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苏州第一次修成的志书《康熙苏州府志》八十二卷 宁云鹏修 沈世奕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地区:江苏省苏州市地方志
书名:康熙苏州府志
卷数:全书共36册八十二卷首一卷
作者:清 宁云鹏 卢腾龙修 沈世奕 缪彤纂
版本:清康熙30年(1691)刻本
史部:方志类
格式:据日本珍藏孤本原书原貌彩色影印 高清PDF电子版下载
类型:中国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下载
大小:1.12G
页码:3549双页
备注:康熙版苏州府志存世极为稀少,国内已十分难觅其踪迹,此本为日本珍藏孤本,古籍善本完整字迹清晰高清,实属非常珍贵罕见。
江苏省苏州市地方志,康熙苏州府志,八十二卷首一卷由(清)宁云鹏、卢腾龙等修,沈世奕,缪彤纂 康熙30年(1691)刻本。有作卢腾龙修,宁云鹏纂者,误。
世奕,字韩倬,清吴县(今苏州市)人。顺治末进土,官翰林。无意仕进,请假归,闭门读书。彤,字歌起,清吴县人。康熙丁未(1667)科状元,授修撰,升侍讲。丁父艰,不复出。讲学授徒,学者称双泉先生。据王新命《序》,是志成于康熙23年。康熙版苏州府志全志目录:卷首巡幸;卷1图,古今沿革表、沿革详节;卷2分野星晷,祥异;卷3疆域、形胜;卷4城池;卷5官署、仓驿;卷6乡都、市镇;卷7坊巷;卷8桥梁、关津;卷9山阜;卷10水道;卷11河形;卷12~15水利;卷16~19职官;卷20户口,卷21风俗;卷22物产;卷23~26田赋;卷27徭役;卷28学校;卷29~34选举;卷35兵防;卷36~37祠祀;卷38~40寺观;卷41第宅;卷42园林;卷43冢墓;卷44古迹;卷45艺文;卷46~53宦绩;卷54封爵;卷55~66列传;卷67孝友;卷68忠义;卷69~70文学;卷71武略;卷72流寓;卷73独行;卷74隐逸;卷75后妃;卷76—77列女;卷78艺术;卷79释道;卷80~82杂记。前有王新命,慕天颜,张志栋、宋荦、卢腾龙5《序》。康熙版苏州府志门目设置受贾汉复豫、陕通志的影响是明显的,如《河形》系从《河南通志》的《河防》而米,《后妃》系从《帝王》而来,颇为不伦不类。康熙版苏州府志编者也能继承旧方志的传统,致力亍反映苏州的地方特点。要而言之,它比起以前范、卢,王3志和后来的乾隆、道光,同治3志,是显得逊色的。尤其是明中叶以后的史事,人物,疏漏很多。并且引文大都不注明出处。当然,康熙版苏州府志是清代苏州第一次修成的志书,上距明《正德志》已有170余年历史,跨度较大,资料的搜集又有局限,易代之初,有种种约束和顾忌,修志的难度足可想而知的。至其《古今沿革表》,把苏州和属县的分合废置,罗列周详,还把苏州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分代系年记述,类似大事记。虽然康熙版苏州府志都是抄录各种史籍旧文,但毕竟是苏州方志中的创新。又如康熙版苏州府志《祥异》门,记叙日、月蚀、地震,各种灾害,以及夏梅冬桃之类的异常现象,也能剔除不科学的荒诞因素,无疑是可取的。
县志的编纂是对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对地方文化遗产的记录和整理,县志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清代的《康熙苏州府志》是苏州历史上第一部全面修成的地方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本文将深入分析这部志书的修撰背景、内容结构、学术价值以及其对苏州地方志和后世的影响。首先,从修订的背景出发,介绍该志书的创作过程和历史条件;接着,详细解读《康熙苏州府志》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探讨其详实的地方记载和历史呈现;然后,分析其学术价值,尤其在历史、地理、文化等领域的独特贡献;最后,讨论该志书在现代数字化时代的传承与意义,尤其是作为PDF电子版的地方志资料如何为学者和读者提供便利。本文力图全面呈现《康熙苏州府志》的重要性,展示这部历史文献在传承地方文化中的独特作用。
1、修成背景及历史意义
《康熙苏州府志》是清代地方志的典范之一,是苏州地区第一次全面整理和修成的志书。这部志书的编纂工作始于康熙年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完成。苏州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与经济中心,地方志的编纂工作不仅涉及地方历史的记录,还包含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资料。因此,完成这样一部地方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明清交替之际,社会变动剧烈,很多地方史料遭到损毁。尤其是明朝时期,战乱频繁,许多地方志都未能修成或遭到遗失。因此,康熙皇帝下令修撰地方志,旨在恢复和整理历史,为后人留存更为完整的历史资料。《康熙苏州府志》便是这一背景下诞生的重要历史文献。
此外,地方志的编撰不仅是文献的整理工作,更是对地方历史与文化的全面梳理。它不仅涉及到当地的地理、行政区划,还涉及到风俗、民生、历史人物等各个层面。因此,《康熙苏州府志》不仅对地方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清代官方文化政策的重要体现。
2、《康熙苏州府志》的内容结构
《康熙苏州府志》共计八十二卷,内容丰富,体系庞大,涵盖了苏州的地理、历史、人物、风俗等多个方面。整部志书采用了系统的分类方式,将苏州府的历史、社会、文化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与分析。
首先,地理部分详细描述了苏州府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水利设施等。这部分不仅有关于地形、气候的描述,还包括了苏州境内的河流、湖泊、山脉等自然景观的记载,展示了这一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其次,志书中的历史部分,按时间顺序详细介绍了苏州的历史发展,包括各个时期的政治变迁、经济发展以及文化演变。特别是在介绍苏州的历史人物时,志书通过深入的研究,记录了许多对地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知名人物,既有政治人物,也有文人雅士。
3、学术价值与历史贡献
《康熙苏州府志》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苏州乃至整个江南地区历史的重要文献。首先,在地方历史研究方面,这部志书为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其详细的地理记录和历史描述,帮助学者们更好地理解苏州的历史变迁和地方特色。
其次,志书的地理描述部分,尤其对水利工程的记录,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苏州自古以来水网交织、河道纵横,水利设施的建设对当地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康熙苏州府志》通过详细记录这些水利设施的建设与使用,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再者,在文化研究方面,志书中对苏州地方文化、风俗习惯的描述也极为详细。从民间信仰到风土人情,从节庆习俗到文化活动,这些记载不仅有助于了解清代苏州的社会面貌,也为现代人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4、电子版地方志的现代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地方志正逐渐以电子版形式进行保存与传播。《康熙苏州府志》的PDF电子版正是这种时代变革的产物,它为学术界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查阅方式。数字化后的《康熙苏州府志》不仅能够快速检索,还能在全球范围内方便传播,这对于学者研究和公众阅读均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版的地方志提供了更加高效和灵活的使用方式。学者可以通过电子版进行全文搜索,快速找到所需要的相关资料,极大提升了研究的效率。此外,数字化后的文献保存也有助于防止传统纸质文献的损毁,确保了文献的长期保存和广泛流传。
而在公众层面,电子版的地方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轻松获得,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使得更多的历史爱好者和文化研究者可以便捷地接触到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从而推动地方历史文化的普及和传承。
总结:
《康熙苏州府志》作为清代地方志的杰出代表,不仅在当时为苏州地方历史的整理与保存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在现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这部志书的电子版更是使其得以广泛传播,成为学者和文化爱好者的重要研究资源。
无论是作为地方历史的研究工具,还是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康熙苏州府志》都展现了其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随着更多类似的历史文献被数字化,地方志的传承与发扬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