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同治富顺县志》三十八卷 清罗廷权修 吕上珍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四川省自贡市地方志,【同治】《富顺县志》,三十八卷,清罗廷权等修,吕上珍纂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罗廷权,字鉴平,云南昆明人,道光举人,同治二年(1863)任仁寿县知县,同治四年(1865)任成都县知县,九年(1870)升任资州直隶州知州,除同治《富顺县志》外,罗廷权还修有同治《成都县志》、《仁寿县志》。参见“【同治】重修成都县志”条、“【同治】仁寿县志”条。吕上珍,号席卿,富顺人,同治三年(1864)副榜。
此《富顺县志》纂修情况与同治《成都县志》相类似。同治六年罗廷权即请吕上珍为总纂,开局举事,其后五年间六易知县,至同治十年(1871)河南固始进士吴鼎立任上,方最后督工成书刊行。先后参与编纂诸事者达九十余人。吴鼎立《序》曰:“富邑旧志肇于有明靖、历间,逮国朝康熙二十五年,钱公于郡志内续修之,乾隆二十五年,熊公重修,丁酉段公续修,道光六年宋公再续修,距今又近五十年矣。同治丁卯,鉴平罗公,慨然集众设局,延邑副车吕子主其事,至今数载,功将竟。余曰此绅等文人事,尤守土官重任也,期以腊祭后捧读鸿篇。腊垂尽,窃维成书之不易也,编摩芸案,不觉频年。富邑自道、咸以来,良有司政绩懋着,于封域见广轮之遍,于谳狱昭听断之平,于殷祀典隆作,育恤间阎,表幽潜,扬节烈,兼以盐场报效,谕劝输将,又阅兵燹筹安,集见擘画之勤劬。即不佞如余,操刀理解,尤赖诸名贤不我遐弃,集思广益,获免疚恶于是邦。旧志纲目聿彰,遵循罔越,迩时新政,其皆宜续载,以光邑乘者,非详而整、简而赅,不足信今而传后,是以难也。当是时,或以朋酒飨余,余乃借为吕子寿,邑之群彦半与席。余复肫托大令瑞圃张君、孝廉紫珖欧君共相提挈,汇集茂才罗孟兼、肖炳堂、罗璧珊、张方山、蔡釜茳诸儒,移砚署西望湖楼,为之约曰:‘鲁鱼亥豕,其速仇之;脱涉因循,恐滋吾过。何也?俗吏所兢兢且不逮者,簿书、钱谷、牒诉倥偬而巳,文学非所暇及,若董成厥事,抑又何敢让焉。’皆曰:‘如约’。届期而志告成,以付手民。”
此《富顺县志》分三十二门,约32万字。除增纂道光旧志以后诸事外,还新设部分条目,如兵防门中新增城防、寨堡、平滇事略,文苑门增设艺文;盐政门新增了自流井风物名实说等。这些新增史料具有较高价值。最有代表性者如兵防门之《富顺县防堵纪略》、《平滇匪事》及“寨堡”等,共约4万字,详细记录了清军和民团大举出兵镇压李永和、蓝大顺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以及石达开所率太平天国起义军之战事。又如盐政门之《自流井风物名实说》,乃知县吴鼎立撰述,还有《烧盐法》等文献对自贡盐场之分布、凿并、取卤、烧制等作了详细记述。因旧志未设艺文门,是志便把新增历代诗文15万字附载于文苑之后,多系乾隆以后邑人之着述,或是有关本邑之诗文。列女门收载仍繁,在旧志后再增2万余字。总计达5万余字,无多大价值。卷一增刻各种图绘二十余幅,并附有图说,其绘刻说俱佳。其中自流井小溪图考二幅,邓井关图考等最有价值。
此《富顺县志》今存同治十一年(1872)原刻本。
县志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对县志中有关教育历史、学校发展等内容的研究,可以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四川省自贡市《同治富顺县志》是清朝时期富顺县地方的志书之一,由罗廷权修编,吕上珍纂成,并在同治年间完成。这本地方志以详实的内容和准确的记载,成为了研究富顺县历史、文化、经济及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许多地方志书得到了电子化处理,其中包括《同治富顺县志》的PDF电子版。这一电子版的发布,为学者和地方文化爱好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获取方式。本文将围绕四川省自贡市《同治富顺县志》三十八卷的电子版下载,详细阐述该志书的历史背景、内容结构、学术价值以及电子化的意义,旨在深入了解这本地方志的独特之处。
1、《同治富顺县志》的历史背景
《同治富顺县志》作为一部地方志,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它诞生于清朝同治年间,当时的富顺县隶属于四川省自贡市辖区。地方志的编纂不仅是地方历史文化传承的体现,也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状态的缩影。《同治富顺县志》的修编工作由清代学者罗廷权主编,吕上珍负责纂修。两位修志专家凭借对当地历史的了解,整理和修订了富顺县从古至今的各类资料,力求在准确性和全面性之间找到平衡。
当时,地方志的编纂工作不仅仅是一个文献的整理,更是一项复杂的政治任务。编纂人员需要收集大量的地方档案、口述历史和民间传说,且必须按地方行政区划逐年逐月地记录各类重要事件。《同治富顺县志》便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它不仅记录了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同时也见证了清朝末年社会变动的历史痕迹。
这本志书的修成,成为了自贡市富顺县乃至整个四川地区地方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后人提供了关于清代富顺县社会风貌、民生百态及地方文化的珍贵资料,至今仍对研究该地区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同治富顺县志》的内容结构
《同治富顺县志》三十八卷,内容丰富,涵盖了富顺县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地方志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这些卷册大致可以分为几大类:政治篇、经济篇、文化篇、人物篇等,每一篇章都根据内容的性质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首先,政治篇记录了富顺县的行政区划、官员任职、政令执行等政治事务。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整理,可以看到清代富顺县的行政运作及其社会治理的具体方式。其次,经济篇则主要关注地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领域。富顺县作为四川的一部分,经济以农业为主,但也有一些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因此经济篇提供了大量关于当地经济状况的信息。
文化篇则详细记录了富顺县的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当地的节庆、传统活动以及文化遗产等都在这部分得到了充分体现。此外,人物篇介绍了富顺县一些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迹,包括学者、官员、地方英雄等。这些内容为研究当地历史人物及其影响提供了宝贵资料。
3、《同治富顺县志》的学术价值
《同治富顺县志》不仅是地方志的一部重要文献,也是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它在地方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首先,从地方史学的角度来看,《同治富顺县志》是研究清代四川特别是富顺县历史的基础文献之一。它通过详细的记载,保存了大量关于该地区历史变迁的信息,对于考古学者和历史学者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其次,在社会学和文化学的领域,《同治富顺县志》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当时社会风貌、民生状况以及文化活动的记录,研究者能够深入了解清代四川地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氛围。对于研究清代社会变革和地方文化的学者而言,这本志书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最后,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同治富顺县志》是地方志编纂史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继承了清代地方志的传统,还在修志方法、结构安排上做出了创新。学者通过对比其他地方志,可以发现这本志书在内容上所做的系统整理和学术化处理,展示了清代地方志编纂的精湛技巧。
4、电子化时代下的《同治富顺县志》下载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技术的普及,许多传统的纸质书籍和文献都被转化为电子版进行保存和传播。《同治富顺县志》作为一部珍贵的地方志,早已实现了电子化,并通过PDF格式的方式发布,方便了广大读者和学者的查阅和研究。电子版的发布,使得这本地方志的获取不再受地理和时间的限制,研究者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获取这份历史文献。
电子化的《同治富顺县志》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也让更多普通读者能够了解富顺县的历史和文化。地方志的电子化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传承工作,它使得地方历史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走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通过网络平台,学者和研究者可以随时下载、查看这本地方志,也可以通过搜索功能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大大提高了查阅效率。
此外,PDF电子版的《同治富顺县志》还具有一定的易用性和安全性。相比传统纸质版,电子版不仅便于保存,而且在遇到损坏、遗失等问题时,可以方便地进行备份和恢复。这对于保护地方志的完整性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同治富顺县志》三十八卷是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历史文化的重要记录,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是地方历史研究的宝贵资源。通过对这本志书的内容和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地方志在保存地方历史、传承文化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随着电子化进程的推进,《同治富顺县志》的PDF电子版为更多的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获取渠道。电子版的发布让这部传统的地方志书得以在现代信息化时代继续发挥作用,成为文化传承与学术研究的重要工具。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