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咸丰冕宁县志》十二卷 清李英灿修 李昭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四川省凉山州地方志,【咸丰】《冕宁县志》(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英灿修,李昭纂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李英灿,湖南湘乡县人,咸丰举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侯补知州,咸丰七年(1857)署冕宁县知县。李昭,四川蓬州(今蓬安)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举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任冕宁县教谕。嘉庆十七年(1812年),因省志局檄征邑乘,知县蔡以成〔福建侯官县(今闽侯县)人],尝采辑志稿一秩以呈。至道光七年(1827年)知县书纶踵事增修,汇为五册。李英灿莅任后,未得见乾隆志稿,仅搜集到嘉庆、道光两种残稿若干纸,便邀李昭等人以之为基础,设局重修,广采资料,删繁补缺,勘误正伪,于咸丰七年编纂成书付梓。至光绪十七年(1891),知县林骏元(直隶天津举人)与训导林茂元(四川荣县附贡生》依旧本续增部分史料后再刊印。此《冕宁县志》分十二门五十三目,约8万字。艺文门约2万字,除旧志原载者外,大量编纂咸丰年间的诗文,如知县宋恒山《重修县城记》、《禀覆雀儿窝地方不宜开金厂由》,李昭《创筑泸沽城记》等,较有史料价值。其后还编入部分少数民族歌谣,目之夷歌,有跳锅装、西番歌、猓猡歌、獏狻歌等,这在四川旧方志中尚属罕见,是研究川中少数民族文化难得的资料。风俗门分为汉俗和夷俗,夷俗较详,其中又分为西番(藏族)、猓猡(彝族)等不同民族之习俗。山川、关津、街市等归入舆地门,水利、厂务则归入建置门,山川和厂务记载较详,厂务详记邑境各地开设铜厂、铅厂等史料。卷首之图考中除疆域、城池等图外,还绘刻了尾山、怀远、靖边、泸宁等营汛详图。该《冕宁县志》今存咸丰七年(1857)刻本,光绪十七年(1891)增刻本。
县志编纂是一项系统、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编者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当地历史文献、档案资料等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将详细阐述四川省凉山州《咸丰冕宁县志》十二卷的情况,包括其由清代李英灿修、李昭纂的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通过对该地方志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展现其对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全面记录和研究。
1、地方志的起源和历史
四川省凉山州《咸丰冕宁县志》十二卷是清代李英灿修、李昭纂的地方志,记录了咸丰冕宁县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详细资料。该地方志反映了清代时期对咸丰冕宁县的系统调查和研究,是研究该地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清代李英灿修、李昭纂编纂的《咸丰冕宁县志》十二卷是该地方志的电子版,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的查阅工具,也有助于推广和传承咸丰冕宁县的历史文化。
2、地方志的内容和特点
《咸丰冕宁县志》内容丰富,包括地理、历史、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的资料,详细记录了咸丰冕宁县的发展演变过程和特色。该地方志具有系统性、权威性和可靠性,是研究该地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地方志的特点在于全面性和深度性,通过对当地各个方面的细致描述和分析,展现了咸丰冕宁县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底蕴。
3、地方志的意义和价值
四川省凉山州《咸丰冕宁县志》的编纂和传世,对于保护和传承咸丰冕宁县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地方志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料,为后人研究该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同时,地方志还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加深人们对咸丰冕宁县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弘扬当地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精神。
4、地方志的下载和传承
清代李英灿修、李昭纂编纂的《咸丰冕宁县志》十二卷的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为研究者提供了便捷的获取途径。通过下载和传承该地方志,可以推动对咸丰冕宁县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有助于保护和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
地方志的传承需要广大研究者和文化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希望通过各种途径的推广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咸丰冕宁县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
总结:
四川省凉山州《咸丰冕宁县志》十二卷清李英灿修、李昭纂的地方志电子版是研究该地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价值,希望通过对其详细阐述,能够更好地推广和传承咸丰冕宁县的历史文化。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