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州《民国巴安县图志》刘赞廷编 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四川省甘孜州地方志, [民国]《巴安县图志》刘赞廷编。此志分二十一门,约4.2万字。沿革门所附巴塘土司家传、汉代歌诗、改土归流缴土司印等文件约7 000字。赋税门记载最为详细,达1.4万字,多系宜统三年(1911) 粮册,分东、南、西、北、中五路-村一寨逐一详记,太过琐屑。记事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 傅德全驻此地教种花生、棉花、瓜豆等农作物。其次是乡镇门,约6 000字,详载全境五路保正村长及各村户口数,附以“保正村长章程”。矿产门附录关于开办陶器厂之文版约3 600字。合以上四项,共3万余字。方位、治所、山川等门类记载,县城踞小巴冲、巴楚河二水合流处,地方平坦,民国元年(1912) 方筑土围墙而分设四门,城内设有学务、收支、邮政、电报、矿务、垦务、车务、文报、招商、官药等局所;训练、工程等处;保正、西狱等所;制革、砖瓦等厂;农业试验场、孤儿院、小学堂等。还开设有美国医院、天主教堂、清真寺及各种寺庙。不亚于内地城市。宁静山峭壁崇峰,高挥云汉。东源之水人金沙江,西流之水入澜沧江。人民沿水而居,百里平源,山水秀丽,绿叶黄化,- – 风景区也。地质、化果、森林、鸟兽、药材等门类记载,本竞地方沃野,为西康产粮极富之区。城内有牡丹、芍药,大迦山产山茶、木桃,木桃开花时- -树万朵,奇花也。沿江- -带多水果,以核桃最多最好。农业试验场教种之南瓜、莲花白均重二十余斤。英、法、美、德等国传教士带来花果亦多,橘柑肉肥皮薄而蜜甜。谚云:“内有苏杭,外有巴塘”,形容花草、物产、景色之繁盛而秀丽也。森林资源丰富,民国七年有洋富商张某经滇督唐继尧介绍到巴安调查,拟投资开办木厂,木材借江水运至重庆、汉口、上海等地出售。此开发西康财源以富国之举,惜因藏乱而未成功。境内鸟兽颇多,有山猪- -种,两胁生翅,黑白色,翎长尺余,不能飞,性纯能养,肉肥味美,一奇珍也。江河中产细鳞鱼,大可十余斤,食之味美,名肉鳞鱼。全境皆产虎骨、豹骨、鹿茸、鹿胎、鹿筋、麝香、熊胆、虫草、知母、贝母、黄耳等名贵药材,黄耳极佳,大迎山麓年产数百斤,效同银耳。教育门载清光绪末改土归流后开办官话小学堂,宣统二年又设立初等师范学校,民国改元后更为初级中学,中学前三期毕业生考人各类大学者达数十人。数十年以来,中、小学生毕业人数连数千人,文化教育事业甲于全康。今存民国稿本(藏重庆图书馆),1962年民族文化宫图书馆油印本。
地方志的编纂需要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地方志编纂的重要工具。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好地整理、存储和传播地方志的内容,提高地方志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同时,数字化技术也可以为地方志的跨地域、跨时空的研究提供便利,促进地方志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四川省甘孜州的《民国巴安县图志》是民国时期地方志中的重要篇章,编纂者刘赞廷通过详细的地理、历史、经济等方面的资料,生动记录了巴安县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以及社会状况。这本地方志不仅是研究甘孜州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也是地方历史记载的珍贵文献。在数字化的今天,PDF电子版的《民国巴安县图志》为更多学者和历史爱好者提供了便捷的查阅途径。本文将从《民国巴安县图志》的历史背景、内容概述、PDF电子版的特点以及下载途径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本地方志的重要性和使用价值。
1、四川省甘孜州《民国巴安县图志》的历史背景
《民国巴安县图志》作为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四川省甘孜州巴安县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社会变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该志书由刘赞廷编纂,历时数年,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文献整理,最终成书。巴安县,作为四川省的重要县城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刘赞廷在编纂过程中,依托其丰富的地方知识和历史经验,对巴安县的各类资料进行了详细整理与呈现。
该图志的编纂背景也与当时民国时期的政治变动紧密相关。民国时期,各地地方志的编纂开始得到重视,许多地方开始整理和记录自己的历史,以便于保存和传承。这一时期的地方志不仅仅是地方史料的积累,也是各地文化身份的体现。在此背景下,巴安县的地方志也应运而生,成为甘孜州乃至四川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
《民国巴安县图志》的历史背景还反映了地方志编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不仅仅局限于巴安县的行政区域,还涵盖了周边地区的相关情况,尤其是与自然资源、经济状况、民俗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使得这本地方志成为研究川西地区历史的宝贵资料。
2、《民国巴安县图志》的主要内容概述
《民国巴安县图志》内容丰富,涵盖了巴安县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社会民俗等多个方面。首先,从地理角度看,巴安县的山川地貌、气候特征以及交通状况等都得到了详细的描写。该地区多山,河流纵横,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刘赞廷通过实地勘测,准确记录了巴安县的地理坐标、主要山脉以及河流,便于后人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深入研究。
其次,图志详细记载了巴安县的历史沿革。从古代的巴蜀文化到清朝末期,再到民国时期的社会变迁,刘赞廷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对当地老百姓的访谈,展现了巴安县的历史文化脉络。此外,书中还收录了许多关于当地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以及社会风貌的记载,使得这本地方志不仅仅是地理的描述,更是历史的见证。
《民国巴安县图志》在经济方面的记载也十分详细。书中对巴安县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活动做了全面的介绍。特别是该地区的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发展和当地的主要特产,如高原土特产,都得到了详尽的说明。同时,图志也记录了巴安县的文化和民俗,如传统节庆、民间艺术等,为研究当地社会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PDF电子版《民国巴安县图志》的特点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纸质地方志逐渐被转化为电子版,这不仅提升了其传播效率,也为更多读者提供了便捷的查阅方式。《民国巴安县图志》作为地方志的典范之一,其PDF电子版具有诸多优势。首先,PDF格式保留了原书的完整性,包括图表、地图等细节内容,确保了信息的准确传递。
其次,PDF电子版具有易于检索的特点,读者可以通过关键词进行快速搜索,从而更加高效地获取所需的内容。这一点在传统纸质版地方志中是无法实现的,尤其对于研究者和学者而言,电子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此外,PDF电子版还支持多设备阅读,无论是电脑、平板还是手机,都能够方便地打开和查看。这使得《民国巴安县图志》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物理空间,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阅,大大提升了其使用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4、《民国巴安县图志》PDF电子版的下载途径
为了方便读者获取《民国巴安县图志》PDF电子版,当前有多种下载途径可供选择。首先,许多学术网站和数字图书馆提供了该电子版的下载服务。例如,知名的数字图书馆平台通常会在其资料库中提供这类地方志的免费下载链接,用户只需注册并登录账号,即可直接下载。
其次,一些地方志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历史系也会通过官方网站发布该地方志的电子版下载链接。这些下载链接通常会提供不同版本的电子书,包括扫描版和文本版,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下载。
另外,一些专业的历史文化网站也会提供《民国巴安县图志》的在线浏览和下载服务。这些网站通常会对电子版进行优化,提升其可读性和流畅度,便于用户在线查阅或下载。对于那些不希望下载大文件的用户,在线浏览也是一个便捷的选择。
总结:
《民国巴安县图志》是四川省甘孜州巴安县的重要地方志,其详细记录了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状况。刘赞廷的编纂工作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献,而PDF电子版的发布则使得这一文献的传播和利用更加高效。无论是学术研究者还是历史爱好者,都可以通过电子版更加方便地查阅这本珍贵的地方志。
通过下载《民国巴安县图志》PDF电子版,读者不仅能深入了解巴安县的历史和文化,还能体验到数字化时代带来的便利。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日常查阅中,这本地方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