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仪征市《康熙仪真志》二十二卷 陆师纂修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康熙版江苏省扬州仪征市仪真县志PDF影印本
二十二卷/(清)陆师纂修,清康熙57年(1718)采碧山堂刻本;乾隆重印本;抄本。师,字麟度,浙江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康熙40年进士,授河南新安县知县,康熙56年补知仪真县,后迁至广西道御使,康熙61年卒。着有《巢云书屋》、《采碧山堂》、《玉屏山樵》等集;陆氏莅任后,深感康熙7年《胡志》“体例善而事不续”,康熙32年《马志》“条目具而义未精”,于是纂修该志。记事至康熙56年。卷前有康熙57年自序及常鼐、吴存礼2序、志目、旧志撰人名氏、旧序、舆图。卷1旧序、图说;卷2~3沿革表、秩官表;卷4选举表;卷5~6建置志:城池、官署;卷7~9疆域志:星野、形胜、风俗、铺舍、乡都、坊巷、镇市、山川志:山、江、河、沙、洲、浦、池、沟、港、滩、津、渡、塘、堰、闸、坝、桥、井、泉;卷10~11民赋志:户口、田赋、杂办、徭役;卷12学校志:学制、祭器、祭品、学田、社学;卷13军政志:兵制、训练、屯田、操田、运挽、军器、战守附;卷14祠祀志:坛、庙、祠、寺观;艺文志;卷16~18名迹志:园、亭、台、堂;楼、阁、宅、墓、义冢、祥祲志;卷19~22列传:宦迹、人物、忠节、廉介;孝友、儒行、文学、义行、隐逸、侨寓、艺术、列女。《旧序》收有宋《嘉定真州志》吴机与丁宗魏2序、明《嘉靖志》杨孙仲与王大用2序,《隆庆志》边维垣与申嘉瑞2序、《崇祯志》李坫序以及清康熙7年胡崇伦序、康熙32年马章玉序等。其中宋明之《序》可考已佚之志的源流。舆图有唐、宋、元、明各图,图后皆附论说明,可见仪征历史地理沿革变化。《艺文志》只载书目及作者姓名,凡有关山川名胜的诗文皆采入各门目之下。《名迹考》搜采唐宋人诗文至富,每条注明“今无考”或“今废”之语,为旧志所不及。《民赋志·户口》详载宋崇宁、明洪武、正德、嘉靖、万历、天启、崇祯以及清顺治以来的丁口户数,史料价值颇高。有关清代客户、外户有田地坟墓者,二十年准其入籍,俱为民户,无田地者曰白水人丁等记述,为清时户籍制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但也有映漏舛误之处,后修《嘉庆县志》作有《校补陆志》1卷。然要而言之,以康熙间所作前后3志相较,在内容采辑、资料考辨和义例、记述等方面,仍推《陆志》为上.瞿宜颖《方志考稿》论道:“综其大体,典赡而具史载,一洗明季滥习。方其时乾嘉史学家未出,而陆氏得风气之先,可谓豪杰之土矣。”《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也说它“体‘例精严,得亦简要,洵推佳制。”该志乾隆间重印康熙57年采碧山堂本中版心书名及书中记述,凡“真”字皆剜补为“征”,盖避雍正帝名讳所然。
县志的编纂是对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对地方文化遗产的记录和整理,县志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江苏省扬州仪征市的《康熙仪真志》二十二卷,陆师纂修,作为地方志的经典之作,为研究仪征地区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该志书不仅是一部详细记载地方历史的工具书,更是研究地方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等多个方面的重要参考。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地方志书被转化为电子版,为学者和民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访问途径。本文将详细介绍《康熙仪真志》的历史背景、内容结构、学术价值以及其PDF电子版的下载意义,旨在为读者全面呈现这部地方志的独特魅力。
1、《康熙仪真志》的历史背景
《康熙仪真志》是清朝时期,特别是在康熙年间,地方志编纂的重要成果之一。该志书由陆师纂修,历时数年完成,记录了仪征市的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作为清代地方志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康熙仪真志》不仅对当时社会状况做出了详尽的叙述,还反映了清代地方治理的思想和实践。
仪征市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地理位置上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在康熙时期,仪征市作为扬州的一部分,经济文化逐渐繁荣。陆师作为一位学者,他在编纂《康熙仪真志》时,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力求做到详实、准确。该地方志不仅涵盖了许多历史事件,还着重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社会风俗等多方面的描述,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康熙帝对于地方志的重视,直接推动了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地方志作为清代治国理政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单纯的历史记录,更是了解民生、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陆师在编纂《康熙仪真志》时,受到了康熙帝对地方志编纂的指导和支持,从而使得这部地方志更加权威和全面。
2、《康熙仪真志》的内容结构
《康熙仪真志》全书共计二十二卷,每一卷都对应着不同的内容,涵盖了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的多个方面。其内容结构安排严谨、层次清晰,是地方志编纂中的典范。首先,书中的地理部分详细记载了仪征的山川河流、土地资源、气候变化等自然环境,对当地的农业和水利建设也有一定的描述。
在历史部分,《康熙仪真志》对仪征市的历史沿革做了详细的介绍。自古以来,仪征便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城市,曾有多个朝代在此设立过行政机构或军事据点。陆师在编纂时,通过查阅大量历史档案,对当地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全面整理和分析,尤其对于清朝时期的政治变动和经济发展给予了重点关注。
此外,书中还包括了仪征的民俗风情、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信息不仅对研究当地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反映了清代地方治理中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氛围。陆师的编纂风格注重真实性与多角度的呈现,使得《康熙仪真志》不仅是一本地方历史书籍,更是一本文化综合体。
3、《康熙仪真志》的学术价值
作为一部地方志,《康熙仪真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首先,它是一部反映清代地方社会风貌的历史文献,对于研究清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通过对仪征地方志的深入研究,学者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民生状况以及政府治理的手段。
其次,《康熙仪真志》还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特征,尤其是在地方文化的研究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仪征这一地理单位的研究,不仅能丰富我们对江苏省历史的理解,还能进一步探讨长江流域地区在清代的历史演变。通过阅读地方志,学者们能够发掘出许多被遗忘的历史信息,尤其是那些地方性的小人物、大事件的记载。
此外,现代的学术研究不仅依赖书本上的资料,更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和创新。通过数字化方式将《康熙仪真志》电子化,学者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文本的检索、比对与分析,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工具。数字版的《康熙仪真志》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还为教学和学术交流提供了方便。
4、《康熙仪真志》PDF电子版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纸质资料逐渐向电子化过渡。将《康熙仪真志》转化为PDF电子版,既能够保护原书的珍贵文献,又能为学者和普通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电子版《康熙仪真志》能够快速地进行全书搜索和内容查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电子版的传播还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读者只需要通过网络下载,即可随时随地访问《康熙仪真志》的内容。这种便捷的下载方式使得《康熙仪真志》不再局限于纸质版的藏书,广泛的读者群体可以轻松获取和查阅,为地方志的研究和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
此外,PDF格式的电子版不仅保留了原书的排版和结构,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在线阅读或打印,方便进行学术研究、教学和个人学习。对于地方志爱好者而言,电子版的普及意味着他们可以更加容易地接触到丰富的地方文化和历史资料,从而进一步推动对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
总结:
《康熙仪真志》作为一部地方志书,其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不言而喻。通过详细记录地方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它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尤其是将其转化为电子版后,便捷的下载方式使得这部地方志得以广泛传播,为学者和公众提供了更为方便的访问途径。
通过对《康熙仪真志》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仪征地区的历史变迁,还可以窥见清代地方治理的智慧与经验。电子版《康熙仪真志》的普及,使得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更加便捷地传承下去,为后续的历史学、文化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