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万历江都县志》二十三卷 张宁修 陆君弼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地区: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地方志
书名:万历江都县志
卷数:全二十三卷
作者:明张宁修 陆君弼纂
版本:明万历25年刻本
格式:据日本馆藏原书原貌彩色影印 高清PDF电子版下载
类型:中文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下载
大小:119.43 MB
页码:398双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地方志,万历江都县志,二十三卷(明)张宁修,陆君弼纂,明万历27年(1599)刻本。国内藏本残,缺第23卷,日本内阁文库有完本。宁,字坤一,明襄城人,进士,万历20年为江都知县,后升南京刑部主事。君弼,字无从,明江都县人,万历中贡生,治博土家言,着有《正始堂集》。嘉靖41年(1562)邑人葛洞曾纂《(嘉靖)江都县志》,万历江都县志以《葛志》为蓝本,而“稍有增益”,并以史法更旧志体例为纪传体。成书于万历25年。万历江都县志二十三卷。其为:郡县一纪,郡县、秩官、选举等五表,提封志(疆域、星野、形胜、山川、风俗)、建置志(城隍、公署、邮舍、都鄙、津梁)、食货志(户口、贡课、庸调、物产)、儒学志、秩祀志、杂志(兵戎、第宅、寺观、冢墓、古迹)等七志,秩官、选举、名贤、寓贤、勋戚、孝义、烈女、外传等十传。—卷前有张、陆2《序》、卷末邑人何龙图《后序》。卷1郡县纪;卷2郡县表;卷3秩官表;卷4附秩官表;卷5选举表;卷6武选举表;卷7提封志;卷8建置志;卷9食货志;卷10儒学志;卷11秩祀志;卷12兵戎志;卷13杂志;卷14秩官循良传;卷15附秩官循良传;卷16秩官名臣传;卷17选举名贤传;卷18名贤传;卷19寓贤传;卷20勋戚传;卷21孝义传;卷22列女传;卷23外传。万历江都县志类目前后,常以“按”、“撰曰’等作序,作赞以议论,如漕堤议、洲田议、条编议、谣俗议等,皆关国计民生。万历江都县志艺文不另着门类,只采其雅训者,双行细注于志后。“杂志”记邑中疑传疑信之往事,大多为旧志所无。然万历江都县志志中多有疏漏舛误,如《秩官》中载县属不及巡检、驿丞,《郡县纪》称建兴中吴主亮使卫尉冯朝城广陵,实吴城广陵在五风2年(255),时当魏正元2年,而记载曹丕击吴在建兴3年(254),实为黄初3年(222),先后颠倒30余年,目录亦多有错编,等等。《康熙县志》批评说:“是书苟简率略,不异草创。”《四库全书总目》也说它,“既作郡县志,又作郡县表,繁复与《永州》(即《隆庆)永州府志》)同。提封万井,周制也,以名疆域,不免阁虬户之讥。”
县志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地方历史的认识。通过对县志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地方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轨迹。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江苏省扬州市的《万历江都县志》是中国地方志的经典之作,对于研究江都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该地方志由张宁修和陆君弼共同纂修,包含二十三卷,内容详细而系统地记录了江都县自古至明万历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本文将对《万历江都县志》进行详细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该志书的历史背景和编辑过程;二是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全面性;三是该志书在学术和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四是电子版PDF的传播意义和使用价值。通过深入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地方志的重要性及其在当今时代的实际价值。
1、历史背景与编辑过程
《万历江都县志》作为一部地方志书,首先得从其历史背景入手进行分析。江都县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理位置重要,历史悠久。明代万历年间,地方志的编纂成为了重要的历史文化工程。当时,江都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历代志书的编撰工作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万历江都县志》的编辑工作开始于万历年间,由地方官员和学者共同进行。张宁修与陆君弼两位学者,因其丰富的历史学和地方志编纂经验,被委托负责这项工作。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大量查阅了江都地区的历史文献,还深入到地方各乡村,广泛听取民众的历史记忆,从而确保了该志书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该志书的完成历时多年,涉及面广,涵盖了江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由于编辑团队的严谨工作和丰富的地方志编纂经验,《万历江都县志》最终成为了研究江都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堪称地方志编纂的典范。
2、内容的丰富性与全面性
《万历江都县志》作为一部完整的地方志,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涵盖了江都的政治历史,还详细记录了地方的经济、文化、人物、风俗等方面。这使得该志书不仅是地方历史研究的基础,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关于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要数据和资料。
首先,政治部分详细描述了江都地区的行政变迁、官员任命和地方治理等。志书中记载了自古至明代万历年间江都的政治制度和行政区划,反映了江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治理状况。其次,经济部分重点介绍了江都的农田水利、商业贸易和手工业等内容,尤其是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和方法,展示了当时江都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此外,文化部分的记载则涵盖了江都的文人、书籍、学术流派等,展现了江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人物部分则详细列出了江都的名士及其事迹,尤其是一些对江都历史文化有突出贡献的人物,其事迹在志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呈现。
3、学术与文化传承中的地位
《万历江都县志》不仅在历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学术界和地方文化传承中具有深远的影响。作为一部地方志书,它承载着江都乃至整个扬州地区历史文化的脉络,是研究明代江都地区的第一手资料。
在学术研究领域,许多学者对《万历江都县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尤其是在地方历史、地方文化及社会结构等方面,它为学术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数据支持。无论是历史学、地理学,还是文化学等学科,都能从该志书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研究素材。
此外,《万历江都县志》在地方文化的传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这部地方志,后人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江都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它不仅是一个地方历史的总结,也是当地文化自信的体现。无论是学术研究者,还是普通民众,都能够从这本志书中汲取历史的智慧与文化的精髓。
4、PDF电子版的传播意义与使用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纸质志书逐渐被电子化的版本所取代。《万历江都县志》的PDF电子版的发布,为更多的研究者和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便利。电子版不仅具备了存储和传输的优势,还能够更加快速地进行内容搜索,极大地提高了使用效率。
PDF电子版使得《万历江都县志》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的物理范围,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都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查阅和研究。这种数字化的传播方式,使得《万历江都县志》的学术影响力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促进了更多地区对江都历史文化的研究。
同时,电子版也有助于对该地方志的长期保存。相较于纸质版,电子版的储存更加稳妥,且容易进行备份。即便是纸质版出现损坏或遗失,电子版依然能够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献被长期保存和传播,确保了《万历江都县志》的持久生命力。
总结:
《万历江都县志》二十三卷,不仅是江都地区历史的详细记录,也是中国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张宁修和陆君弼的共同努力,这部地方志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而且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电子版PDF的发布,其传播范围和使用价值进一步得到提升,成为更多人了解江都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工具。
总之,《万历江都县志》作为一部全面、深入的地方志,其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领域,更多的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财富。在今天,电子版的普及使得这一珍贵资源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利用,进一步推动了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