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光绪盐城县志》十七卷 刘崇照修 陈玉树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光绪江苏省盐城县志PDF影印本
十七卷首一卷(清)刘崇照修,陈玉树纂 光绪21年(1895)刻本。崇照,浙江镇海人。光绪16年(1890)进士,翰林院庶吉士,19年来任盐城县知县,20年7月离任,10月回任。玉树,字惕庵,邑人,光绪14年举人。刘崇照知县事,请陈玉树主纂县志。21年志告成。此志体例本赵宏恩《江南通志》、仅子目互有异同。卷首凡例、舆图;卷1~2舆地志:建置沿革考附表、疆域、里差、形势、城池、公署、街巷、庄镇、都图、冈阜、津梁、坛庙、古迹、丘墓、坊表、风俗;卷3河渠志:湖、海、支河、堤、圩、闸、;卷4食货志:蠲振、仓储、户口、田赋、物产、盐法;卷5学校志:学宫、经籍、学额、学田、书院、试院、义学;卷6武备志:邮递附、历代戎事附;卷7~8职官志:历代官制表、历代职官表、国朝职官表、名宦;卷9选举志:征辟表、科贡表、贡监、武勋(旧志她封附、旧志乡宾附);卷10~14人物志;卷15~16艺文志:文、诗、书目;卷17杂类志:祥异、杂流、寺观、善堂、拾遗。旧志人物一门,名目繁多,入此入彼也有未尽妥当的,此志一依《华阳国志》及光绪府志、山阳,清河,安东各县志之例,不立品目,唯以时代先后为次,可谓得法。书中还纠正了乾隆志的一些错误。如改正了乾隆志误载入初属盐城后割隶阜宁的地名,误收刘宋徐秋夫针鬼事,因其时县已侨置江南,与今盐城无涉,等等。详尽。“学校”一门,旧志失之太略,此则于祭器、乐器、学经阁、存储书籍备载无遗,“艺文”一门,旧志未录书目,本志详录之,有成志之后获之他书而不可补入各卷者,以附注形式备载之。“武备”一门,旧志不录军器,本志录之,旧志于明季抗节之士多讳而不载,或载而不详。本志援据他书列传详列之.此外,本志于人物为优阙上书的徐端补传,于《颜彪传》依据《明史》书其戮降冒功之罪,而于乾嘉以后人物,只取其身殁论定者,在世的名人概不收录,彰瘅恶全以直笔,不为阿美取好之资,也是难能可贵的,故有“足为当时名志”之称。
地方志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地方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描述,还应该包括对地方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展望。地方志可以为地方政府和决策者提供重要参考,指导地方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江苏省《光绪盐城县志》十七卷由刘崇照修、陈玉树纂成,是一部珍贵的地方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该地方志不仅详细记录了盐城县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资料,还提供了丰富的地方民俗、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的记录。随着电子化时代的到来,PDF电子版的《光绪盐城县志》让这一重要文献得以方便地传播和使用,成为学者和研究者研究地方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源。本文将从地方志的历史背景、内容结构、修订过程以及电子化版本的意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光绪盐城县志》的价值与影响。
1、地方志的历史背景
《光绪盐城县志》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地方志,诞生于清朝光绪年间。盐城县,作为江苏省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地理位置重要,经济繁荣。自古以来,盐业就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而这也直接影响了地方社会的组织和经济发展。因此,编纂《盐城县志》便成为了记录盐城县历史变迁、社会风貌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清朝末期,地方志的编纂工作逐渐增多,许多地方通过地方志的修订,展示自己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江苏省作为中国的经济重地,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盐城县作为江苏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方志的编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此,《光绪盐城县志》不仅是盐城县的地方文化的传承载体,也是当时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缩影。
通过《光绪盐城县志》的编纂,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对于地方历史和文化的重视,尤其是它不仅仅记录了盐城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还涉及到了大量的民间传说、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内容,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财富。
2、《光绪盐城县志》的内容结构
《光绪盐城县志》的内容结构较为丰富,分为多个部分,涉及到盐城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全书共十七卷,每一卷都围绕着盐城县的不同领域展开详细记载。其内容不仅有盐城县的行政区划、历史沿革,还涵盖了丰富的民间故事、风土人情等。特别是地方志对于当时盐业的详尽描述,展示了盐业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其中,书中对盐城县地理的描述十分详尽,包括了各个乡镇的自然景观、地理环境、气候等。地方志对于经济活动的记录也非常细致,尤其是盐业的生产和交易流程,直接体现了盐城作为盐业重镇的地位。此外,书中还记录了盐城县的风土人情、地方节庆、民间习俗等内容,为后人研究清代江苏地区的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光绪盐城县志》不仅是一部地方历史的记录,也是一部体现清朝时期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的百科全书。从经济、政治到文化和风俗,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记录,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种多维度的内容安排使得《光绪盐城县志》成为了研究盐城县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
3、修订过程与贡献
《光绪盐城县志》的修订工作历时多年,由刘崇照主修,陈玉树纂成。这一修订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多次的修订和修改,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版本。刘崇照和陈玉树作为当时盐城县的学者,他们对盐城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在修订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修订过程中,刘崇照和陈玉树不仅搜集了大量的史料,还走访了各地的地方官员和民间人物,以确保地方志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广泛的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他们能够全面地展现盐城县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特别是在民间习俗和社会结构的描述上,二人通过亲自访问地方,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弥补了史料的空白。
此外,修订过程中对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新考证,也是《光绪盐城县志》的一大亮点。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细致考证,修订者对盐城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更加客观和准确的描述。这不仅提高了地方志的学术价值,也使得《光绪盐城县志》成为了研究地方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参考书籍。
4、电子版的意义与影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纸质地方志逐渐面临着传播范围有限、查阅不便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江苏省《光绪盐城县志》十七卷的PDF电子版应运而生。这一电子版的推出,使得《光绪盐城县志》得以更广泛、更便捷地传播,不仅为学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查阅途径,也为地方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PDF电子版的《光绪盐城县志》具有保存永久性和便捷查阅的优势。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所有的文字内容都得到了数字化存储和备份,大大降低了原版地方志因纸张老化而损毁的风险。同时,电子版的格式使得查阅变得更加方便,不论身处何地,研究者都可以轻松地通过互联网获取这部地方志的全部内容。
此外,电子版的推广也有助于地方志的全球传播。通过互联网平台,盐城县的历史文化可以走向世界,更多的学者和研究者可以通过这一电子版了解盐城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地方文化的传播,也有助于加强地方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
总结:
江苏省《光绪盐城县志》十七卷的编纂不仅是地方历史的全面记录,更是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料。通过对这部地方志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盐城县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同时也能感受到清代地方志编纂者对于历史和文化的热情与责任感。
在电子化的今天,PDF版《光绪盐城县志》的推出,不仅让这部珍贵的历史资料更加便捷地传播开来,也为后代学者提供了更广泛的研究资源。这一电子版的推广,使得盐城县的历史文化能够以更加现代化的方式被保存和传承,成为了地方文化的重要遗产。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