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昆山市《光绪娄县续志》二十卷 汪坤厚修 张云望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江苏省苏州昆山市地方志,娄县续志(清光绪版)二十卷。县令汪坤厚等修,张云望等纂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1877年纂成,1879年刻行,6册。记述内容上接乾隆《娄县志》。张云望,字椒岩,娄县人。 师从探花陈銮,道光三十年进士,授翰林院修编,历官福建道御史、浙江大主考、松江知府、江苏布政使,光绪二十三年任山东补用道,赏二品顶戴。总纂《娄县续志》。《清代进士辞典》有载。
疁县、娄县
新石器时期,昆山地方已有人类活动。
夏、商时期,地属扬州。
周时地称娄邑(见载于清代《昆山县志》),属吴国。
战国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前473年),越灭吴,地属越国。楚威王(前339年-前329年)灭越,地属楚国。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置疁县,属会稽郡——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在吴、越故地置会稽郡,以吴县(今苏州市区)为郡治(首府)。会稽郡辖疁县、由拳县(三国孙权时期改称禾兴县、嘉兴县)和海盐县(秦汉县城在今上海金山)。疁县县治在今昆山城中心东北3里。
公元前207年,西汉改疁县为娄县。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娄县属荆国。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荆国除,娄县属会稽郡。高祖十二年(前195年),立刘濞为吴王,治荆国旧地,娄县属吴国。景帝四年(前153年),吴国废,立刘非为江都王,治吴国旧地,娄县属江都国(见《汉书》、《史记》、《晋书》)。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江都国废,娄县属会稽郡。王莽始建国年间(公元9-13年),娄县更名娄治,属会稽郡。
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复名娄县,仍属会稽郡。永建四年(129年),分会稽郡置吴郡,娄县属吴郡。
三国、晋、南朝宋齐,娄县属吴郡。
南梁天监六年(507年),分吴郡设信义郡,分娄县置信义县,属信义郡,余下的娄县仍属吴郡。
远大于今昆山市的昆山县
南梁大同三年(536年),娄县改名昆山县,改属信义郡,昆山县范围大致与秦疁县相同。
隋文帝重新统一中国后,开皇九年(589年),废信义郡、信义县、昆山县,两县地归苏州(此时苏州已得名)。开皇十八年(598年),复置昆山县,属苏州。大业元年(605年),苏州改为吴州;大业三年(607年),吴州改为吴郡,昆山均为属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吴郡改为苏州;天宝元年(742年),苏州复为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吴郡为苏州,昆山均为属县。 期间天宝十年(751年)分昆山县南部、嘉兴县东部、海盐县东北部置华亭县(华亭县主体为海盐县地境,后为松江府,今为上海大部分地区)。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封钱镠为吴越王,昆山属吴越国苏州。
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吴越置中吴军治苏州,昆山属苏州。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国除,改苏州为平江军,昆山属平江军。政和三年(1113年),升平江军为平江府,昆山属平江府。
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1218年1月),析两浙西路平江府昆山县东部春申乡、临江乡、安亭乡、平乐乡、醋塘乡共5乡,置嘉定县(以年号为名)。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平江府为平江路,昆山属平江路。元贞元年(1295年)因户口增多,升昆山县为昆山州,仍属江浙行省平江路。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取平江路,改称隆平府,昆山县属隆平府。次年,张士诚降元,隆平府复为平江路,昆山州属平江路。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平江路改为苏州府,昆山州属苏州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昆山州为县,仍属苏州府。
与今昆山市大体吻合的昆山县
明弘治十年(1497年),析昆山新安、惠安、湖川3乡建太仓州。余下的昆山县仍属苏州府管辖(其范围已与今昆山市基本吻合)。
地方志的编纂需要注重挖掘和整理地方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这些文献和资料包括历史文书、史料、地方志、家谱、文物等,记录着一个地方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通过对这些文献和资料的研究和整理,可以还原一个地方的历史面貌,揭示其文化底蕴和特色。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将围绕“江苏省苏州昆山市《光绪娄县续志》二十卷 汪坤厚修 张云望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这一主题展开详细探讨,介绍该地方志的重要性、内容概述、下载获取方式以及其历史文化价值。首先,本文将概括地方志的作用及背景,接着从四个方面对该志书进行详细分析,分别探讨其编撰背景、内容结构、学术价值以及电子版的影响。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地方志的重要性,并为有需要的用户提供获取电子版的相关信息。
1、编撰背景与历史沿革
《光绪娄县续志》是清代晚期地方志的一部分,主要记录了江苏省昆山市(古时称娄县)的历史、文化、地理、风俗等各个方面。该志书是汪坤厚和张云望共同修编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变迁。地方志作为国家和地方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对后代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光绪娄县续志》的编纂始于清朝光绪年间,当时的娄县地方治理机构对地方志的编撰非常重视,旨在通过记载和整理县域内的历史事件、人物、风物、社会变迁等,保留历史记忆。汪坤厚作为主编,深知地方志的学术和文化价值,因此倾尽心力进行修编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志编纂工作在清朝时期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地方治理和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光绪娄县续志》的修编,不仅是昆山地区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对地方历史的一次系统整理。
2、内容结构与编纂特色
《光绪娄县续志》二十卷内容详尽、结构严谨,涵盖了从古至今的各类历史、地理、人物和风俗信息。地方志通常按时间、人物、事物等类别进行分类,而《光绪娄县续志》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呈现出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该志书的内容大致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地理志,包括自然环境、山川河流、气候等方面的记载;二是政治志,主要记载历代娄县的政治制度、治理方略和社会治理情况;三是人物志,记录了娄县历代的名人、官员、学者等,以及他们对地方的贡献;四是风俗志,详细记录了娄县的民俗、宗教信仰、民间艺术等。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更加清晰地理解地方历史与文化。
《光绪娄县续志》的编纂特色之一在于其对当地民俗和风物的关注。与其他地方志相比,娄县的志书更加注重地方的民间故事、民俗节庆以及风土人情的记录。这为后代学者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方历史和文化。
3、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
《光绪娄县续志》不仅是地方历史的一个缩影,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首先,它为研究清朝时期江苏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地方志的独特性在于它能展现某一地区的具体历史,反映当地的社会变迁和人文精神。
其次,地方志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意义。它们通常是地方历史的见证者,能够真实地反映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通过《光绪娄县续志》,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清朝光绪时期娄县的政治与经济状况,尤其是娄县与周边地区的互动,以及对更广泛历史背景的影响。
最后,《光绪娄县续志》的学术价值还体现在它的编纂方法上。汪坤厚和张云望在编纂过程中注重考证和实地调查,尽可能确保史料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光绪娄县续志》成为了研究地方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资料。
4、电子版下载的意义与便利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纸质地方志逐渐向电子版过渡。江苏省苏州昆山市的《光绪娄县续志》也不例外,提供了PDF电子版下载的方式,让更多学者和文化爱好者能够轻松获取这本地方志资料。电子版不仅方便携带,还能在数字平台上进行检索和分享。
电子版《光绪娄县续志》的发布,让这部具有地方历史意义的经典著作得以更广泛的传播。通过PDF格式的电子书,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和查阅,这对研究人员尤其是远离资料馆的学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电子版也减少了纸质书籍的印刷与保存成本,符合当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此外,电子版《光绪娄县续志》还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免费下载,降低了研究的门槛,任何人只需下载相应的文件,即可获得这部地方志的完整内容。这使得这本地方志不仅仅是历史学者的专属工具,更是广大民众了解地方文化和历史的宝贵资源。
总结:
《光绪娄县续志》作为一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地方志书,不仅是研究昆山地区历史、文化和民俗的重要资料,也是学术界研究清代地方政治、经济的宝贵文献。通过汪坤厚和张云望的辛勤努力,这部地方志成功保存了娄县的历史记忆,并且为后代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光绪娄县续志》电子版的发布,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便捷地访问到这部重要的地方志著作。这不仅推动了地方文化的传播,也为地方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希望这部电子版地方志能够为更多人提供历史与文化的知识,助力学术研究和文化普及。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