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民国续修兴化县志》十五卷 李恭简修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民国]兴化县续志 十五卷/李恭简修,李详、魏俊、任乃赓纂·—民国33年(1944)铅印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着录为《(民国)续修兴化县志》,民国32年铅印本。
恭简,兴化人,汪伪兴化县长,县志委员会主任,曾任直隶赤城、延庆知事、江苏盐城县长、江苏“绥靖督办公署”军法处处长,1945年被苏中行署镇压。详,字审言,晚号辉叟,邑人,国学大师。着有《清代学术概论举正》等,曾与修《江苏通志》。俊,字克三,兴化人,县志委员会副主任。乃赓,兴化人,县志委炅会副主任,曾任山东莱芜、济宁、江苏砀山县(今属安徽省)县长。自《咸丰兴化志》以来,县志屡有续修倡举,但屡倡屡辍,至民国8年县知事赵兴霎聘李、魏任辑纂始大体就绪,然以资绌中辍,直至民国16年县长沈道叔筹款续役,才于民国17年基本定稿,但仍因资绌未能刊行。民国32年,李恭简自任总修,推魏为主编,以李详原《续志稿》为基础,补充民国17年以后内容而成是编。记事由咸丰初元后至民国29年。卷前有李恭简弁言、李详序等。卷1舆地志;卷2河渠志;卷3食货志;卷4实业志;卷5学校志;卷6警卫志(警卫、事略);卷7自治志;卷8善举志;卷9交通志;卷10党务志;卷11秩官志;卷12选举志;卷13人物志;卷14艺文志;卷15杂类志。诸志各领若干目。卷首名宦乡贤像绘有范仲淹、魏源、郑燮、任大椿等名人画像。《舆图》系实测所得,并有关于《咸丰县志》舆图舛误厘正的说明。对清末和民国鼎革以来的近代社会现象有较多的记述,历史资料价值较高。如《实业志》中对全国最早的制蛋厂——兴化同茂丰蛋厂,从光绪24年(1898)创办以来数十年间资本、雇工、经营等方面变化,以及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直至一次大战期间的歇业停顿,都有翔实的记载。这为研究我国近代企业的资本主义发展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另外,书中还保存了施耐庵生平事迹及家世等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或录于施氏祠堂、《施氏族谱》、《施耐庵墓志》,或系调查采访施氏后裔所得,也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地方志的编纂需要注重与地方居民的互动和参与。地方居民是地方文化的传承者和参与者,他们对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体验。因此,在编纂地方志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地方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到地方志的编纂工作中来,确保地方志的内容贴近实际、真实可信。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江苏省泰州市的《民国续修兴化县志》是对兴化县历史、文化和地方事务的详细记录,而《民国续修兴化县志》十五卷由李恭简修编辑并成书。这一地方志以其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独特的地方特色,在地方文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围绕“江苏省泰州市《民国续修兴化县志》十五卷 李恭简修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这一主题,详细探讨其内容和意义,并深入分析该志书的价值。文章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介绍《民国续修兴化县志》的背景和编纂过程,其次分析该志书的结构和内容特点,再者探讨其在地方文化保存和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最后则讨论电子版的下载与传播对地方志研究的推动作用。
1、《民国续修兴化县志》的背景与编纂过程
《民国续修兴化县志》是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县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记录。这本地方志由李恭简于民国时期修编,并在泰州市的地方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兴化县地处江苏省东南,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了传承和弘扬地方历史文化,李恭简通过整理大量历史资料,修编了这一志书。
地方志的编纂,尤其是《民国续修兴化县志》,并非一项简单的任务。它涉及到对兴化县历史、地理、风俗、人物、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详细记录。这本志书由李恭简主持编纂,他凭借其深厚的学识和对地方文化的热爱,带领一批学者共同整理出了这一重要文献。
修志的过程复杂且繁琐,李恭简秉承了“修志为国,传世为民”的精神。修志团队深入乡村、县城,访问老一辈的知识传承者,搜集和整理了大量史料,结合民间口述历史,尽力还原了兴化县的历史面貌。此书的编纂不仅是对过去的记录,也是对未来的文化遗产传承。
2、《民国续修兴化县志》的结构与内容特点
《民国续修兴化县志》共分为十五卷,其中涵盖了多个章节,涉及到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地方经济、名人传记等多个方面。整体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是一部内容极其翔实的地方志。
每卷的内容都是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彼此之间相互补充,共同呈现出一幅兴化县历史与文化的全景图。最具特色的是该志书对地方人物、民间故事、风土习俗等内容的详细描述,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兴化县的历史,还能够为研究地方民俗提供丰富的素材。
《民国续修兴化县志》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学术性。李恭简在编纂过程中,注重学术的严谨性和资料的可靠性,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并通过与相关文献的对比,确保了所记录的内容准确无误。这使得该志书不仅仅是地方的历史记录,也是研究民国时期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学术资料。
3、地方文化保存与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民国续修兴化县志》不仅是一本地方志,它还是地方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通过该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兴化县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尤其是在现代化进程中,许多地方文化面临消失的风险,而这部地方志的编纂则为地方文化的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兴化县的历史、风俗、经济等方面的详细记录,《民国续修兴化县志》帮助后人了解了这一地区的变迁。它对地方历史事件的详细记载,使我们能够追溯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民间风俗、人物风采等,对历史学者、文化研究者和普通读者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此外,《民国续修兴化县志》对研究地方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许多地方志所涵盖的内容,不仅涉及到了历史事件的回顾,也记录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社会关系等,这对于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电子版下载与地方志传播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文献资料通过电子版形式走进了公众视野。对于《民国续修兴化县志》而言,电子版的发布和下载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极大地推动了地方志资料的传播和研究。
电子版的《民国续修兴化县志》使得更多的读者能够轻松获取这部宝贵的历史资料。通过PDF格式的下载,任何地方的研究人员、历史爱好者、甚至是远在他乡的地方文化学者,都可以便捷地查阅该志书。这一变革不仅提升了该志书的影响力,也拓宽了其在学术研究、教育教学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电子版地方志的推广也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传统的纸质地方志面临着保存和维护的难题,而电子版资料能够长久保存,并且便于后期的更新和扩展。这为地方志的长久流传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总结:
《民国续修兴化县志》作为一部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其编纂背景、内容结构、学术价值以及电子版的传播,都是对地方文化保护和历史研究做出的积极贡献。通过这本地方志,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兴化县的过往历史,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地方志的数字化和电子版的下载为更广泛的学术交流与文化传承提供了平台,这一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播和研究。电子版《民国续修兴化县志》无疑是地方历史与文化的重要遗产,它的传播意义深远,值得更多人关注与研究。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