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道光龙安府志》十卷 清邓存咏纂修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四川省绵阳市地方志, 【道光】《龙安府志》(十卷)清邓存咏纂修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邓存咏,江西南城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道光十八年(1838)任龙安府知府。邓存咏到任后,认为“龙郡边界陕甘,羌番杂处。阴平缒兵(指三国时魏国大将邓艾偷渡阴平事),径入白草。风村变乱,自古为用武之地。”他急索旧志查阅,无奈书已残缺,且距上一次修志已时隔一百五十余年。如是,他便“搜遗补辑,兰本通志,采取陈志,征诸西属邑志,重修成十卷”。邓存咏遂以重修为己任,约集教授张方觐,平武县教谕彭维植等人开局举事,先访之道里传闻,再采辑《四川通志》、康熙旧志及所属各邑志乘,分门别类加以厘订编纂,书成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于是年刊刻印行。
此《龙安府志》分十门五十六目附八目,约20万字。目录为卷一天文志:图、星野;卷二舆地志:疆域、图考、沿革、形势、山川、城池、公署、关隘(附场镇乡团)、津梁、祠庙、陵墓、寺观、古迹、金石、风俗;卷三食货志:户口、田赋(附堤堰)、仓储、蠲政、盐法、茶法、榷政、物产;卷四学校志:典礼、祀典(附春秋祭祀银两)、学校(附学额)、卧碑、圣谕广训、书院(附义学)、书籍;卷五武备志:武功、兵制(附铺兵)、边防、土司;卷六职官志:表、题名、政绩;卷七选举志:进士、举人、贡生、武科、封荫;卷八人物志:人物、仕宦、忠节(附义士)、孝友、行谊;卷九艺文志:记、诗;卷十杂志:纪事、纪闻、外纪、祥异。其特色是对川、陕、甘边地之名胜古迹,山川关隘、风土人情等收载极为详尽。有如古蜀道之雄险,蜀汉与曹魏多次征战之遗迹,边地少数民族(羌藏等)之生活习性等,实属珍贵的地方史料。艺文门仍为重头,亦多收载上述之史料,如唐五代杜光庭《窦围山记》。宋杨遂《李白宅记》,杨天惠《附子记》,计有功《大禹庙记》,明何卿《议征白草五事》,以及历代题诗等。该《龙安府志》今存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和咸丰八年(1858)补刻本。
县志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对县志的研究,可以挖掘出地方文化的商业潜力,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围绕四川省绵阳市《道光龙安府志》十卷的PDF电子版进行详细阐述。该地方志由清朝学者邓存咏主纂,历经时间的沉淀,成为了研究四川地方历史、文化与民生的重要资料之一。文章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首先,介绍《道光龙安府志》的历史背景与编纂过程;其次,探讨该志书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接着,分析其电子版在现代的保存与传播方式;最后,讨论该地方志对于四川省绵阳市的地方文化保护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通过这些探讨,本文将全面展现《道光龙安府志》在历史传承与现代应用中的重要地位。
1、《道光龙安府志》的历史背景与编纂过程
《道光龙安府志》是清代道光年间,由邓存咏等人主纂的地方志,书中全面记录了绵阳市及周边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风貌等诸多内容。作为地方志的一部经典作品,它承载了大量关于地方行政、民生以及风俗习惯的第一手资料。地方志的编纂通常由地方政府发起,编纂者通过实地考察、征集民间资料,以及查阅官方文献,最终完成志书的编纂工作。
编纂《道光龙安府志》的过程可以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当时的地方官员和学者们积极参与其中。邓存咏不仅是本书的主编,同时也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实际的考证与撰写。该志书的编纂时间跨度长,且经历了无数的修改和完善,最终呈现出的版本,堪称研究绵阳及其周边地区历史的必备参考资料。
这本地方志的编纂背景不仅与清朝地方治理的需求密切相关,还体现了当时地方文人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对地方史料的汇集与保存,《道光龙安府志》不仅成为了历史学者研究地方历史的重要工具,也为后世了解地方风貌和人文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道光龙安府志》无疑是一部具有重大历史和学术价值的地方志。其内容不仅包括了绵阳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政治制度,还深入探讨了当地的社会习俗、风土人情、以及重要人物的事迹。特别是在研究地方历史时,地方志常常能填补其他历史资料的空白,提供独特的视角与材料。
在学术层面,地方志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信息的多样性和详尽性上。通过《道光龙安府志》中的地理、文化、经济等多方面记载,研究者可以获得绵阳及其周边地区的全面历史图景。此外,作为地方官员与学者合作的成果,它也反映了当时清朝政府如何对地方进行管理和治理的方式。
更为重要的是,《道光龙安府志》在历史研究中的独特价值,使其成为研究中国传统社会运作的一个重要窗口。许多学者通过对地方志的分析,能够揭示清朝时期地方政府治理的局限性与地方民众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道光龙安府志》不仅是绵阳的地方史书,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电子版地方志的保存与传播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纸质地方志在保存和传播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数字化和电子化成为了当今地方志保存和传承的有效手段。《道光龙安府志》作为清朝时期的重要历史资料,通过PDF电子版的形式得到了更广泛的保存与传播。电子版不仅方便学者们进行查阅,还大大延长了该志书的保存寿命。
电子版地方志的优势在于其存储方便、查阅快捷,且能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分享和传播。这使得原本仅限于某一地区或机构的地方志,能够跨越地理和时间的限制,广泛为社会各界所利用。例如,《道光龙安府志》的PDF电子版就使得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和文化爱好者可以轻松获取其内容,进行学术交流与讨论。
此外,电子版的地方志通常会进行现代化的排版和注释,这不仅提高了阅读的舒适性,还能使现代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历史资料。通过数字化技术,许多地方志已被转换成更易存取的格式,极大地推动了地方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保护与传播。
4、《道光龙安府志》对地方文化保护与发展的作用
《道光龙安府志》不仅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工具,它在地方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一部系统记录绵阳历史与文化的文献,该地方志为当地文化的保护提供了扎实的基础。通过地方志中的历史记载,我们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根源,进而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和传承。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地方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道光龙安府志》中的详细记载不仅保留了当地的历史面貌,还为地方政府和文化保护机构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通过对这些历史资料的挖掘,相关部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保护绵阳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的节庆、习俗、手工艺等。
此外,《道光龙安府志》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的镜鉴。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经济形态和商业活动,现代人能够从中汲取经验,为地方经济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历史借鉴。这种文化与经济的双重价值,使得《道光龙安府志》成为了促进绵阳地方全面发展的重要文献。
总结:
《道光龙安府志》不仅是一部具有历史和学术价值的地方志,它在现代社会的电子化传播和地方文化保护中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电子版的普及,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学术界和地方政府而言,这部地方志无疑是研究历史和规划未来的宝贵资源。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地方志的保存与传播方式将更加多样化,这为地方文化的保护和地方历史的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道光龙安府志》不仅是绵阳的历史见证,也是全社会共同的文化遗产。通过不断创新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传统文献,为未来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