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民国吴县志》八十卷 曹允源纂修 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民国吴县志PDF影印本
八十卷曹允源等纂修。—民国22年(1933)苏州文新书局铅印本。允源(1855—1927),字根荪,吴县人。光绪15年(1889)进士,官至宜化知府,安襄郧荆兵备道,民国后任苏州图书馆馆长。着有《复庵文稿》,《复庵外集》、《淮南杂志》等。民国7年(1918),知县吴秀之聘请曹允源、吴荫培、蒋炳章任总纂,于沧浪亭设修志局,聘员纂修。主持者屡经变更,曹,吴,蒋3人之外,又有孔昭晋、张一麟、李根源等。其间时作时辍,历时14年才成书。体例是曹允源制定,采用纲目体,立大纲4,曰图、表、考、传,仿章学诚《湖北通志稿》体。每纲下分设子目。卷1图;三县全城图、三县总图、三县分图、三县乡镇图、官署图、学宫图、太湖全图;卷2~17表:职官表、选举表;卷18~61考:舆地考;沿革、疆域、城池、山、水(乡镇租界附);坊巷;桥梁(关津水闸附)、文庙、书院、义塾;学堂;公署、局所;驿传;仓庾(义庄附);古迹;坛庙祠宇;寺观;第宅园林;冢墓;水利、田赋、物产、风俗;兵防考;祥异考;艺文考;金石考;卷62~77传;名宦;列传;忠节;孝义;列女;艺术、流寓、释道;卷78~79杂记;卷80旧序。前有张一麟和孔昭晋2《序》及《修志凡例》。因为宣统时还没有废府并县,所以3县分别记述,原名为《吴长元三县合志》,后因苏州府的建置已废,原吴,长洲、元和3县合并为吴县,故付印时改今名。记事下限止于宣统3年,只有《艺文》,《冢墓》、《坛庙祠宇》等少数篇目补进辛亥革命以后的事。旧吴县是府属首县,而长洲、元和2县署又都在府城内,所以对府城及吴县的记载独详。书中《沿革》、《职官》等的记叙,与旧府志相差无几,可以不论。与旧志相比,不设《巡幸》目,将清廷的有关诏谕、帝王行踪等,分别载入《田赋》、《公署》、《名胜》,较为可取。《物产》记有近代工业,如丝厂、纱厂、电灯厂、冰厂、汽水厂等。《金石》汇成4册,足补府《乾隆志》、《道光志》、《同治志》的缺略不备。《杂记》有传统工艺产品的记述,如裱褙、玉雕、篆雕、石刻、木雕、微型雕刻、铜锡器等及其名家特技。另收有农耕具、养鱼业以及清代米和蔬菜价格的变化等情。但书中不载太平天国的史事和人物,就连辛亥革命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没有一点痕迹可寻,当不能说是一种疏忽。
县志的编纂是对地方文化多样性的展示和呈现。通过对地方文化多样性的记录和整理,县志展示了一个地方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和特色。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江苏省苏州市的《民国吴县志》是清朝末年及民国时期重要的地方志之一,它承载着吴县(现苏州市)的历史与文化。这本志书由曹允源主持纂修,共计八十卷,系统地记录了吴县自古至民国时期的各类信息,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随着数字化的到来,PDF电子版的《民国吴县志》成为了研究者和历史爱好者获取历史资料的重要工具。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民国吴县志》八十卷的内容及其电子版的下载价值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志书的历史背景、内容结构、数字化优势与下载途径、以及该志书对地方历史研究的意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将对《民国吴县志》电子版的学术价值、研究潜力以及其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重要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民国吴县志》历史背景
《民国吴县志》是由江苏省苏州市地方志办于民国时期主持编纂的,最初的目的在于详细记录吴县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志书的纂修历时多年,由时任地方官员曹允源主编,集合了大量地方学者与官员的智慧与心血。吴县作为古代江南的重要文化和经济中心,其历史底蕴深厚,因此该地方志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民国吴县志》分为多个部分,包括人物志、风物志、建置志等,每一部分都从不同角度对吴县的历史进行了记录与总结。曹允源在纂修过程中,吸取了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当时民国社会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合理的补充与修订。这些珍贵的地方志资料,为后来的历史学者、地理学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参考素材。
该志书在编纂过程中,凝聚了民国时期地方志编修的先进理念,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与实用性,尤其是对于研究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地方社会、文化变迁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正因如此,《民国吴县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后代研究吴县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源。
2、《民国吴县志》内容结构
《民国吴县志》共计八十卷,其中内容涵盖了吴县(即今天的苏州市)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理、行政区划、历史人物、民俗风情、社会经济等。书中详细记载了吴县从古至民国的所有重要事件,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长卷。其结构可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针对不同的主题进行详细的叙述。
首先是地理志部分,它详细记录了吴县的自然地理情况,如山川、河流、气候、土壤等,帮助人们理解吴县的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接下来是历史志部分,这部分详细叙述了吴县自古至民国时期的政治历史,涉及朝代更替、战争变迁等重大历史事件。
此外,志书还包括人物志、风俗志、经济志等。人物志记录了吴县历代名人的生平与贡献,风俗志则详细描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经济志则分析了吴县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活动。每个部分都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民众生活。
3、《民国吴县志》电子版下载的优势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民国吴县志》八十卷的PDF电子版为研究者和历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的阅读与研究方式。相较于纸质版,电子版不仅占用空间小,而且便于存储和查阅,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
电子版《民国吴县志》可以在各种设备上使用,如个人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这种便利性使得大量历史文献得以普及到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尤其是那些无法接触到实体书籍的地方。这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料来源。
另外,电子版还具有可搜索性,可以通过关键词快速找到所需内容,极大地提高了使用效率。这一功能对于学术研究、历史考证等工作来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更重要的是,电子版的普及为地方志书的保存和传播提供了长久的保障,有助于避免纸质书籍因时间流逝而可能出现的老化、损坏等问题。
4、《民国吴县志》对地方历史研究的意义
《民国吴县志》作为一部详尽的地方志,不仅是吴县历史的百科全书,也是了解江苏省乃至整个江南地区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它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涵盖了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以及民众生活的点滴。
该志书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历史价值上,还体现在它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上。吴县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地方文化。通过《民国吴县志》的电子版,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吴县的历史,感知这一地区的文化积淀。
此外,志书中的详细记载也为后来的历史学家提供了很多研究的线索与启发。无论是对于地方政治历史的研究,还是对于民众生活方式、社会变迁的考察,均能从这本志书中找到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对于现代社会的地方治理与文化保护而言,《民国吴县志》也是一部极具借鉴意义的文献。
总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民国吴县志》作为一部极具历史与学术价值的地方志书,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电子版的发布,这部地方志的研究和传播得到了极大的便利,使得更多的学者和历史爱好者能够方便地获取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
在现代信息化的背景下,《民国吴县志》的数字化版本,不仅为地方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文化传承和保护注入了新的动力。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利用这一资源,深入了解吴县的历史与文化,从而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