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康熙22年睢宁县志》葛之莫修 陈哲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地区:江苏省徐州市地方志
书名:康熙22年睢宁县志
卷数:全十卷
作者:清 葛之莫修,陈哲纂
版本: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本
格式:据日本藏本原书原貌彩色影印 高清PDF电子版下载
类型:中国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下载
大小:66MB
页码:266双页
备注:清康熙22年版睢宁县志原刻本存世极为稀少,国内已十分难觅其踪迹,此本为日本孤本,书本完整且字迹清晰高清,实属非常珍贵罕见。
江苏省徐州市地方志睢宁县旧志(清康熙22年版)葛之莫修,陈哲纂,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本,又民国十八年(1929)睢宁王玉树北平铅印本。十卷。康熙22年睢宁县志首冠舆图八幅,次列十志。舆地志卷一:星野、疆域、沿革、山川、形胜、古迹、集镇;建置志卷二:城池、县署、学宫、坛壝、庙宇、坊巷、桥梁、铺舍;官师志卷三:侯封、知县、县丞、主簿、典史、教谕、训导;田赋志卷四:户口、地亩、钱粮;人物志卷五:英杰、名贤、忠臣、孝子、义勇、节烈;选举志卷六:进士、举人、贡士、恩荫、例监、武勋、吏目、饮宾;风俗志卷七:士风、民俗、农业、工技、商贾、四礼、节序;物产志卷八:五谷、果蔬、药材、食物、花卉、竹、鸟兽、鳞介、昆虫;灾祥志卷九:编年、纪异;艺文志卷十:诰敕、碑记、说、引、诗。康熙22年睢宁县志于正文外附有“备考”注明资料出处,间或有按语、引文,治志审慎,颇为可取。
地方志的编纂需要注重与当地教育机构和文化机构的合作。学校、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是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与这些机构的合作可以为地方志的编纂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和专业指导,促进地方志的质量和影响力提升。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康熙22年睢宁县志》是由葛之莫修、陈哲纂写成的一部地方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它不仅记录了睢宁县在清代康熙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风貌,还展现了地方志在地方历史记载中的独特作用。随着电子化技术的发展,PDF电子版《康熙22年睢宁县志》被广泛传播,使得这部珍贵的历史文献得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播。本文将从《康熙22年睢宁县志》的内容概述、历史背景、编辑特色、数字化传播及其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探讨,本文旨在全面展示该地方志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同时也探讨地方志电子化的趋势与发展。
1、《康熙22年睢宁县志》的内容概述
《康熙22年睢宁县志》是由清朝康熙年间的地方志修编官员葛之莫与陈哲共同编辑的地方志,是睢宁县在清代时期的重要历史记载之一。此志主要记录了睢宁县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政治体制、风俗人情、经济活动以及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地方志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地方政治经济的真实写照,也是民众日常生活与文化的真实记录。
地方志的内容通常会涉及地方的历史沿革和自然环境,而《康熙22年睢宁县志》则通过详细的描述,为后人提供了了解该地区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资料。这部地方志通过对睢宁县历代变化的追溯,帮助后代人了解该地区如何在清代社会政治体系下进行自我发展与演变。此外,它还对地方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社会文化现象进行了细致的叙述。
该志的编写结构清晰,各个章节分别涉及睢宁县的各个方面,既有政治史,也有民生史,同时不乏对地方风俗、传统习惯的详细记载。通过对这本地方志的内容概述,可以发现,地方志不仅是地方历史的档案,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2、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
《康熙22年睢宁县志》创作于清代康熙年间,而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盛世之中,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文化交流频繁。睢宁县作为江苏省徐州市的一部分,其历史与中国古代的许多地方一样,经历了多次的变迁与演变。康熙年间,地方志修编工作得到了朝廷的支持与推动,成为记录地方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手段。
从文化价值角度来看,《康熙22年睢宁县志》不仅仅是地方史的记录,更是当地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真实写照。它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地方历史,还包括宗教信仰、节令习俗、民间艺能等,显示出清代地方文化的丰富性。通过这部地方志的记载,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当时地方社会的组织形式、社会关系及经济活动。
《康熙22年睢宁县志》作为一部地方志,它的文化价值还体现在其独特的编纂理念上。地方志的编写是基于对地方历史、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内容的全面考察与整理,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地方历史中那些细微但深刻的变化。这种地方文化的积淀,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今天的研究者而言,也是研究清代地方社会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3、编辑特色与学术贡献
《康熙22年睢宁县志》的编辑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结构安排的合理性与内容的详尽性上。该志对地方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都有详细的记录,并且按章节分门别类,使得整个地方志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条理性。此外,地方志中往往包含有大量的地理和历史数据,这些数据对后代研究地方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编辑方法上,《康熙22年睢宁县志》遵循了传统的地方志修编方式,采用了逐条考证的方式,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编辑者对每一项数据都进行了详细考证,避免了因史料不足或错误而造成的历史失真。因此,这部地方志在学术界的评价非常高,成为了研究清代地方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参考书目。
此外,地方志编写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更是对地方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康熙22年睢宁县志》通过对睢宁县丰富多彩的历史与文化的深入挖掘,不仅使得当时的地方文化得以保存,也为后代的学者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材料。这种学术贡献,至今仍然是研究地方历史的重要资源。
4、电子化传播与社会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地方志的数字化和电子化成为了历史文献保护与传播的新趋势。《康熙22年睢宁县志》PDF电子版的发布,使得这部地方志得以跨越时空的界限,广泛传播至世界各地。电子版不仅使得这部地方志的获取更加便利,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
数字化传播使得地方志的内容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地区或时间,全球范围内的学者、研究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获取这部文献。电子版《康熙22年睢宁县志》的普及,促进了地方志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地方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在线阅读来获取历史资料,还可以通过数字化工具进行更加深入的学术分析。
然而,电子化传播也对地方志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数字化技术极大提高了地方志的传播效率,但如何保证电子版资料的长期保存以及数据的安全性,仍然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地方志的电子化不仅是对历史资料的传承,也需要更多技术与政策的支持,以确保其长期稳定地保存与传播。
总结:
《康熙22年睢宁县志》不仅是一部历史文献,更是地方文化与社会的见证。通过电子化传播,它为更多人提供了了解地方历史与文化的机会,同时也促使地方志研究走向更广阔的学术领域。无论从历史价值、文化传承,还是从现代社会的传播方式来看,这部地方志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方志的电子化将成为未来研究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向。《康熙22年睢宁县志》电子版的出现,是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典范,也为未来更多历史文献的数字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