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光绪蓬溪县续志》十四卷 清周学铭修 熊祥谦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四川省遂宁市地方志,【光绪】《蓬溪县续志》(十四卷·首一卷)清周学铭修,熊祥谦等纂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周学铭,安徽建德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光绪二十二年(1896)任蓬溪县知县。熊祥谦,蓬溪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
“蓬溪旧志,道光廿四五年间,吴君章祈为经始,徐杨君文保所继成也。而前有三志皆泯弗存,惜哉!先是唐安建县以来,九百六十六年而未有志。我朝康熙十一年,前知县潘君之彪始创为之,越四十年徐君缵功再辑之,越三十三年而盛君英复述之,越四十一年而谢君泰宸、张太守鹤坪纂成之,其后又五十九年,乃有吴、徐杨之书,则加遥焉。铭以菲材而教士恤刑,罔弗存历史曹。甫陟县寄,遽膺缅思,遭逢之渥,历试之频,兢兢业业,以不克称职是惧。县居巴蜀之会,民稠而事赜,自惟薄劣,曷以堪盛,朝夕孳矻,以上秉教条,下察民依,中考前政己效之迹,讲修而率行之,冀无大失。从政二年于兹矣,有所设施,时自记录。觉先正良法,多可垂型于后,访求贤之耆旧,洎故官之懿行嘉言,足以矜式者,亦颇不乏,而有简编记述之。盖吴、徐杨志之成,距今又五十二载。时事之增益,政令之昌明,为至伙矣!今而纂之,亦其时也。既任斯责,其何敢以弇陋辞,爱取见闻,汇述诠次。光绪廿三年冬,移承江津之乏书局,自随勒成是篇。他日还县,当与缙绅先生细论之也。载述之由,各具本帙,故不别为例言。但胪其目,俾资寻检,与旧并存,命曰《续志》,庶五十年之行事,得以举其大凡,而昔贤之咸书,亦俱垂于不朽。”此《蓬溪县续志》乃承袭道光旧志而续修,主要记述道光二十五年(1845)以后事。光绪二十四年(1898)编纂成帙。未及刊印而周学铭调任江泽县,接任知县罗桢(湖北汉阳人)、田耀焜(湖北江夏人)继绩订正,翌年梓行。
此《蓬溪县续志》分十四门四十五目,约15万字。主要是继旧志之各门而续之,对于旧志之脱漏者,小作增补。对于县境水利之兴修、盐井之开凿,清代后期有关本境之诗文碑记,赋税收支等资料收载颇详,亦有较高价值。再就是着述、耆旧、兵事等门类中收载咸丰、同治年间李永和、蓝大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蓬溪一带,以及川西北、川南各地与清军之争战史实极为详尽,为颇有价值的川滇地区农民革命战争史料。是志对于道光旧志所载各图尽行删去,另外绘制了县境全图,中、西、东三乡舆图共四幅。
该《蓬溪县续志》今存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和传抄本。
地方志的编纂需要注重挖掘和整理地方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这些文献和资料包括历史文书、史料、地方志、家谱、文物等,记录着一个地方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通过对这些文献和资料的研究和整理,可以还原一个地方的历史面貌,揭示其文化底蕴和特色。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四川省遂宁市的《光绪蓬溪县续志》是地方志的一部重要文献,承载着丰富的地方历史与文化信息。本书由清代的周学铭修、熊祥谦纂,作为蓬溪县地方历史与文化的总结和记载,不仅为研究四川地方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展现了清代地方志的编撰规范和文学风貌。随着电子化进程的推进,PDF电子版的《光绪蓬溪县续志》为广大读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查阅方式。本文将围绕该地方志的历史背景、编撰过程、内容特色以及电子版的普及价值,详细展开阐述。通过多角度的解析,读者将更好地理解这部地方志的重要性及其对地方历史的贡献。
1、《光绪蓬溪县续志》背景及历史意义
《光绪蓬溪县续志》作为清代四川地方志的代表之一,其历史背景深深植根于四川地区的文化传统中。该地方志的编撰始于清代光绪年间,特别是对于蓬溪县的自然风光、风俗习惯、历史人物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记载。清朝时期,地方志是官方文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地方行政管理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因此,《光绪蓬溪县续志》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蓬溪县的地方历史进行了完整梳理,也为后代的地方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对于地方志的历史意义,尤其是在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光绪蓬溪县续志》无疑是四川省地方志中的瑰宝。这本志书的编纂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一种对地方文化遗产的保存与推广。它通过系统地记录蓬溪县的地理、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蓬溪县在四川省内的地位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
同时,这本志书也为后代研究清代地方政府的行政模式、政策执行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案例。它详细记录了当时地方官员如何治理蓬溪县,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社会变革等事件,对于今天研究地方政治与管理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编撰过程与编者贡献
《光绪蓬溪县续志》的编撰工作由清代学者周学铭和熊祥谦主持。周学铭是当时蓬溪县的地方名士,他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而且具备了广泛的地方史料积累。熊祥谦则是地方志编撰的资深专家,他对于地方志编撰的规范性和完整性有着深入的理解。两位学者的合作,确保了《光绪蓬溪县续志》的编纂质量和历史准确性。
在编撰过程中,周学铭与熊祥谦秉持着“修志必真”的原则,通过广泛的实地考察、文献考证和与地方长老的座谈,搜集了大量关于蓬溪县的历史资料。这些资料不仅包括了历史事件、人物传记、民间故事等,还涉及了蓬溪县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为地方志的编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此外,编撰者还借鉴了大量清代其他地方志的编撰经验,力求使《光绪蓬溪县续志》不仅具备学术价值,也兼具文学性和可读性。可以说,周学铭和熊祥谦为后代的研究者们留下了一部集学术性、实用性、文学性于一体的地方志,堪称四川地方志的经典之作。
3、《光绪蓬溪县续志》的内容特色
《光绪蓬溪县续志》共十四卷,内容涉及广泛,涵盖了蓬溪县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多个方面。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系统性和全面性,几乎没有遗漏任何重要的地方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通过这一地方志,后人可以清晰地了解蓬溪县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及其独特的地域文化。
具体来说,志书在地理篇章中详细描述了蓬溪县的山川地貌、水利设施及交通线路等信息,对于当地的自然资源、农业生产等方面也有着深入的分析。此外,政治篇章则记录了当地各朝代的政治变迁及官员的更替情况,尤其是在清朝时期,地方政府的治理模式、行政结构和社会矛盾的处理方法均有着详细的叙述。
此外,文化篇章则是《光绪蓬溪县续志》的一大亮点,它不仅记录了蓬溪县的民间故事、民俗活动,还对蓬溪县的文人雅士、书法艺术、民间工艺等方面做了充分的记载。这些内容不仅展现了地方的独特风情,也为后代研究四川地区的民间艺术、文化习俗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4、电子版的普及与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纸质地方志逐渐向电子版转化。四川省遂宁市的《光绪蓬溪县续志》也顺应时代潮流,推出了PDF电子版。电子版的推出,不仅使得这部珍贵的地方志文献更加便捷地传播给广大读者,还大大提升了地方志的保存与查询效率。与传统纸质版相比,电子版的《光绪蓬溪县续志》不仅便于携带,还能够通过搜索功能快速查找需要的内容,极大地方便了研究人员和地方历史爱好者的使用。
此外,电子版还使得该志书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远在其他地方的研究人员和公众也可以轻松下载并阅读。这种便捷的获取方式,也为地方志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电子版的地方志将成为研究和教育领域的重要资源。
电子版的普及还大大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通过网络平台,更多人可以接触到地方志中的历史文化,了解四川蓬溪县的独特魅力。这样的传播方式,不仅使地方志文献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也让更多人意识到地方历史和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总结:
通过对《光绪蓬溪县续志》的分析,可以看出,这本地方志不仅在清代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它的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为后代的地方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作为四川地方志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地方历史的见证,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随着《光绪蓬溪县续志》电子版的推出,它的普及和传播将使得更多的读者和学者能够轻松访问这部历史巨著。电子版不仅方便了阅读与研究,还为地方志的数字化保存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可能。地方志的数字化进程,必将为四川及全国的历史文化保护和研究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