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民国重修金坛县志》十二卷 冯煦纂修 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民国重修金坛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冯煦等纂修 民国15年(1926)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冯煦,生平已见《江苏省通志稿》提要。冯氏于民国10年受聘总纂此志,至12年成书,15年印行。凡12卷首1卷。卷首有冯煦序及旧序、凡例、衔名,并总图等5图。卷1舆地志:沿革、至到、形势、分野、晷度、风俗、物产;卷2山水志: 山川、水利,卷3建置志:城池,公署、坛庙、坊里、集镇,桥渡;卷4赋役志:赋役、杂税(盐课附),蠲赈(善堂附);卷5职官志:令长,教佐;卷6学校志;卷7武备志:军制(马政附),驿站;卷8选举志;卷9~10人物志:名臣,儒林、忠节、孝义、忠义表,文苑,政绩,隐逸、流寓,方伎、仙释、列女(贤淑,义烈、完节、已殁及生存之贞孝);卷11艺文志:经、史、子、集;卷12杂志:古迹、丘墓、寺观、祥异,纪事。体例仿《乾隆志》而略有增减:增《山水》、《建置》、《武备》3志,省《典礼志》,子目亦作相应调整。《山水志》中详述源流蓄泄之法,颇裨实用。《杂志》所载轶事旧闻,史料亦颇珍贵。
地方志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推动地方文化的研究、促进地方文化交流、增进地方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方志,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地方志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承载着一个地方的记忆和精神。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围绕《民国重修金坛县志》这一地方志文献展开讨论,详细阐述了该书的历史背景、编修过程、文化价值以及数字化保存的重要性。文章首先概述了金坛县志的历史地位与编修背景,接着分析了冯煦作为主编在修订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该地方志对后世研究金坛历史的贡献。随后,文章探讨了该地方志的文化价值和地方意义,最后分析了PDF电子版的发布与传播所带来的影响与意义。整篇文章层次清晰,旨在展示《民国重修金坛县志》在地方文化传承与现代研究中的重要性。
1、金坛县志的历史背景与编修缘起
《民国重修金坛县志》作为一部地方志,承载了金坛县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金坛县,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地区之一。县志的编修始于清朝,至民国时期,经过冯煦等学者的重修,形成了如今的版本。历史上,地方志作为记录地方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长期以来对研究地方历史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冯煦的修订工作始于20世纪初期,民国时期是中国地方志编修的一个高峰期。由于当时地方社会变迁较为剧烈,冯煦的重修工作不仅仅是对已有志书的更新,还包含了大量新的社会、经济、文化信息。因此,《民国重修金坛县志》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历史参考价值,它不仅仅是地方的历史记载,更是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
在金坛县志的修订过程中,冯煦与地方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们共同努力,搜集了大量的地方文献和口述资料,力求呈现金坛在清末至民国时期的风貌。这一时期的地方志,往往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和民俗性,而《金坛县志》则在这些基础上进行了历史的梳理与再造。
2、冯煦在修订中的核心作用
冯煦作为《民国重修金坛县志》的主编之一,对地方志的编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冯煦不仅是历史学者,还具有广博的文化视野和较高的学术造诣。他的修订工作深入研究了金坛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注重对当地民间故事、风俗习惯、地方特产等的收集与整理。
冯煦的修订理念与方法在当时属于创新性的尝试。不同于前期地方志多依赖官府记载,冯煦积极地采用了地方群众提供的口述历史,尤其是对民间文化的收录。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修补了历史的空白,也更加生动地展现了金坛人民的生活面貌。此外,他还对金坛的地理环境、经济活动以及政治历史进行了详细的修订。
冯煦的修订不仅仅是在史料的搜集上做足了功夫,他还注重地方志的学术性和文献价值。在他看来,地方志不仅是地方历史的记载,更应当成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因此,他将修订的重点放在了历史的真实性与文献的严谨性上,力求将金坛县志打造成一部具有学术性和历史性的精品。
3、地方志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民国重修金坛县志》不仅是金坛县的地方史志,更是江苏省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凝聚了金坛百年来的社会变迁,展示了地方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方志承载着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对于后人了解地方历史、文化以及民风民俗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文化角度来看,地方志为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金坛作为历史悠久的地方,其在地理、民俗、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均通过地方志这一载体得以保存下来。通过《民国重修金坛县志》,不仅可以看到金坛的历史沿革,还能感受到金坛人民的生活方式及其独特的文化风貌。
此外,《民国重修金坛县志》也为学者们提供了研究地方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尤其是在地方历史学、民俗学、文化学等领域,该书的价值尤为突出。它不仅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也为研究金坛文化的多维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文献支撑。
4、数字化与PDF电子版的影响与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纸质地方志的传播方式逐渐向数字化转型。《民国重修金坛县志》作为地方志的经典之作,其数字化出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将其转化为PDF电子版,读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这一珍贵资料,尤其是对学术研究人员而言,电子版的地方志资料更加方便存档、查阅与引用。
数字化版本不仅突破了纸质版本的传播局限,还大大提升了地方志的传播速度和广泛性。过去,地方志的获取往往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尤其是对于外地的学者来说,往往难以方便地访问这些资料。而通过数字化出版,世界各地的研究者都能便捷地访问金坛的历史文献,进一步推动了地方历史研究的全球化和信息化。
此外,PDF电子版的地方志还可以通过搜索功能,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和查找所需的信息,极大地提升了阅读和研究的效率。对于历史学者、文化研究者以及普通读者而言,数字化的地方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学术意义。
总结:
《民国重修金坛县志》是一部涵盖金坛地方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宝贵文献,冯煦在修订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学术贡献,使其成为研究金坛历史的重要资料。地方志不仅记录了金坛的历史变迁,也为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将《民国重修金坛县志》转化为PDF电子版,地方志的传播和利用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这一数字化转型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也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全球传播。对于历史学者和文化爱好者而言,这一数字化版本无疑是研究和了解金坛历史的宝贵资源。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