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昆山市《乾隆娄县志》三十卷 首二卷 清谢庭薰修 陆锡熊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江苏省苏州昆山市地方志,娄县志(清乾隆版)三十卷,首二卷。清谢庭薰修,陆锡熊纂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谢庭薰,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知事娄县。陆锡熊,娄县人,官侍郎。乾隆娄县志卷首上卷为巡典,下卷为宸翰;卷一志沿革;卷二志建置;卷三志疆域;卷四、五志山川上下;卷六、七志民赋上下;卷八志学校;卷九志军政;卷十志祠祀;卷十一志食货;卷十二志艺文;卷十三、四志名迹上下;卷十五志祥异;卷十六官师表;卷十七、八选举表;卷十九传名宦;卷二十至二十六传人物;卷二十七传艺术;卷二十八、九传列女上下;卷三十传流寓、传方外。此娄县志诸图分系各门,合于古者左图右史之议。其叙录削繁就简,限断明确。山川河水仿《水经注》本,大小水道了如指掌。不取分野之说,去其附会。通观全志落落大方,可称邑志中之楷模。该娄县志有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刻本、民国重印本。
疁县、娄县
新石器时期,昆山地方已有人类活动。
夏、商时期,地属扬州。
周时地称娄邑(见载于清代《昆山县志》),属吴国。
战国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前473年),越灭吴,地属越国。楚威王(前339年-前329年)灭越,地属楚国。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置疁县,属会稽郡——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在吴、越故地置会稽郡,以吴县(今苏州市区)为郡治(首府)。会稽郡辖疁县、由拳县(三国孙权时期改称禾兴县、嘉兴县)和海盐县(秦汉县城在今上海金山)。疁县县治在今昆山城中心东北3里。
公元前207年,西汉改疁县为娄县。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娄县属荆国。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荆国除,娄县属会稽郡。高祖十二年(前195年),立刘濞为吴王,治荆国旧地,娄县属吴国。景帝四年(前153年),吴国废,立刘非为江都王,治吴国旧地,娄县属江都国(见《汉书》、《史记》、《晋书》)。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江都国废,娄县属会稽郡。王莽始建国年间(公元9-13年),娄县更名娄治,属会稽郡。
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复名娄县,仍属会稽郡。永建四年(129年),分会稽郡置吴郡,娄县属吴郡。
三国、晋、南朝宋齐,娄县属吴郡。
南梁天监六年(507年),分吴郡设信义郡,分娄县置信义县,属信义郡,余下的娄县仍属吴郡。
远大于今昆山市的昆山县
南梁大同三年(536年),娄县改名昆山县,改属信义郡,昆山县范围大致与秦疁县相同。
隋文帝重新统一中国后,开皇九年(589年),废信义郡、信义县、昆山县,两县地归苏州(此时苏州已得名)。开皇十八年(598年),复置昆山县,属苏州。大业元年(605年),苏州改为吴州;大业三年(607年),吴州改为吴郡,昆山均为属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吴郡改为苏州;天宝元年(742年),苏州复为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吴郡为苏州,昆山均为属县。 期间天宝十年(751年)分昆山县南部、嘉兴县东部、海盐县东北部置华亭县(华亭县主体为海盐县地境,后为松江府,今为上海大部分地区)。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封钱镠为吴越王,昆山属吴越国苏州。
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吴越置中吴军治苏州,昆山属苏州。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国除,改苏州为平江军,昆山属平江军。政和三年(1113年),升平江军为平江府,昆山属平江府。
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1218年1月),析两浙西路平江府昆山县东部春申乡、临江乡、安亭乡、平乐乡、醋塘乡共5乡,置嘉定县(以年号为名)。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平江府为平江路,昆山属平江路。元贞元年(1295年)因户口增多,升昆山县为昆山州,仍属江浙行省平江路。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取平江路,改称隆平府,昆山县属隆平府。次年,张士诚降元,隆平府复为平江路,昆山州属平江路。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平江路改为苏州府,昆山州属苏州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昆山州为县,仍属苏州府。
与今昆山市大体吻合的昆山县
明弘治十年(1497年),析昆山新安、惠安、湖川3乡建太仓州。余下的昆山县仍属苏州府管辖(其范围已与今昆山市基本吻合)。
县志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地方历史的认识。通过对县志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地方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轨迹。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旨在详细介绍江苏省苏州昆山市《乾隆娄县志》三十卷中的前两卷,尤其是清朝时期谢庭薰修纂和陆锡熊补纂的地方志内容,并分析这些志书对于地方历史文化的贡献。首先,从《乾隆娄县志》的历史背景入手,阐述其编纂过程及其所涉及的学术价值;其次,分析《乾隆娄县志》中的重要内容与特色,如地方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方面;接着,介绍该地方志的数字化进程以及作为PDF电子版下载的便利性与意义;最后,探讨该电子版对研究者和普通读者的价值与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四个方面的深入探讨,全面解读了《乾隆娄县志》电子版的相关内容及其对历史研究的贡献。
1、乾隆娄县志的历史背景与编纂过程
《乾隆娄县志》是清朝时期重要的地方志之一,编纂工作始于乾隆年间。作为一部地方性的历史文献,它记录了昆山及其周边地区在乾隆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志书的编纂由谢庭薰主修,陆锡熊补纂,他们的学术造诣和对地方历史的深刻理解,使得该书在地方志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部地方志的编纂过程是由地方官员和学者共同参与的,其中不仅包含了对地方历史的梳理,还涵盖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在对昆山地区民众的记录中,涉及了大量的风俗、传说、地理环境及其与外界的联系。作为清代地方志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记录工具,也成为了地方文化的象征。
在当时的背景下,地方志书的编纂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治理的依据,也为后世的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乾隆时期的地方志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尤其是在地方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现了清朝治国理政的某些特色。
2、乾隆娄县志的内容与特色分析
《乾隆娄县志》的内容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政治部分记录了昆山地区的历代官员及其治理措施,分析了地方政权在乾隆时期的行政结构与运作情况。志书详细列举了当时地方政府的设置、官员的职权以及与上级政府的关系。
经济部分则详细描述了昆山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活动。尤其是在农业方面,志书介绍了当地的水利工程、耕作方式以及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情况。手工业和商业部分则重点关注了昆山地区的丝绸、陶瓷、纺织等传统产业,以及这些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志书还记载了当时的贸易往来、市场状况等信息。
文化方面,志书对昆山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详细记录,包括各类名人、名胜古迹、传统节日以及风俗习惯等。昆山自古以文化底蕴深厚而著称,乾隆时期的地方志中也体现了这一点。例如,昆山的音乐、戏剧以及书画艺术等在志书中占有一定篇幅,为后世研究昆山的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3、《乾隆娄县志》的数字化与PDF版下载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纸质地方志书逐渐进入数字化时代。《乾隆娄县志》的PDF电子版成为学者和读者获取这部经典地方志的新途径。数字化版本不仅提高了资料的传播速度,还方便了全国乃至全球的研究人员进行访问和研究。尤其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学者来说,电子版的下载无疑极大地便利了他们的学术工作。
此外,电子版地方志的发布还促使更多的历史文献得以保存和传承。传统纸质文献容易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老化、损坏,而数字化的地方志则能够避免这一问题,保证了文献的长期保存。通过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简单的点击下载到这部地方志,使得这部作品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在数字化过程中,《乾隆娄县志》的校对和数据录入工作也非常重要。由于地方志中的文字和资料具有一定的年代感,因此,在数字化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其原始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幸运的是,很多学术机构和地方文化机构已经开展了相关的数字化工作,确保了该文献的历史价值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作用。
4、《乾隆娄县志》电子版的学术与实际价值
《乾隆娄县志》的电子版不仅对历史学者具有重要价值,对普通读者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对于学术界来说,这部地方志的电子版为地方历史学的研究提供了便利。通过电子版,学者们可以迅速查阅到大量的地方历史资料,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虽然《乾隆娄县志》是一本学术性较强的历史文献,但其所包含的地方文化和历史故事依然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对昆山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电子版快速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与文化底蕴。此外,随着电子版逐渐普及,更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电子书阅读器方便地查阅这部志书。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娄县志》不仅在学术界具有价值,也为政府治理和文化保护提供了历史依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这部地方志了解过去的历史经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尤其是在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振兴等领域,地方志可以提供历史背景和文化支撑,帮助政府制定更合适的政策。
总结:
《乾隆娄县志》作为清代地方志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不仅记录了昆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还反映了清代地方治理、社会风貌及文化特色。通过数字化和电子版的形式,这部地方志的学术与实际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成为研究地方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工具。
总的来说,江苏省苏州昆山市《乾隆娄县志》三十卷首二卷的电子版下载,不仅为历史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也为普通读者了解地方历史文化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其数字化的推广为保存传统文献、传承地方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