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民国北川县志》二十四门 杨均衡修 黄尚毅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四川省绵阳市地方志,民国版北川县志杨均衡等修,黄尚毅等纂。杨均衡,字少权,四川新都人,民国十六年(1927)任北川县知事。黄尚毅,绵竹县人,光绪二十年(1891)举人,后又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民国初任县议会、省议会议员。参阅“【光绪】绵竹县乡土志”条。
民国三年(1914),因四川石泉县与陕西石泉县名重复,以陕西石泉设县更早,遂改四川石泉县为北川。杨均衡上任后,便延聘县人段永清等设局重修邑乘,仅三阅月便编就初稿,而后因杨氏离任而告中辍。四年后,王麟(四川荣昌人)来任县长,特聘请绵竹黄尚毅前来总理续修县志事,审阅旧稿,重加厘定,黄氏接手后,第二年编就成书,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石印出版。该志共分二十四门,八表,八志,八传。即建制纪事表第一,庙墰祠观县府仓署局所表第二,官师表第三,学校表第四,选举表第五;方域志第一,食货志第二,礼俗志第三,艺文志第四,兵防志第五,杂异志第六,救济志第七,人物志第八。
据其总纂黄尚毅述北川过去修志及本志修纂之经过,谓“北川有志,实始于清康熙乙丑知县田邰茁创为志略有序。阅七十三年,知县姜炳章继修之,其序始详。又阅八十年,知县赵德林请训导张槎僊增修之,较姜志十增其六,序益加祥。又阅百年,为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县政府县长江君振达踵前任诸君续修成书,盖取材富顺志纲,继前修纂,附以图绘,尚毅适终其事。所修正及删润者,凡为图二十三幅,为表八,为志八,为传八,载历任序文于首,所以溯乘之由来”云。该志约10万余字。清代旧志已载者从略,增纂了许多清光绪至民国时期的新史料,如各小学校之设立、地理位置、经费、学生人数、教育情况等;又如民国初期川北之兵乱匪患。在杂异志中即详细记述了匪患、天灾,以及山林中野猪四出为害,官民大举围歼等情。而是志与旧志最大区别是增绘了不少舆图、关津图、禹穴图及拓片,约三十幅之多。自疆域到禹穴山,绘制极为精细。再者,书末和部分门类中附入黄尚毅所着诗文之书法和《禹穴歌》、《北川艺文志小序》等,还有影印县内收藏之古代墨宝如苏轼、赵孟頫、沈石田的佳作,吴道子的贝叶画等,是为极有价值的文物古迹。
北川县志今存民国二十一年(1932)石印本。
地方志的编纂需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地方志可以记录地方的民间传说、传统习俗、民俗文化等,传承和弘扬地方的文化精神。通过地方志的编纂和传播,可以激发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增强他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将详细探讨四川省绵阳市《民国北川县志》二十四门的相关内容,重点分析其修订过程、历史价值、下载渠道及其PDF电子版的便利性。首先,我们将介绍《民国北川县志》及其作者杨均衡、黄尚毅的背景,深入了解该地方志的编撰过程与意义。接着,探讨该地方志所包含的二十四门内容,涵盖地方风俗、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等多个方面。然后,分析《民国北川县志》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何为研究地方史提供了重要依据。最后,文章还将讨论如何便捷地下载该地方志的PDF电子版,并介绍其在现代数字化时代的应用和传播方式。通过这些方面的阐述,本文为读者提供了关于《民国北川县志》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实用价值。
1、《民国北川县志》概述与背景
《民国北川县志》是由杨均衡修订、黄尚毅纂写的一部地方志,记录了北川县在民国时期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北川县,作为四川省绵阳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四川盆地与秦岭之间,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编纂地方志的目的,除了传承地方历史文化,还能为后人提供一部具体的史料工具。
这本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始于民国时期,当时正值社会动荡的年代,地方志的编撰工作往往是由地方士绅和学者共同努力进行的。杨均衡作为主要修订者,他的学术背景和对地方历史的深入研究,使得《民国北川县志》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还能反映出当时北川县的社会风貌。
黄尚毅,作为该志的主编之一,他在地方志的撰写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通过对地方志内容的编纂,黄尚毅不仅帮助后人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还为后来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民国北川县志》是当时地方文化、历史的凝结体,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2、二十四门的内容与结构
《民国北川县志》分为二十四门,涵盖了从地理、风土、人物传记到地方经济等多个方面。这些“门”是该地方志内容的结构单元,每一门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展示了北川县的各个方面。二十四门中的每一部分都是地方志编纂者对北川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的深入挖掘和总结。
例如,《民国北川县志》中的“地理门”详细描述了北川县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山川、河流、气候等方面。对于地方的发展历史和环境的变化,有着详细而准确的记载。此外,地方志中的“风土人情门”则记录了北川县特有的民俗习惯、节庆活动以及饮食文化,展现了一个地方的独特风貌。
人物传记是《民国北川县志》中的一大亮点。二十四门中涉及许多历史人物的传记,不仅仅是政治人物,还有一些文化名人和地方英雄。这些人物传记不仅丰富了地方史的内容,也为后来的历史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素材。通过这些传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北川县的历史人物如何在不同领域做出贡献。
3、历史文化价值的深远影响
《民国北川县志》不仅是一本地方史志,它更是研究地方文化与历史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北川县的历史事件、文化传承和社会变革的记录,它为研究四川地区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一个生动的镜像。对于历史学者和地方文化研究者而言,这本地方志是一部无法忽视的重要史料。
例如,在地方志中记录的北川县的历史事件,涉及到民国时期的政治变迁、地方战争以及社会经济的巨大转折。这些记录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北川县的历史,还为研究民国时期中国地方政治提供了重要素材。同时,北川的地方风俗和传统文化,也为研究中国地方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此外,《民国北川县志》对于历史学、地理学、人文学科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不仅保存了民国时期北川县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资料,而且对后来的文化传承和地方认同感的建立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4、PDF电子版下载的便利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文献的普及使得地方志的传播不再受限于纸质版本。通过下载《民国北川县志》的PDF电子版,读者可以更加方便地查阅这部历史文献。PDF电子版不仅保存了原版地方志的内容,而且因为其数字化特性,读者可以更高效地进行搜索和查找相关信息。
对于学术研究者而言,PDF电子版的下载无疑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利器。通过电子版,学者们能够快速查阅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传记,并能够直接在电脑中进行批注和分析。此外,电子版的传播也使得更多的读者能够接触到这部地方志,尤其是远离北川的学者或历史爱好者。
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民国北川县志》的传播更加广泛。通过各种在线平台和网站,读者可以轻松获得该地方志的电子版本,突破了传统纸质书籍的局限性。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个人阅读,电子版都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地方志的利用率。
总结:
通过对《民国北川县志》二十四门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地方志不仅具有历史、文化和学术研究的价值,还对北川县的地方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是理解民国时期四川地方社会变迁的重要工具,尤其在地方风俗、历史事件以及人物传记等方面,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
通过现代数字化手段,下载《民国北川县志》的PDF电子版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这使得更多的读者能够享受这部珍贵史料的价值。随着电子化传播方式的不断发展,地方志的研究和阅读将更加普及,推动了地方文化的保护与发扬。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