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①视频: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之江油-哪咤故乡http://you.video.sina.com.cn/b/4284418-1297746345.html
②哪咤文化吸引海外游客投资4000万打造“江油哪咤”
2007年05月11日来源:四川旅游政务网链接:http://www.sc.gov.cn/lysc/lyyw/200705/t20070511_180024.shtml“
五一”黄金周期间,新加坡16名游客被哪咤文化吸引,专程来到中国四川江油赶哪咤庙会。为开发道教圣地,打造哪咤文化,三源公司将投资4000万进行基础建设。
据文物工作者考证,江油是哪咤故里。哪咤的出生地就在距江油城区17公里的大康镇城塘关。2004年12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曾赴城塘关拍摄专题片报道过。至今,城塘关仍保留着哪咤父亲、城塘关总兵李靖遛马的“跑马梁”、跟餐桌一样大的石龟、石龟背上驮着的高2米、宽1米的大石碑,碑上刻着“城塘关”3个雄浑的行楷大字,3口供当时驻军所需的古水井(清代的《江油县志》记载共有古井9口,井水均“随涪水清浊”)。从清代《江油县志》收录的城塘关原貌图可以看出,城塘关曾建有山门、灵祖楼、斗姥殿、八仙殿、坤元殿、轩辕殿、伏羲神龙殿、三清殿、玉皇楼、太子宫、观音阁、送子殿和高堂观等主体建筑,供奉着365位神像,还有华表、戏台和客堂、斋堂、禅房等30多间生活用房。山上原有40多座历代古碑,只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搞农田基本建设时被移作它用,其它宫观房舍也年久失修,逐步湮没。李靖的总兵府,民国时还有残缺的城墙,但现在已荡然无存。
5月7日,新加坡凤玄宫香友会朝圣团一行16人在团长李木荃的带领下,专程到江油翠屏山、乾元山朝圣谒祖。李木荃说,只有民族的东西才是世界的。此次朝圣的目的,旨在认祖寻踪,交流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哪咤文化,使之更加发扬光大。朝圣中,朝圣团还按照新加坡的习俗在雄伟的哪咤殿前举行了隆重的谒祖祭祀活动。同日,云南三源公司跟江油签订开发道教圣地、哪咤文化发祥地——乾元山的协议,并投资4000万元进行基础建设,计划于2008年建成一个集旅游观光、道教文化、哪咤文化为一体的大型旅游风景区。
③其他信息:乾元山
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73946.htm
乾元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油市西含增镇境内,是“封神演义”、“哪咤传”等神话故事的主要发祥地。主要景区(点)有白龙宫、金光洞、香水湖、可汗狩猎场等。白龙宫是川西北自然景观保护最好的喀斯特溶洞之一,位于市区以西十六公里,是集溶洞、漂流于一体的新型的旅游区。《西游记》真假美猴王等场景在此拍摄,现已开发十六公里的洞外盘江自然河道漂流,滩多浪急,险乐无穷,被誉为“四川旅游第一漂”。乾元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江油市西部19公里,盘江东岸,江油市工业和文化旅游重镇——含增镇境内,是《封神演义》、《哪咤传》等神话故事和川西北道教主要发祥地。被誉为‘太乙真人练丹圣地,哪咤太子成长摇篮,道家弟子朝圣仙山。 乾元山景色秀丽、山势奇险,山脉横亘东西,绵延十余里。最高处——鹰嘴岩海拔2千余米,远眺大雪山(夹金山),近观窦圌山,俯视绵阳、江油城区。核心景区20平方公里,主要景区有蓬莱仙阁——金光洞,神仙府地——银光洞,老君练功场——蓥华观,太乙真人遗迹——太极峰、练丹池,山林风光——九景盆等。1992年10月16日,由台湾宗教人士组成的‘台湾首次太乙真人朝圣团’在台湾道教协会会长黄樟先生的率领下,来李白故里——江油市参观了很多处哪咤的遗踪,并在江油乾元山找到了已有几分破败的哪咤庙。在杂草丛中发现了长满青苔的哪咤庙碑,碑身已有半截埋入土中,碑文也模糊不清。经台湾道教人士仔细辩认和分析,一致确认:这里就是哪咤的真正主庙!乾元山主要景点有哪咤师傅太乙真人修真的金光洞,还有莹华殿、白龙宫、千年梨树园等神话传说遗迹。其中白龙宫是川内保存最完好的喀斯特溶洞,洞中石柱、石笋、石花、石幔造形生动。其中有的溶洞景观天然造形竟神似《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哪咤等诸神。最近又开发一侧洞,洞中可划船,地下河尽头为地下瀑布,地下河畔为地下栈道,8公里河道挟谷源流,游人游后赞曰“鬼斧神功仙境,八千万年奇观”。
④莲花真君哪咤与江油翠屏山来源:http://hi.baidu.com/lianhuazhenjun/blog/item/d71068f108b0b1c57931aa8a.html
乾元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江油市西部19公里,盘江东岸,江油市工业和文化旅游重镇——含增镇境内,是《封神演义》、《哪咤传》等神话故事和川西北道教主要发祥地。被誉为‘太乙真人练丹圣地,哪咤太子成长摇篮,道家弟子朝圣仙山。’ 乾元山景色秀丽、山势奇险,山脉横亘东西,绵延十余里。最高处——鹰嘴岩海拔2千余米,远眺大雪山(夹金山),近观窦圌山,俯视绵阳、江油城区。核心景区20平方公里,主要景区有蓬莱仙阁——金光洞,神仙府地——银光洞,老君练功场——蓥华观,太乙真人遗迹——太极峰、练丹池,山林风光——九景盆等。 莲花真君哪咤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的神奇人物,因他惩治了作恶多端的东海龙王而备受世人崇敬。现在,在许多信奉道教的人们心中, 1992年10月16日,由台湾宗教人士组成的‘台湾首次太乙真人朝圣团’在台湾道教协会会长黄樟先生的率领下,来李白故里——江油市参观了很多处哪咤的遗踪,并在江油乾元山找到了已有几分破败的哪咤庙。在杂草丛中发现了长满青苔的哪咤庙碑,碑身已有半截埋入土中,碑文也模糊不清。经台湾道教人士仔细辩认和分析,一致确认:这里就是哪咤的真正主庙! 四川省江油市三合镇有座山,名翠屏山。其山因耸立于江彰平原边缘,如一道屏障故名。虽山势不高,但有仙则灵,世传为哪咤显灵之处,或称哪咤行宫。近年来,缅甸、新加坡、泰国、台湾、香港等海内外信奉哪咤者寻根问祖,求仙访道,蜂涌而至。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托塔天王李靖镇守城塘关(今江油市武都镇)。其夫人怀孕三年零六个月产下一个肉蛋,李靖认为是不祥之物,拨剑剖蛋,肉蛋里却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孩童,见风就长,这便是哪咤。哪咤常爱到九湾河(今涪江)边玩耍,见常有渔民和童男童 女被龙王三太子吃掉,为除暴安良,他打死正在作恶的敖丙,并抽掉龙筋,大快人心。东海龙王大怒,非要李靖叫哪咤偿命,否则倾四海之水淹掉城塘关。哪 咤为了不连累黎民百姓和生灵,自愿剖腹刳肠,将其骨肉还与父母,以尽孝道。在乾元山金光洞(江油市含增镇)修仙炼丹的太乙真人被哪咤英勇行为打动,作法以藕为骨、莲为肉,还原哪咤,并收哪咤为徒,赐乾坤圈和混天凌。从此,哪咤便和太乙真人在金光洞修行。 当地百姓为祭祀哪咤,就在与城塘关一江之隔翠屏山上修建了莲花真君哪咤庙,令哪咤十分感动。凡善良人们到哪咤庙祈求良好愿望的均一一满足。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扶老携幼,每天到翠屏山朝拜的人络绎不绝。 一天,李靖带人出城巡视,见翠屏山人山人海,忙惊问他手下人何故。他手下人如实告知。李靖因哪咤打死龙王三太子,被东海龙王状告纵子行凶,已受玉皇大帝处罚,现在见哪咤在翠屏山显灵,害怕龙王继续以此为借口再告自己,影响前程,便命人放火烧了哪咤庙,熊熊大火,连烧几日。于是,人们又将翠屏山称为火盆山或火峰山以及火焚山。清代《江油县志》载:“火峰山,在县东二十里,旧名翠屏山。”县志还载:“第一楼在火烽山,龙安府知府施灿题,上塑有哪咤真人神像,岁旱祷雨辄应。” 李靖火烧翠屏山哪咤庙,令哪咤心寒。父子感情发生隔阂。但哪咤对母亲十分尊爱。他在金光洞塑了母亲像,时时跪拜,以至化为石人,被人们称之为“孝子跪天桥。”哪咤虽然早已成为神仙,但仍然对众生关怀倍至,庇佑造福,深得黎民敬仰、传颂。 道教在翠屏山活动始于何时,已无从准确稽考,但道教在江油活动的历史在一些文物、文献中仍能见到其影子。窦圌山为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昌隆县(今江油市)主簿窦子明弃官迷恋于道教,得道升天而名。江油大诗人李白曾在家乡钻研道经,写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太华观》、《寻雍尊师隐居》和《赠江油尉》等与道教有关的诗篇,大约在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前后,隐居灌县青城山的传真天师,着名杜道士亲临江油考察道教活动,撰写了《窦圌山记》一文,详细记叙了住山道士毛意欢的求道经历及其神奇的道法。在江油乾元山金光洞内,现遗存唐、宋、明、清时代道教造像88尊。有张三丰藏身处题刻,江油道教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旧县志记载翠屏山最早历史仅在明代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称:“明碑在火烽山,嘉靖庚戌年大鹤山人高简文书。字迹仿佛,犹存其半。”由此推断在明代,翠屏山的道教活动就较为突出。旧志还说万信明“自幼携资入山数十年,修哪咤真人楼,备极堂皇,复以所积千金,买韩姓田亩,历年收租作诸善事,且具呈存案,殁后其徒同首事等遵守,至今不废。” 在翠屏山北坡有一洞名天狐宫,洞外苍翠欲滴,洞内怪石林立,相传是被哪咤收伏的“九尾狐精”修道之处,其洞冬暖夏凉,可谓人间福地。 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对翠屏山赞美有加。清代绵州进士陈玮留下望翠屏山三首诗: 五年前记翠屏游,风啸松篁夏亦秋。 将尽一年无去处,烟条霜叶自悠悠。 第一楼高望眼舒,疑是火里现芙渠。 何时蜡履携双杵?亲拓山人大鹤书。 东南二塔耸云间,水碓声声漱石顽。 一片棹歌相互答,轻舟已过大河湾。 清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翠屏山又大兴土木,修建 了文昌宫等诸建筑。现山上遗存有“同治六年”、“同治九年”题记青砖,并有石刻楹联:“文章待律麟续真传,儒行道言鸿多实际。”以及石刻人物、花卉。 历来翠屏山道士坚持清规,道观规模建筑逐步扩大,三月十三为会期,声名远播。各方道士前来交流道德不断。并在中坝开设馨香园酱园,生意兴隆,财源茂盛。1935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率领下,为北上抗日,突破国民党嘉陵江防线,进驻江油,翠屏山作为武都、中坝的制高点,迅速被英勇的红军抢占。在与国民党军队交战中,翠屏山上的一些建筑被烧毁。解放时,翠屏山道教中断,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不断进步,1993年,江油市人民政府发文公布其为道教活动场所。现在已建和将陆续建设财神、药王、文昌、魁星、哪咤、天王、三清等殿,以哪咤来弘扬翠屏山道场。 关于莲花真君哪咤,虽只是人们心中的神话人物,也许难说清道明。追根溯源,在江油,有关他的传说故事的确很多,关于他的风物、遗址亦比比皆是,除“云生八处,雾起四方”的乾元山和险要的城塘关外,还有金光洞、太乙真人炼丹池、太子庙、哪咤肉身坟、哪咤点将台、哪咤号、乾坤圈及天地二旋坑、太极峰、古楼山等。称江油是哪咤神话的发祥之地、翠屏山是哪咤行宫,相信会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⑤台胞哪咤寻根团情系江油景区灾后重建 来源: 国家旅游局网站
来源:http://www.17u.net/news/newsinfo_120920.html 近日,50多名热爱哪咤文化的台胞组成寻根团,千里迢迢到江油陈塘关、窦圌山等地寻根访祖,他们为江油浓厚的哪咤文化底蕴惊叹不已,并捐资为各哪咤景点灾后重建出力。 这些台胞来自台湾省台中、高雄、台南、台东、基隆等地,信奉道教中的哪咤文化。据台胞哪咤寻根团团长、台中县龙天宫管委会主任委员林文华介绍,台湾省现有大小哪咤庙2万个,信仰哪咤的民众达600万,哪咤成为仅次于妈祖的第二大信仰。究其原因,是哪咤扶正除斜、匡扶正义、道贯古今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另外传说中的哪咤还曾闹海降服过龙王,可以保佑他们一生平安。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0世纪的商周时期,江油属于西蜀少数民族氐羌人居住地,这些人参与了周武王伐纣的战争,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功勋卓着的英雄,江油陈塘关太守李靖和他的儿子哪咤就是其中两位。当时16岁的少年英雄哪咤在伐纣战争中大战吴龙、郑伦、袁洪、余化、韩荣、邓九公的故事一直在家乡江油传诵不衰。哪咤去世后,安葬在江油乾元山,至今该山仍保存着哪咤肉身坟及古碑。因是口头文学,哪咤的故事传诵到后来就带上了神魔的色彩。明代道士许仲琳在云游了江油乾元山后,根据话本《武王伐纣平话》和江油当地民间传说创作了长篇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哪咤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台胞认为,在我国大陆,道观不少,但哪咤庙只有江油一地有,江油人热爱哪咤可略见一斑,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哪咤出生在江油。哪咤文化在我国台湾省和东南亚一带一直很有市场。通过此次寻根访祖,可以进一步光大哪咤精神,弘扬哪咤文化。
在5·12特大地震中,江油窦圌山、乾元山、翠屏山等地的哪咤景点受到重创。为此,台胞哪咤寻根团在寻根访祖之后,纷纷捐资为这些景点的灾后重建出力。
太乙, 三合…ptg .看重确定要买的前提,联系看图,非诚勿扰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哪咤故里和哪咤祖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文章将从多个方面对“哪咤故里.哪咤祖庙”进行详细阐述。首先,我们会了解哪咤的历史渊源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接着,文章将探讨哪咤故里的地理与文化背景,以及这一地区的历史遗迹如何见证了哪咤的传说和发展。然后,我们将深入分析哪咤祖庙的建筑特色与文化意义,并详细描述庙会活动对地方民众生活的深远影响。最后,文章将结合现代社会的视角,分析哪咤文化如何在当代得到传承与创新,并展望其在未来文化传播中的潜力。通过对这些方面的阐述,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哪咤故里和哪咤祖庙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地位。
1、哪咤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地位
哪咤,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人物,源自《封神演义》和《大元大一统志》等古籍记载。他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传说中的战神,更是民间信仰中常见的护佑神灵。哪咤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宗教和文化背景,其中融入了大量的道教元素。作为道教信仰体系中的重要人物,哪咤以其“火尖枪”、“乾坤圈”等神奇法宝,赢得了众多信徒的崇拜。
在传统文化中,哪咤不仅仅是战斗的象征,还代表着正义、勇敢与反抗压迫的精神。他从小便是天赋异禀,勇猛果敢,这些特质让哪咤成为了许多传统文化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深受老百姓喜爱。特别是在福建、浙江等地的民间信仰中,哪咤的形象深入人心,庙会、祭典等活动频繁举行,彰显了他在当地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
哪咤的文化地位不仅限于地方信仰,也在艺术、文学和戏剧等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表现。比如,京剧中的哪咤形象便被赋予了浓厚的传统英雄色彩,而现代电影和电视剧中的哪咤形象则融入了更多的时代特征和现代解读,展现了这一角色的多元文化价值。
2、哪咤故里的地理与文化背景
哪咤故里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部的泉州市,尤其是南安市的霞美镇,这里被认为是哪咤的诞生地。根据地方志书的记载,霞美镇及周边地区长期以来流传着关于哪咤的故事。无论是在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还是地方传说的流传,都使得这一地区成为了研究哪咤文化的重要区域。
霞美镇不仅仅因哪咤的传说而闻名,更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积淀吸引了大量游客。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古代的寺庙、祠堂和庙会活动点缀其中,展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参与到“哪咤文化节”和其他民俗活动中,这些活动使得当地的文化得以传承与弘扬。
此外,哪咤故里还保存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这些遗址不仅为学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线索,也为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习俗提供了实物证据。例如,南安的哪咤庙和祠堂,正是古代人民对哪咤神灵崇拜的具体表现,这些建筑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是福建地区的重要文化景点。
3、哪咤祖庙的建筑特色与文化意义
哪咤祖庙作为哪咤信仰的核心场所,是广大信徒进行祭祀和祈福活动的地方。位于泉州的哪咤祖庙,是最具代表性的哪咤庙之一。庙宇建筑风格独特,呈现出典型的闽南传统建筑特点,屋脊高挑,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且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祖庙的内部陈设也极具文化意味。主殿供奉的是哪咤的神像,其身形威武、神态庄严。庙内的神像常常被镶嵌于精致的屏风后面,四周则是庙会祭祀所需的神像和法器。这些装饰不仅显示了民间对哪咤的崇敬,也体现了道教信仰的神秘与神圣。
哪咤祖庙的文化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宗教信仰层面。它作为当地的文化地标之一,承担着连接历史与现代、地方与外界的文化桥梁作用。庙会活动中,不仅有传统的歌舞表演和庙会巡游,还有一些具有现代感的文化活动,如道教文化讲座、民间艺术展示等。这些活动使得庙会既具传统魅力,又不失时代感,成为文化交流和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
4、哪咤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哪咤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也变得愈加重要。许多现代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通过多种形式,将哪咤的传统故事与当代社会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富有创意和时代感的作品。例如,近年来热播的《哪咤之魔童降世》电影,就通过现代动画技术将哪咤这一经典神话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
此外,哪咤文化在当代的影响力也体现在民间信仰的复兴上。许多地方的庙会和祭祀活动通过创新的方式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借助社交媒体等平台,这些传统活动得以广泛传播。通过这种方式,哪咤文化不仅在传统的宗教信仰中得到传承,也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现代社会中,哪咤文化的创新还体现在商业化和文化产业化方面。许多文化创意产品,如哪咤主题的玩具、服饰、文创产品等,已经成为市场上一种流行趋势。这些创新产品的出现,不仅帮助传统文化走向大众化,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得哪咤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认知和喜爱。
总结:
哪咤故里与哪咤祖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还拥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从哪咤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地位,到哪咤故里的地理与文化背景,再到祖庙的建筑特色与文化意义,每一方面都展现了这一文化符号的独特价值。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哪咤文化也在不断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未来,哪咤文化有望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传播,通过文化交流与创新,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深具历史与文化意义的神话人物。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