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嘉靖马湖府志》七卷 明余承勋纂修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四川省宜宾市地方志,屏山县嘉靖版《马湖府志》七卷,明余承勋纂修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余承勋,四川青神县人,明弘治年间的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翰林院国史修撰。嘉靖初与杨慎等人议大礼而被贬,被杖谪,归家着述,不复出仕。与状元、着名学者杨慎友善。其祖父余子后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杨慎之父锡廷和则是明代中期三朝内阁首辅。余氏除此府志而外,还纂修有《青神县志》七卷。
马湖府乃明初设置,府治为今屏山县,领泥溪、平夷、蛮夷、沐川四长官司。雍正六年(1728),撤消马湖府,将其地并入叙州府,保留屏山县。此府志修成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于是年刊刻。书首所附余承勋撰的序称:“马湖旧志载安氏事详而侈,殆家乘也,故不足观……于是乎取其陈编而删次之。”未知旧志作于何时。这是现存最早的马湖府志。余序又曰:“嘉靖辛亥(三十年),台史公懋卿(江西丰城县进士)以檄诸府重修之,其守赵君时鄢吉(陕西举人)乃请于监司王公景象(安徽歙县进士)以属者余。二君又相继迁去,遂置之弗讲矣。及李君行简(陕西干州举人)来守是邦,咨其故请焉,于是取其陈编而删次之。”盖嘉靖三十年(1551),知府赵时吉(陕西举人)聘请承勋前来总事纂修府志,未几时吉调任,功未克成。三十四年(1555),陕西乾州举人李行简来任已二载,询其旧事,遂又请承勋前来继续未竟之功,是年即得以成书梓行。
此《马湖府志》分十四门,约4万余字。卷首余承勋序。卷一府纪、府表,卷二秩官表、人物表,卷三提封,卷四创设、食货,卷五秩祀、儒学,卷六秩官列传、良牧列传,卷七人物列传、孝义列传、杂志,卷末李行简跋。以秩官、人物、提封、创设、儒学等门类记述略详,亦较有价值。提封、创设两门均载有本府所辖泥溪、平夷、蛮夷、沐川四个土长官司的设立,建制、领地等史料、以及府属各山川津梁、古迹寺庙之详情,如宝屏山、神木山、马湖江、万福寺、万寿观、御书楼、马湖十二景等。是志未列艺文门,诗文均附载于各有关门类之中。
《马湖府志》是屏山留存下来最早的一部志书,修成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由明弘治年间举人余承勋纂修,分十四门,七卷,约4万余字。反映了屏山及周边地区历史沿革、人文地理等,是研究西南地区历史的重要资料。《马湖府志》今存嘉靖三十四年(1555)刻本,藏宁波天一阁。
县志的编纂是对地方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通过对地方文化传统的记录和整理,县志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当地的文化传统。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的《嘉靖马湖府志》七卷,作为一部地方志,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明朝时期的社会风貌与地理环境。这本地方志由明代学者余承勋亲自纂修,历经数百年的历史沉淀,依然是研究该地区历史的宝贵资料。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电子版PDF格式的《嘉靖马湖府志》为学者、研究者以及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访问途径。本文将从《嘉靖马湖府志》七卷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地方志的历史价值、以及PDF电子版的影响与应用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历史文献的独特魅力。
1、历史背景与编修过程
《嘉靖马湖府志》是明朝嘉靖年间编修的地方志,专门记录了马湖府(即今天的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的地理、风俗、人物、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一部地方志,它不仅是地方历史的纪实工具,更是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缩影。余承勋,作为该志的主要纂修者,以其深厚的学识与对家乡历史的热爱,投入了大量心血,确保了志书的严谨性与真实性。
该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始于嘉靖年间,由于明代地方志的编修常常受到政治风气的影响,余承勋在整个编修过程中面临了不少困难。尤其是对于古老文献的收集、考证和整理,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巨大的精力与毅力。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成书,成为宜宾地区的重要文献。
地方志的编修不仅是文人的学术任务,也与地方治理密切相关。通过这本志书,可以窥见当时宜宾地区的社会状况、风俗习惯以及政治风貌,它的编纂不仅是地方文化的积淀,也是地方治理与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
2、《嘉靖马湖府志》的内容特色
《嘉靖马湖府志》七卷,内容繁复,涉及的领域广泛。从地理描述到风俗传承,再到历史人物和地方制度,都做了详尽的记录。具体来说,地方志对宜宾地区的山川地貌、气候变化、行政划分等进行详细描述,提供了对当时地方管理和区域规划的清晰认识。
除了地理与行政区划,志书中还记录了大量关于社会风俗、民间传说、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今天的研究者来说,极具参考价值。通过地方志中的记录,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代的风土人情,还能看到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嘉靖马湖府志》还特别注重对人物的传记和家族谱系的整理,记载了许多当时的名士、豪杰以及地方士人的事迹。对于研究明代地方社会的阶层结构、政治动态等方面,志书无疑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这些人物的故事,也构成了当地文化的脉络与血脉。
3、地方志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地方志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嘉靖马湖府志》不仅是研究宜宾地区历史的基础文献,还在更大范围内反映了中国地方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它不仅提供了明代时期地方政府的行政状况,还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多元面貌。
从学术角度来看,《嘉靖马湖府志》对于历史学、地理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深远影响。研究者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探索那个时期地方政府的运作机制,分析当地经济的流通与发展模式,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构成。
此外,地方志的编纂反映了中国古代士人的学术精神和文化自信。余承勋作为地方志的编纂者,体现了当时士族阶层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地方志不仅是地方历史的记载,也是文化认同的象征,它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遗产。
4、PDF电子版的影响与应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纸质文献逐渐被转化为电子版形式,《嘉靖马湖府志》也推出了PDF电子版,方便了广大读者的访问与研究。电子版的普及,让这部地方志的影响力得到了空前的扩展,尤其是在学术界和教育领域,成为了许多研究者的重要参考文献。
PDF电子版不仅解决了纸质版存在的保管难题,还极大地方便了资料的搜索与查阅。学者们可以通过关键词进行快速检索,找到相关的历史记载,极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此外,数字化版使得《嘉靖马湖府志》可以轻松复制与分享,这无疑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与知识的共享。
更重要的是,电子版的《嘉靖马湖府志》不仅限于学术研究者,普通读者也可以轻松下载并阅读它,进一步加深对地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这种形式的普及,推动了历史文献的普及化,进一步弘扬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与历史价值。
总结:
综上所述,《嘉靖马湖府志》七卷是一部承载着丰富地方历史与文化的地方志。它不仅是明代四川地区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研究地方社会和文化的宝贵资料。随着PDF电子版的推出,这部地方志的历史价值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也使得更多人能够轻松接触到这部经典文献。
对于学者、研究者以及地方历史爱好者而言,《嘉靖马湖府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资料,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的细节,还帮助我们理解了古代地方社会的多重面貌。在现代技术的助力下,这部地方志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与传播。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