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民国三台县志》二十六卷 林志茂修 张树勋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四川省绵阳市地方志, 【民国】《三台县志》(二十六卷)林志茂等修,张树勋等纂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林志茂,成都人,四川法政学堂毕业,民国十五年(1926)任三台县知事。张树勋,三台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
三台县“县以山得名,在汉为梓潼郡治之郪县,在唐为东川节度使之梓州;董璋顾彦晖之所治理,少陵李义山之所游咏,贤豪所至,山川生邑。”又谓:“三台古无是邑,雍正十二年升潼川为府,始以三台山之名名县。”以上见民国二十年(1931)新修三台县志,由此可以略窥三台县之历史沿革。民国六年(1917),四川江油举人张政来任县知事时,曾聘绵阳人陈经畲和本县人孙达泉等设局修志,后因兵乱而辍。十年后,林芝茂任知事再重举斯事,历时五载,其间,知事也三易其人,志稿于民国二十年(1931)得以成书并付铅字印行。此次修志相距上一次修志已一百一十余年。
《三台县志》全志二十六卷,分为舆地志、人物志、食货志、武备志、职官志、学校志、选举志、艺文志、礼俗志、杂志等部门。总纂谢勷(四川简阳人)、陶梦云(简阳人)、甘梯云(四川什邡人),皆先后任三台县长。协纂张树勋、赵毓瑛、谌焕章均县人,负实际编纂之责。张树勋系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举人,赵毓瑛宣统元年己酉科恩贡,谌焕章宣统元年己酉科朝考知县。
民国新修三台县志编纂要旨,协纂张树勋于附跋中曾有说明,谓系“采各志之长,不专仿一家,亦不沿习故习,别出宗例。盖以为志者,因时而立者也。昔之志重考古,今之志重知新,故志与史同意,不必与史同裁。要以政治建设为主,尤以学术民俗物产生计为政治之骨殖,此吾蜀省志所定通例也。是以民国改建后之志书,莫不注意新政,而义例考据,则从略焉。兹编于食货物产兵事学校风俗,纪之特详,不避繊琐之讥;而于典礼艺文先贤宦绩轶事旧闻,惟取旧府志县志,以为蓝本;存废坠于将来,迹近掠美,盖亦窃师班书多仍马史之意,而不敢没前人之善也。其他于旧之略者补之,讹者正之,复者删之,兵燹后之档册莫考者阙之。不敢沿陋袭谬,为后世诟病。至闾阎幽光潜德,则搜采之后,因类编入,实事求是。”以上见解,颇具新意。
该《三台县志》共分十门八十目,约55万字。具体目录为第一卷舆地志一:沿革、舆图、疆域、形势、城池、公署、坊表、交通、建筑、区镇;第二卷舆地志二:山、川、堤堰、关隘、津、梁;第三卷舆地志三:祠庙、冢墓;第四卷舆地志四:寺观;第五卷舆地志五:古迹;第六卷人物志一:乡贤;第七卷人物志二:孝友;第八卷人物志三:忠义、行谊、义夫、耆寿;第九卷人物志四:隐逸、流寓、方技;第十卷人物志五:节孝;第十一卷人物志六:贤妇、孝妇、孝女、贞女、烈女、烈妇;第十二卷食货志一:户口、田赋、杂捐、蠲政、赈务、各项慈善事业、仓储、盐法、茶法、钱法;第十三卷食货志二:物产;第十四卷武备志:兵事上、兵事下、团练;第十五卷职官志一:题名;第十六卷职官志二:宦绩、忠节;第十七卷学校志一:文庙、学额、书院;第十八卷学校志二:学校、学社、学田;第十九卷选举志:文武进士、文武举人、五贡、封荫、文武仕宦、高等以上学校学业、议员;第二十卷艺文志一:典籍目录;第二十一卷艺文志二:金石;第二十二卷艺文志三:文征上;第二十三卷艺文志四:文征下;第二十四卷礼俗志一:祀典、典礼;第二十五卷礼俗志二:宗教、风俗、节序;第二十六卷杂志:祥异、释道、轶事。《民国三台县志》是为四川县志中质量较高之一种,记事详切,尤以清末民国初的资料为丰富。其书品和印刷亦较佳。志中所载明末清初川中之战乱,清咸丰、同治年间农民起义军在潼川境内攻城夺地,以及民国初期四川军阀混战等史料详实而珍贵。有如武备门所记明末清初李自成、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入川,自明崇祯九年至清顺治五年(1636—1648),记述极详尽。嘉庆五年、六年白莲教起义在县境各地之攻战,咸丰九年至同治二年(1959—1863)李永和、蓝大顺率农民起义军入川以及石达开率太平天国起义军入川与清军、民国之攻战事亦详,共达五千余字。还有光绪末义和拳红灯教在三台境内的活动,民国初川西、川北军阀混战及匪患等史料,均有较高的价值。其他门类如城池之修建;教育、警察、农会、商会、议会、实业、税收等局所之设立开办及事务;邮电、马路、公园等民众事业的建设;儒、释、道等宗教流派的情况;各种新式学堂的开办、建设等,无不一一详载,亦颇有价值。另外艺文门还收载有一些传记碑铭,亦属珍贵。
该《三台县志》今存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县志的编纂是对地方文化传统的珍视和传承。通过对地方文化传统的记录和整理,县志体现了人们对本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意识。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将对四川省绵阳市《民国三台县志》二十六卷进行详细阐述,并着重介绍其PDF电子版的下载相关问题。首先,文章将从《民国三台县志》作为地方志的重要性入手,阐述地方志在地方文化保存中的独特作用。接着,文章将探讨该地方志的历史背景,分析其编纂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随后,文章将详细描述该地方志的内容特点,重点讨论其中的重要章节和信息。最后,本文将分析PDF电子版的下载价值与影响,探讨电子化对地方志传播和研究的推动作用。通过这些角度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民国三台县志》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
1、《民国三台县志》在地方文化保存中的重要性
《民国三台县志》作为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的地方志,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地方志是一个地区的历史记载与文化积淀,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呈现。通过这些记载,可以了解到地方历史的演变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四川省绵阳市的三台县来说,这本地方志不仅是地方历史的见证,也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民国三台县志》详细记载了三台县的自然资源、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它反映了三台县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社会面貌,记载了地方政治、经济活动及民间习俗,极大地丰富了地方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地方志的传承,可以帮助后人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祖先的奋斗历程,以及地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此外,地方志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语言、民俗和传统技艺。三台县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地方志的编纂不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保护。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地方特色逐渐消失,地方志因此成为了记录和保存这些文化的载体。
2、《民国三台县志》的历史背景及编纂意义
《民国三台县志》的编纂工作起源于清朝末期,最终成书于民国时期。这本地方志的编纂由林志茂主修,张树勋等人参与纂修。它是三台县历史上重要的地方志之一,全面记录了三台县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政治历史及人文特色。该志书的编纂过程中,除了地方志的常规内容外,还特别注重了对历史人物和地方英雄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三台县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国三台县志》不仅记录了该地的风土人情,还详细记载了三台县的政治变迁、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等方面。这为研究三台县乃至四川省的地方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尤其是在民国时期,地方志作为国家文化和历史的一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通过该地方志的编纂,三台县的历史得到了系统的梳理与保存。志书的内容也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民众的生活困境以及地方治理的难题。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后人了解和分析三台县历史的关键途径。
3、《民国三台县志》的内容特点与学术价值
《民国三台县志》全书共二十六卷,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全书按地域和主题分为若干部分,包括地理志、人口志、政区志、风俗志、经济志等。每一卷都以详细的数据和翔实的文字记载,反映了三台县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以及民众的日常生活。
其中,地理志部分详细介绍了三台县的自然环境、山川河流、气候等地理信息。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了解三台县的自然资源,也为研究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人口志则记载了三台县的历次人口普查数据,详细列举了当地的户籍情况、人口分布、迁移历史等,有助于了解当地的社会结构及人口动态。
除了这些基础的历史数据外,《民国三台县志》还特别注重了地方风俗和文化的记录。风俗志部分详尽地描述了三台县民间习俗、节令活动、宗教信仰等,为研究三台县的文化特征和民俗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内容展示了当时三台县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传统,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4、PDF电子版下载的价值与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现代学术研究的重要趋势。《民国三台县志》的PDF电子版是地方志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通过数字化,地方志不仅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存储和传播,还能有效避免纸质版本的老化和损坏,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更为便捷的访问途径。
PDF电子版的最大优势在于便于下载和分享。学术研究者、历史爱好者以及地方政府人员都可以通过电子版随时获取该地方志的内容。这种便捷性使得《民国三台县志》得以更广泛地传播,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也为普通读者了解地方历史提供了便利。
此外,电子版的互动性也为地方志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数字化技术,用户不仅可以快速搜索需要的内容,还可以进行文字标注和注释,提升了使用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因此,PDF电子版的推出无疑大大促进了《民国三台县志》在学术领域和地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总结:
《民国三台县志》作为三台县的地方志,是研究三台县历史、文化与社会的重要资料。通过其详细的记载,后人可以了解三台县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民俗风情以及历史变迁。这本地方志的编纂不仅有助于保存地方历史文化,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随着PDF电子版的推出,地方志的数字化已经成为趋势。电子版的便捷性和互动性使得该地方志的传播和使用更加广泛,极大地方便了学者和公众对三台县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了解。通过这些现代化手段,《民国三台县志》将为后人提供更加丰富的历史研究素材。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