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嘉庆宁远府志》五十四卷 清佚名纂修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注:由于截图原书被缩小15%,正常是可以看清楚字的。
四川省凉山州地方志,【嘉庆】《宁远府志》(五十四卷)清佚名纂修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宁远府的设置,在清雍正六年,由原建昌卫改置,府治在今西昌市,领会理州,越巂厅,西昌、冕宁、盐源县。此志乃奉救纂修,为首创府志,不着纂修人姓氏,无序跋,亦未梓行,仅留下抄本一帙,乃从西安古旧书店购得。1960年,西安古旧书店曾据此油印若干部出售。书中职官门记至嘉庆十五年(1810)任之知府德福(满洲正白旗人,嘉庆七年(1802)到任,十三年(1808)、十五年(1810)两次回任),武职则仅记至嘉庆七年(1802)任建昌总兵的张志林(四川绵州(今绵阳市)人),然而“经历”一类,则已记至咸丰三年(1853)的左宝森。卷四十八“艺文志”载赵桂生《望海楼赋》中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事。疑为抄书时所补入,因为其他各门类中皆未有记道光以后事者,如卷三十二“榷政志”中,最迟记至嘉庆十一年(1806)开设水银厂,卷三十五“选举门”中最迟亦仅记嘉庆十五年(1810)之举人,十六年(1811)之武进士。此《宁远府志》门类设置一依省府所颁体例,应为嘉庆十七年开修《大清一统志》和《四川通志》时奉救纂修者。分五十四门,约8万字,卷帙虽繁,实载史料则较简略,如形势、户口、屯练、茶法等六七个门所记不过二、三十字。且各门类中多有缺陋,远不及后来咸丰同治年间本府会理州人何东铭私家纂修的《邛野录》一书翔实而有价值。关隘、古迹、寺观、物产等又仅录名称,不作记述。内容有续增,续记至咸丰三年(1853)事,但极少。收载较多者为艺文门,约1.8万字,主要是明、清两代诗文。明代有三朝首辅杨廷和,青神进士余承勋,会理举人胡衡等人的文,有杨慎(廷如子,状元)、顾汝学等人的诗。诗赋大多是咏颂府城外泸山、郡海景物之作。其次以人物传记较详,如明代会理州进士刘瓒(官至云南参政)、举人胡衡,清初会理武举杨泽厚等人的事迹记述颇详。土司门所载史料价值最高,对府属西昌、盐源、冕宁三县,会理州、越厅之土司部落逐一记载,约4000余字,对猓猡、摆夷、栗僰、西番(实即彝、僰、苗、羌等)等少数民族土司之设立、户口、粮税等无不备载,末附一篇《九夷考》,约1400字,对上述少数民族历史沿革详加考证。
该《宁远府志》今存清抄本、1960年油印本。
县志的编纂是对地方政治文化的呈现和展示。通过对地方政治文化的记录和整理,县志展现了一个地方的政治风貌和文化特色。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四川省凉山州《嘉庆宁远府志》是清代地方志的重要文献之一,记录了宁远府(今凉山州)在嘉庆年间的历史、地理、风俗、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该志书的修撰者为清代佚名学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历史研究意义。随着电子化时代的到来,《嘉庆宁远府志》的PDF电子版也逐渐成为研究者及历史爱好者的重要资料来源。本文将围绕“四川省凉山州《嘉庆宁远府志》五十四卷 清佚名纂修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这一主题,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该地方志的历史背景与意义、电子版下载的技术优势、使用电子版进行研究的便利性,以及该志书对地方文化和历史研究的价值。通过深入分析,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嘉庆宁远府志》在当代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与应用前景。
1、《嘉庆宁远府志》历史背景与编纂意义
《嘉庆宁远府志》作为清代地方志的重要文献之一,记录了四川省凉山州的历史与地理状况。该志书的编纂时间可追溯至嘉庆年间,具体作者至今未明,因此常被标注为“清佚名”编修。其内容全面且详细,涉及了宁远府的自然环境、政治体制、社会风貌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堪称研究这一地区历史的宝贵资源。
该志书的编纂背景是在清朝嘉庆年间,清朝政府对地方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对于边疆地区的治理和开发,宁远府所在的凉山州作为一个重要的边疆区域,其历史和社会状况显得尤为重要。此时的地方志不仅仅是对地域的描述,更是对治理模式的总结,对当时地方政治与经济活动的记录,具有历史研究的多重意义。
此外,《嘉庆宁远府志》的编纂工作也是清朝“修志”工作的一部分,旨在全面梳理并规范各地的历史资料,体现了清代中央对地方治理的重视。该志书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宁远府及其辖区的丰富历史资料,是了解这一地区过去的“活字典”。其编纂意义不仅在学术上具有价值,也为后世的地方历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电子版下载的技术优势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嘉庆宁远府志》电子版的出现为学者与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研究工具。电子版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其便捷的获取方式,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下载PDF文件,无需繁琐的纸质文献查找或预约。
其次,电子版能够提供更高效的搜索功能。通过关键词检索,读者可以迅速定位到志书中需要的信息,避免了传统纸质版中逐篇翻阅的繁琐。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的效率,使得学者在查阅地方志的过程中更加高效。
此外,电子版的《嘉庆宁远府志》通常配备了较为详细的索引和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的难点与地方特色。并且,电子版便于保存和分享,学者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云端存储等方式方便地交换资料,使得资料的共享与传承更为顺畅。
3、电子版的研究便利性
使用电子版《嘉庆宁远府志》进行学术研究,首先能够为研究人员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传统的纸质版地方志书籍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查阅和比对,尤其是对于地理、人口、经济等多方面的资料,电子版的全文检索功能可以帮助研究者在短时间内找到相关数据。
其次,电子版的文献管理更加方便。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如电脑、平板、手机等)随时随地查阅志书,避免了携带纸质书籍的不便。此外,电子版通常还可以支持注释、标记等功能,帮助研究人员对资料进行归类和重点标注,提高了学术工作的精确度和条理性。
再者,电子版地方志资料的便于共享与传播使得学术讨论和学术合作更加活跃。地方志的下载与共享不再局限于实体的图书馆或档案馆,而是可以通过网络广泛传播,促进了学术界对于地方历史的共同研究与探讨。
4、《嘉庆宁远府志》的文化与历史价值
《嘉庆宁远府志》不仅在历史学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保存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通过这部地方志,我们能够窥见当时凉山地区的社会结构、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活动,特别是在清朝时期边疆的治理方式,提供了独特的历史视角。
例如,志书中的“地理志”部分,不仅记载了当时宁远府的地理环境,还详细描述了各县的特产、风俗和人文特色。这些资料对研究地方经济、文化及其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志书中还涉及了大量关于地方治理和法律制度的记录,为我们了解清朝政府在边疆地区的政策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嘉庆宁远府志》的历史价值还体现在它是凉山地区历史的“档案”。这些地方志所记载的信息不仅包括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还有关于宗教、民间习俗和地方名胜等内容,为现代社会对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地方历史的重构和学术讨论而言,这部志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总结:
通过对“四川省凉山州《嘉庆宁远府志》五十四卷 清佚名纂修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地方志不仅在历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而且通过电子化的形式,也使得其更加便于现代学者的使用。电子版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查阅效率,并且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工具。
《嘉庆宁远府志》无论是在地方历史研究,还是在文化传承方面,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在数字化浪潮下,我们更应珍惜并广泛传播这一历史文献,推动地方历史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研究。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