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雍正高邮州志》十二卷 张德盛修 邓绍焕 汪士璜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雍正高邮州志
十二卷(清)张德盛修,邓绍焕,汪士璜等纂,清雍正2年(1724)刻本。德盛,字茂先,直隶青县(今河北省青县)人,贡生,康熙57年(1718)任高邮知州。绍焕,风阳府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康熙46年任高邮州学正。士璜,安徽歙县人,康熙57年任高邮州训导。关于该志纂者尚有王曾禄、张梦鲤。据邓氏《序》:“设局于学宫之尊经阁下,延王子曾禄,张子梦鲤协为参订。’《纂修凡例》也说;“是书赖掌教邓君、司训汪君之力提纲挈领,其纂辑编次,考核精严,则王子,张子为之。”可知总体设计为邓、汪之功,具体编纂赖王,张之力,在编纂过程中,编者曾用明《隆庆志》之规条,采清《康熙志》之详赡,注意吸收前人的修志经验。断限上起康熙23年,下至雍正2年。卷前有雍正2年张、邓、汪和邑人贾兆凤4《序》。门目设置基本类于《隆庆志》,主要区别在于删《杂志》而增《艺文》,其余不过卷目归并互有调整而已。书中颇注重考核补正。如明《隆庆志》和清《康熙志》的《秩官表》对明代高邮州吏误刊之处颇多,有遗漏者,有名误者,有错代者,此则俱按文庙及各古迹并署舍碑版匾额等文献和实物资料,详加核定,正误一、二十处。《艺文志》凡经史子集,诗歌赋咏,有关切于高邮之地者,一一收录,以见地灵人杰。《民赋志》按户口、田赋、蠲免等项,各编一则,有关增减递变情况,各归其类,在翻检查阅方面较之前《康熙志》要方便得多。
地方志的编纂需要注重与地方居民的互动和参与。地方居民是地方文化的传承者和参与者,他们对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体验。因此,在编纂地方志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地方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到地方志的编纂工作中来,确保地方志的内容贴近实际、真实可信。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将详细探讨《雍正高邮州志》这部地方志的相关内容,重点分析其修订背景、版本特色、修订人员及其历史价值。文章将从地方志的学术价值、文献保存、对地方文化的影响以及数字化电子版的传播意义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通过分析《雍正高邮州志》的修订与传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方志在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能体会到数字化时代对传统文献保存和传播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1、《雍正高邮州志》的历史背景
《雍正高邮州志》是清代雍正时期对高邮地区地方志的一次全面修订。这部地方志的出版,标志着地方志修订的一项重要历史进程。其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明代及清代初期的地方志建设,高邮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地域之一,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雍正高邮州志》的编纂工作,首先是为了更好地整理和记录地方的历史资料,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历史文化的重视。
此外,清代中期地方志的编纂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清朝政府通过地方志的修订来强化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这一时期的地方志,除了记录地方的历史、地理、风俗等信息外,还具有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多重功能。《雍正高邮州志》的编纂者,结合当时社会的需求和学术的要求,对该志进行了详细的修订,确保其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历史背景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清代对地方文化的整理和保护。这些地方志不仅仅是历史文献,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对于高邮地区来说,《雍正高邮州志》是这片土地的文化记忆,是过去岁月的见证。它所记录的历史,不仅仅涉及高邮的政治、经济,更有地方的风土人情、民俗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2、《雍正高邮州志》的编纂团队
《雍正高邮州志》由张德盛主持修订,邓绍焕和汪士璜共同纂修。三位修志人员都是清代时期具有一定学术背景的地方志专家,他们在编纂这部地方志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心血。张德盛是高邮人,熟悉当地的历史文化,担任修志的总负责;邓绍焕和汪士璜则分别负责具体的修订工作,协同完成各个部分的编纂。
张德盛作为修志的主编,其学术背景和地方的熟悉度,使得《雍正高邮州志》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地方性。他对地方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为修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邓绍焕与汪士璜也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内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协作使得地方志的内容更加丰富,内容更为细致,且具有更高的历史价值。
除了三位主编外,修志的过程还离不开当地学者、官员的支持与协作。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参与,以及其他地方志工作者的贡献,使得《雍正高邮州志》能够顺利完成并最终出版。这一合作体现了当时社会上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视。
3、《雍正高邮州志》的内容特色
《雍正高邮州志》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高邮地区的历史、地理、风俗、人文、政治等多个方面。在这部地方志中,最具特色的是对地方历史的详细记录和对地方文化的高度关注。通过对高邮的历史沿革、地方名人、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记载,这部地方志为我们提供了高邮地区的全景式历史图景。
在地理方面,《雍正高邮州志》详细记录了高邮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及水利设施。高邮作为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达的水路交通,成为了地方志中一大亮点。志书中不仅记载了高邮的自然风貌,还对其农业生产、渔业资源等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这为我们了解这一地区的经济活动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此外,地方志还记录了大量的地方风俗、人文习惯以及社会治理的情况。在清代,地方志不仅是历史的记载,也是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传承。《雍正高邮州志》通过对地方祭祀、节令习俗、民间传说等方面的详细记载,使我们得以窥见高邮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内容的存在,也使得《雍正高邮州志》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4、电子版地方志的传播与意义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文献的保存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雍正高邮州志》作为地方志的重要典籍之一,其PDF电子版的发布,不仅方便了学术界和地方研究者的使用,也使得这部珍贵的历史文献得以更广泛的传播。电子版的地方志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全球的研究者都能够随时查阅。
数字化的地方志不仅仅是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这些历史文献新的生命力。通过数字化手段,地方志的存档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传统的纸质资料在长期保存中容易受损,而电子版的地方志能够更好地进行长期保存,确保这些历史资料不被遗失。
此外,电子版地方志的传播使得普通大众也能够接触到这些历史文化宝藏。在以往,地方志的纸质版往往仅限于档案馆或学术机构,而数字化后的文献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或付费获取,这大大增加了地方志的可访问性,有助于激发更多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兴趣。
总结:
《雍正高邮州志》作为清代地方志的典范之一,不仅承载了高邮地区的历史记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特征。通过这部地方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地区的历史变迁与文化特色。数字化电子版的发布,让这部地方志能够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并使其在学术研究、地方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电子版《雍正高邮州志》,了解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挖掘其中的历史与文化宝藏。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