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乾隆丹阳县志》二十二卷 邹廷模 贺祥珠修 荆泽永 贺沈采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地区:江苏省镇江市地方志
书名:乾隆丹阳县志
卷数:全二十二卷
作者:清 邹廷模 贺祥珠修 荆泽永 贺沈采纂
版本:清乾隆15年(1750)刻本
史部:方志类
格式:据日本馆藏原书原貌彩色影印 高清PDF电子版下载
类型:中国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下载
大小:216 MB
页码:755双页
备注:乾隆丹阳县志存世极为稀少,国内已十分难觅其踪迹,此本为日本珍藏孤本,书本完整且字迹清晰高清,实属非常珍贵罕见。
江苏省镇江市地方志,乾隆丹阳县志,二十二卷(清)邹廷模、贺祥珠修,荆泽永、贺沈采纂,乾隆15年(1750)刻本。廷模,(?—1751),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14年任丹阳知县,廉介自律,严宽得体。祥珠,江西永新人,进士,乾隆16年至21年任丹阳知县。泽永,丹阳县人,康熙59年举人,着有《鸿泥草塘集》。沈采,邑人,举人。乾隆14年,邹廷模到任后,捐俸开馆修志,次年,稿成,未及刻印而廷模卒。同年,贺祥珠来任,踵事增华,复加点次于当年秋告成。共分54门。卷首乾隆丹阳县志,前代旧志序文及修纂人员名录、凡例、丹阳县总图、县界、山总、水总诸图、目录、卷1建置沿革、星野、疆域;卷2山川;卷3练湖、漕渠;卷4城池、桥梁;卷5公署、学校;卷6风俗、祥异、卷7田赋(明代);卷8田赋(清代)、卷9田赋(芦课、学租)、杂税、驿传、恤政;卷10物产;卷11祀典、坛遗、祠庙、寺观;卷12职官、防汛;卷13名宦;卷14辟举、选举;卷15武科、武职、赐封、恩荫、应例;卷16国系、封爵;卷17乡贤、名臣、儒林、忠节、孝义、高隐、补遗、流寓;卷18仙释、方技、列女;卷19古迹、第宅、亭台、陵墓、摭遗;卷20~21艺文(诏、诰、敕、疏、诗、赋)。其时上距康熙《丹阳县志》已57年。且《康熙志》原定20卷,实际只修成12卷,而至此时即此12卷也已“片板不全,卷帙残缺,”故兹编有意超越前代,规模较大,篇目齐备,内容丰富,版刻清晰,装璜精致。但由于当时“文字狱”屡兴,修纂人员多具戒心,故对明末邑中抗清爱国志士的忠贞事迹,大都语焉不详。如贺王盛,贺向峻等人都未记入。
县志的编纂是对地方政治文化的呈现和展示。通过对地方政治文化的记录和整理,县志展现了一个地方的政治风貌和文化特色。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江苏省镇江市《乾隆丹阳县志》二十二卷是清代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地方历史和文化的记载,也体现了当时历史学家的学术风采。由邹廷模、贺祥珠修、荆泽永、贺沈采等专家共同纂修并完成的《乾隆丹阳县志》在学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尤其在地方志的编纂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探讨《乾隆丹阳县志》的特点、历史背景、内容价值以及其在现代数字化时代的保存与下载问题。通过对其电子版PDF文档的下载与保存方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地方志的传承与现代利用。文章将为读者提供一窥清代地方志的窗口,并探讨如何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保存这一文化遗产。
1、《乾隆丹阳县志》的编纂背景
《乾隆丹阳县志》编纂工作始于清乾隆年间,正如许多地方志一样,其目的是为记录地方的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信息。这一工作是在清朝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体现了清朝时期地方治理和文化建设的重视。镇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地方志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而丹阳县作为镇江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
地方志的编纂通常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乾隆时期,清朝政权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地方志成为了地方治理的一项重要工具,旨在记录并保存地方的各类历史资料。《乾隆丹阳县志》由邹廷模、贺祥珠、荆泽永等学者共同编纂,体现了当时学者对地方历史、民俗、风土人情的关注和研究。该志书的问世,是清代地方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除了政权稳定的背景之外,丹阳县本身也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古代的文化中心之一,丹阳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故事,这也为《乾隆丹阳县志》的编纂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背景。地方志不仅是地方历史的记录,也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见证。
2、《乾隆丹阳县志》的内容与结构
《乾隆丹阳县志》共二十二卷,其内容涉及多个领域,涵盖了历史、地理、人物、风俗、宗教、经济等各个方面,体现了当时地方文化的丰富性。全书内容结构严谨,按章节划分,层次分明,且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力求详尽。
首先,历史部分记录了丹阳县的建置、沿革以及重要历史事件。通过这些记载,读者可以了解到丹阳县的历史发展脉络,尤其是在清代之前的历史演变。其次,地理部分则详细描述了丹阳县的山川地貌、气候条件、交通情况等,为研究丹阳的自然环境提供了详实的数据。
此外,《乾隆丹阳县志》中还包括了人物传记、名人事迹等内容,这些传记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简单记载,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价值的反映。同时,书中还收录了丹阳的民俗、宗教信仰、节令活动等方面的资料,这些内容展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社会习俗,具有较高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价值。
3、电子版《乾隆丹阳县志》的数字化保存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纸质文献开始逐渐转型为电子版,地方志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也开始进入数字化保存的时代。《乾隆丹阳县志》的电子版PDF文件作为重要的学术资料,提供了方便的下载途径,方便了学者和读者对这一地方志的进一步研究与使用。
数字化保存不仅仅是为了便于获取,更重要的是对古籍文献的长期保护。纸质文献容易受到时间、湿气、火灾等因素的破坏,而电子版的资料则可以通过云存储等方式进行多重备份,避免原始文献的丢失或损毁。因此,数字化对地方志的保存和传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电子版《乾隆丹阳县志》的下载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便利。通过网络平台,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这些历史资料,而不必受到地域限制。同时,电子版还具有搜索功能,学者可以更高效地查找特定内容,提高研究效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术研究,也使得大众能够更方便地接触到这一历史文献。
4、《乾隆丹阳县志》对地方史研究的影响
《乾隆丹阳县志》作为一部地方志,对于丹阳及整个镇江地区的地方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化资料,还为后来的历史学家提供了研究地方历史的宝贵参考资料。通过这部地方志,研究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丹阳的历史演变、社会变迁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此外,地方志的研究不仅仅是对地方历史的整理,它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更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例如,《乾隆丹阳县志》通过对地方经济、社会制度等方面的记录,反映了当时清朝政府如何进行地方治理,以及地方社会如何与中央政权互动。通过这些记载,学者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
同时,地方志的编纂和研究也有助于保护地方文化遗产。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许多传统的地方文化和历史正在逐渐消失,而通过对地方志的研究和数字化保存,我们可以更好地保留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使得下一代能够继续了解和研究这些历史遗产。
总结:
《乾隆丹阳县志》作为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地方志,不仅记录了丹阳县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社会风俗,还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对该志的电子化保存,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历史研究与传承,为现代社会的学术探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支持。同时,数字化的保存方式使得这一文化遗产更加便捷地进入大众视野,推动了地方志的普及与传播。
总体而言,《乾隆丹阳县志》作为地方志的一部经典之作,在历史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宝贵的历史资源将继续服务于更多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