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弘治江阴县志》十四卷 明 黄傅修 方谟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地区: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地方志
书名:弘治江阴县志
卷数:全十四卷
作者:明 黄傅修 方谟纂
版本:正德15年(1520)刻本
史部:方志类
类型:中国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下载
大小:75MB
页码:286页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地方志,弘治江阴县志,十四卷(明)黄傅修,方谟等纂。正德15年(1520)刻本、影抄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着录为“正德江阴县志”,误。傅(14691499),字梦弼,浙江兰溪人,弘治3年(1490)进士,弘治6年任江阴县知县,在任6年,有政声,升御史,着有《白露山人集》。谟,生卒年不详,字孔章,江阴县人,明正德14年南京国子监贡生,富才藻,性潇洒。于江阴马鞍山筑室,自号小桃源。曾两修县志,并纂有《二岛志》、《小桃源记》。黄傅任江阴知县后,慨邑中旧志残缺,而明初贺志“失之浅”,天顺颜志:“失之驳”,于是聘贡生方谟,进士张简、庠生苏峦、顾康,遍索宋绍熙以后各志,“大刊其旧”,“得肯綮,揭纲领”,于弘治11年修成,因黄傅调升监察御史离任,未能付印。至正德15年,王泮来任知县,始刊刻行世。记事下限为弘治11年。弘治江阴县志全书分为10类、89目。卷1~5制治:建置沿革,官治(廨舍属司附)、城池、厢坊、乡都、坛祠、学校、公馆、官宇、邮传、河渠(闸堰井附)、圩岸、桥梁、户口、贡赋、力役、仓库、场务、刑狱、兵卫(形势烽堠附);弘治江阴县志卷6疆土:封域(道里附)、星分、山川(亭榭附)、田壤、古迹;卷7风俗:士风、农风、工风、商风、妇女风、游民风、异教风、通风、方言,人物:道德、名节、孝义,政事、功名;卷8人物:隐逸、文学、列女;卷9名宦:守令、副贰、学职、将官、杂属;卷10宦达:进士、特奏、乡举、诸科、岁贡、杂流、显宦、武职,封赠,杂传:传奉、入赀、名艺、货殖;卷11异端:僧寺、道观、方伎、尼院(女冠附)、翾祠;卷12物产:货之属、谷之属、菜之属、果之属、药之属、木之属、草之属、花之属、竹之属、羽之属、毛之属、鳞之属、介之属、蜾之属、飞之属;卷13~14括志:职官、年表、离合图谱、遗事、遗文、变异、大事记、诸志序例次第、考异、杂辩。书前有高宾、方谟两序及凡例。其中《风俗》缺通风,《人物》缺道德、《括志》缺考异。弘治江阴县志为江阴现存最早的志书,通篇“宏纲巨领,罗络无遗,纲目苛条,搜剔罔漏”(高宾《序》)。清初史学家沙张白指出;“吾邑志书莫善于黄志,识既高远,笔复古劲”。而嘉靖志张衮《序》则认为兹编虽“罗终希闻,剖析疑义,雄辞瑰辩,自成家言”,但“多取而寡要,奇搜而眩实”。高宾序其志也批评它“攻或过激,求或过深,颂或过誉,取或过隘”。
县志的编纂需要注重文献的搜集和整理。编者需要深入研究各种历史文献、档案资料等,确保编纂的内容准确可靠。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弘治江阴县志》是明代地方志之一,编纂工作由黄傅修和方谟主办,包含十四卷内容,涵盖江阴县的地理、历史、文化、人物等多方面的信息。这部地方志不仅是江阴地区的重要历史文献,也是研究明代地方治理、社会经济、文化风貌的重要资料。随着电子版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历史爱好者选择通过网络获取《弘治江阴县志》的PDF电子版。本文将从《弘治江阴县志》的历史背景、编纂过程、内容特色和电子版的使用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地方志的价值及其在当代研究中的重要性。
1、《弘治江阴县志》的历史背景
《弘治江阴县志》是明朝时期地方志的典型代表之一。它诞生于明朝弘治年间,反映了当时江阴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多方面的内容。江阴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在明代时期已经具有一定的经济与文化基础,这使得《弘治江阴县志》成为了解江阴历史的重要窗口。江阴位于长江南岸,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较为繁荣,吸引了大量的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这些都在志书中有所体现。
《弘治江阴县志》是地方志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它的编纂不仅是为了记录江阴的历史,也是为了在国家与地方治理的背景下进行地方性的历史审视。这部地方志的出版,不仅有助于地方官员了解江阴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状况,还为后世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材料。通过它,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明代社会结构与地方治理模式。
地方志在明代中国扮演着记录地方历史、整理历史文献的重要角色。明代是一个政治较为稳定的时期,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文化和历史的整理工作。黄傅修与方谟作为《弘治江阴县志》的主要编纂者,他们不仅要确保志书内容的准确性,还要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需求,进行合理的编辑和整理。
2、编纂过程与人物贡献
《弘治江阴县志》的编纂工作由黄傅修和方谟共同主办。黄傅修是当时江阴地区的知名学者,他在地方文化和历史的研究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方谟则是当时的一位文人,以其精湛的文字功底和对地方史志的贡献而受到推崇。两位学者的合作使得这部地方志不仅在内容上严谨细致,而且在文字表达上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
编纂过程的关键之一是大量的史料搜集与整理。黄傅修和方谟通过走访江阴各地,访问了大量的老百姓与地方官员,收集了关于江阴的方志、典籍、碑刻等多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在志书中得到了系统的整理和汇编,使得《弘治江阴县志》不仅具有历史真实性,还展现了地方人民的风貌。
编纂工作中,黄傅修和方谟还特别注重了对江阴地区的地理描述以及人物的生平事迹的记录。他们深入挖掘江阴的地方特色,既注重地方经济的描写,也对地方名人的事迹做了详细的记载。这样使得《弘治江阴县志》不仅成为地方的历史志,还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成为后人了解江阴的宝贵资料。
3、《弘治江阴县志》的内容特色
《弘治江阴县志》的内容可以分为多个部分,涵盖了地理、历史、文化、人物等多个方面。首先,它对江阴县的地理特征做了详细的描述。书中不仅介绍了江阴的山川地理,还包括了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的描述,这些内容对于后来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地方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其次,书中详细记录了江阴的历史沿革,从远古时期到明代,涵盖了各个朝代的政权更迭、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等内容。尤其是对地方豪杰、文人和士族的记载,使得《弘治江阴县志》不仅是一本历史书,也是一本人物志。这些人物在地方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除了历史和地理的描述,《弘治江阴县志》还特别关注了江阴的文化特色。书中记录了江阴的风俗习惯、节令风情、传统工艺等内容,展现了江阴地区浓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内容为今天的读者了解江阴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4、电子版的使用与传播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纸质版的《弘治江阴县志》逐渐被电子版取而代之。通过PDF电子版的传播,更多的学者和历史爱好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访问这部重要的地方志文献。电子版的普及使得《弘治江阴县志》不仅能够在江阴地区的图书馆和档案馆中保存,也能在互联网上通过各种平台进行分享和传播。
电子版的优势在于其便捷性和可操作性。相比传统的纸质书籍,电子版更容易进行搜索和查找特定的内容。读者可以通过关键词快速定位到书中的相关章节,提高了阅读和研究的效率。此外,电子版还可以通过多种设备进行阅读,无论是在电脑、平板还是手机上,都能轻松访问《弘治江阴县志》。
除了学术研究者,普通读者也能通过电子版了解《弘治江阴县志》中的历史与文化内容。对于有兴趣了解江阴地方历史、明代社会风貌的人来说,电子版的《弘治江阴县志》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平台。随着电子版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历史文献正在走进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推动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结:
《弘治江阴县志》作为明代江阴地区的地方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对江阴的地理、历史、人物以及文化等方面的详细记录,它不仅是地方的历史档案,也是了解明代地方社会与经济的重要文献。随着电子版的普及,这部地方志的传播途径更加广泛,为学者、历史爱好者和普通读者提供了便捷的阅读方式。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弘治江阴县志》不仅在历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也为当代人了解和传承江阴的地方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现代社会的数字化浪潮中,电子版地方志的普及为历史文化的保存与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