣风全途经巴塘被藏民杀死,清廷派兵征剿,而后委赵尔丰出任川滇边务大臣记起至宣统三年傅嵩炑奏请建立西康省止。继之分述康境之雪山、金沙江、雅砻江等名山大川,及于西藏所应设立之厅县,西康各地之物产、兵战、土俗民情、程站道里等史料。此为西康地区(主要为今四川之甘孜藏族自治州及西藏的昌都地区)首部专志,收载了西康建立行省的原始资料,是研究西康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民族关系史的珍贵史料,历来受到藏学研究者的重视。进一步可参阅陈一石《傅嵩炑》(《四川近现代人物传》第4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第115-121页)、傅嵩炑与(西康建省记〉》(《四川文物》1988年第2期)。
今存民国元年(1912)铅印本,民国二十年(1931)古蔺人陈肇端重排印本。
地方志的编纂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发展。不同地方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通过地方志的编纂和传播,可以展现出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推动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地方志也可以促进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民国时期《西康建省记》三卷的内容,探讨其历史背景、学术价值以及对地方志研究的贡献。作为一部由傅嵩炑撰写的重要地方志作品,《西康建省记》不仅记录了西康省的建省历程,还涵盖了西康的地理、民俗、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介绍《西康建省记》的创作背景;其次,分析其在地方志领域的学术地位;再次,讨论其对西康地方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最后,阐述《西康建省记》三卷彩色高清PDF电子版的下载价值及其对现代读者的意义。通过这些阐述,旨在深入了解这一珍贵文献在当代学术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西康建省记》的创作背景
《西康建省记》是由傅嵩炑于民国时期所撰写的一部地方志书。其创作背景深受当时历史、政治和社会背景的影响。西康地区,在清朝末期曾为四川省的一个附属地,直到民国初期才正式成立西康省。这一历史背景使得《西康建省记》不仅仅是一部地方志,还是对西康省建省过程及其历史的重要见证。
傅嵩炑作为民国时期的学者,深知地方志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因此在《西康建省记》的创作过程中,他结合了大量的史料和地方文献,力求真实、全面地反映西康地区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风貌。他通过对西康建省过程的详细描述,向读者展示了这一时期西康地区的政治变化、社会变迁以及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此外,傅嵩炑还受到了当时民国政府提倡地方文化与地方历史研究的影响。在这一政策推动下,许多学者开始着力于地方志的编撰工作,而《西康建省记》作为其中的代表作,既体现了学术界的历史使命感,也折射出民国时期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
2、《西康建省记》的学术价值
作为一部地方志,《西康建省记》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不可小觑。首先,它详细记录了西康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山脉、河流、气候等,这对于了解西康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傅嵩炑通过对地理环境的细致描写,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其次,《西康建省记》还涉及了西康省的政治结构和社会制度。从清朝到民国初期,西康的政治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傅嵩炑通过对这些变化的深刻分析,不仅揭示了西康地方政治的历史脉络,还为研究中国西部政治变迁的学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另外,傅嵩炑对西康的民俗、文化和经济状况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地方风情到传统节日,再到经济产业的发展,《西康建省记》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为研究中国西部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地方志的学术内涵,也使得《西康建省记》成为研究西康及其周边地区的重要文献。
3、《西康建省记》对西康地方历史文化的影响
《西康建省记》不仅是对西康历史的一次总结,也对西康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西康建省过程中各类历史事件的记载,傅嵩炑为后人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历史框架,帮助人们理解西康地区的形成与发展。
此外,《西康建省记》对西康地方文化的研究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西康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汇的地方,其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西康建省记》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傅嵩炑通过对西康民俗、语言、宗教等方面的详细记录,使得这部地方志不仅具有历史学的价值,还具备了文化学的研究价值。
西康地区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省份,其地理、政治和文化特征与中原地区有所不同。《西康建省记》通过对这些特征的阐述,不仅增强了西康地区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还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正因如此,《西康建省记》不仅是地方志领域的瑰宝,更是了解西康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
4、《西康建省记》三卷彩色高清PDF电子版下载价值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纸质文献的数字化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西康建省记》三卷的彩色高清PDF电子版作为该书的重要数字资源,其下载价值不可忽视。首先,数字版的《西康建省记》打破了纸质版的物理限制,使得更多的学者和读者能够轻松获取该文献。
其次,彩色高清PDF电子版的形式,使得原本的地图、插图以及手绘图画更加清晰、细腻。这对于研究西康地区的地理、历史及文化有着重要的帮助。传统的纸质版本在呈现这些图像时,由于纸张质量和印刷技术的限制,常常难以展现其应有的细节,而数字化版本则能够最大限度地还原这些细节,提升了文献的研究价值。
最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图书的兴起,数字版的《西康建省记》也为普及地方志研究提供了便利。学术界和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轻松访问这一珍贵文献,从而推动西康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对于广大研究者来说,数字版《西康建省记》不仅是一项学术资源的储备,更是进行学术交流与讨论的重要平台。
总结:
《西康建省记》三卷作为傅嵩炑撰写的地方志,深刻记录了西康省的历史、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通过对西康建省过程的详细描述,傅嵩炑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也为了解中国西部的历史变迁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在数字化时代,三卷彩色高清PDF电子版的《西康建省记》为现代读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访问途径。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对西康地区历史文化的兴趣,数字版的出现都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一电子版的发布,不仅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这部珍贵文献,也进一步推动了地方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