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志《民国巴中县志》四编 张仲孝修 马文灿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四川省巴中市地方志,【民国】《巴中县志(四编)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
民国巴中县志,张仲孝等修,马文灿等纂,余震等续纂。张仲孝,四川内江县人,民国五年(1916)任巴中县知事,民国十五年至二十一年(1926——1932)调任达县知事(县长),主修《达县志》二十卷。参见“【民国】达县志”条。马文灿,河南光山人,清末官知县等.余震,巴中县人,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民国初期任本县视学。
此志肇于民国元年(1911),首任知事王缙(四川西充县人))延聘前清知县马文灿(河南光山县人〉等人开局举事,时辍时续。至民国五年(1916),县知事张仲孝四川内江县人〉复延聘本县光绪二年(1876)的举人冯文经(尝官四川射洪县教谕,前县志编辑之一)及同治十二年(1873)的举人李含菁(官甘肃平罗(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张掖等县知县)继总此事,编纂成轶,未及付梓,到民国十二年(1823),马传芝二次出任本县知事,方再聘余震和本县人冯秉堃等重行编订,厘成四编,于民国十五年(1926)石印。殆及民国三十一年(1942),县长劳竞九(湖南长沙市人)邀集县人士成立县志编修委员会,加以续修后再次石印.
民国巴中县志全书四编,每编皆有一大题,与《南江县志》稍有不同。第一编土地志,第二编人民志,第三编政事志,第四编志余。各编之下,再列若干条目。计四十七目附五目,约25万字。大量编纂了清末民国初期的史料,主要在政事、人民部分。政事中之捐税、实业、农工商会、新式学校之开办及分布、慈善事业之开展等记之颇详尽.纪乱目中分专题详记嘉庆初白莲教义军攻打巴州及川北各县之战事;咸丰、同治年间永和、蓝大顺之部将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至州境之战况等,各约3000字,较有史料价值。未专设艺文类,有关诗文散附于各门类之中,以山川、古迹、拾遗等类目中附载较多。其不足者是人民部分之列女类载之过繁,达3万余字。另外,本县志编辑之一,清末岁贡生、日本文学校毕业,任本县视学、教育局长的邱本岑所采辑的《巴中县清代文献稿》的耆清本尚存,今藏于四川省图书馆,其间材料,辑入县志“艺文志”中.
此巴中县志今存民国十六年(1927)石印本,民国三十一年校对石印本.
县志的编纂需要注重历史的延续性和连续性。编者需要将地方历史的延续和发展脉络贯穿于整个编纂过程中,展现地方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轨迹。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将详细阐述四川省巴中市志《民国巴中县志》四编 张仲孝修 马文灿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的相关内容。首先从历史背景、编纂人介绍、地方志内容以及价值意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带领读者全面了解这份地方志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
1、历史背景
四川省巴中市志《民国巴中县志》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编纂的?有哪些特殊因素影响了它的成书过程?
在那个时代,地方志的编纂对于当地文化传承和历史记载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地方志的编纂是否受到当时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2、编纂人介绍
张仲孝修、马文灿是怎样的人物?他们在地方志的编纂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他们分别在哪些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
地方志的编纂是否受到了他们个人背景和经历的影响?
3、地方志内容
《民国巴中县志》的内容涵盖了哪些方面?是否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地方志中的记载是否详实可靠?对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有着怎样的展现?
地方志的内容结构和编排方式是否符合当时的规范和要求?
4、价值意义
四川省巴中市志《民国巴中县志》的地方志对于研究当地历史和文化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地方志的出版对于当地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有着怎样的推动作用?
这份地方志的收藏和传承对于后人有着怎样的启示和意义?
总结:
通过对四川省巴中市志《民国巴中县志》四编的详细阐述,我们不仅了解了地方志的历史背景和编纂人的特点,还深入探讨了地方志的内容和其在当地的价值意义。这份地方志的出版,不仅是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后人学习研究的重要资料。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