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咸丰靖江县志稿》十六卷 于作新修 潘泉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咸丰靖江县志稿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县志稿(清咸丰版)
十六卷首一卷/(清)于作新等修,潘泉纂,清咸丰7年(1857)活字本。首1卷《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着录。作新,直隶昌黎(今河北省昌黎县)人,以举人咸丰7年任靖江知县。泉,靖江人。早在乾隆57年(1792),知县牛兆奎曾修成《靖江新志稿》28卷,上承康熙胡志,记述其间百一、二十年之事,然未能刊行。道光19年(1839),知县李炳照因府檄修县志,命抄乾隆志稿本而稍加增续以送郡,因需遵新颁体例门类总纂,亦未果。直至咸丰年间,泉乃更正志稿,签出各条,补以被删崇桢陈志内容,遵常州府(时靖江隶常州府)颁体例,于咸丰6年修成志稿16卷,恰值作新来任,遂加以扬榷而上下之,得以刻印行世。卷前有咸丰7年于、潘2序,目录。新增卷首收录旧序、修辑姓氏、府札、体例、订讹、图;卷1皇仁恭纪(蠲恤、养志);卷2大事纪(兵事、祲祥);卷3舆地志(沿革、分野、山川、疆界、水利、堰闸、桥梁);卷4赋役志(田赋、户口、款目);卷5食货志(土产、盐法、风俗、方言、农歌、占候);卷6学校志(庙学、宫制、祭器、乐器、学田、学额、书院、社学、义学、宣讲、乡饮、武庙、文昌庙);卷7兵防志(营制、官署、汛池、民兵、将弁);卷8营建志(城池、县治、坛庙、寺观、街巷、市镇、邮驿);卷9艺文志(书籍);卷10职官表;卷11选举表;卷12良吏传;卷13~15人物志(宦绩、忠义、孝友、儒学、隐逸、义行、艺术、流寓、方外、耆寿、列女);卷16古迹考(名胜、摭余)。卷首《府札》收录道光间常州府志体例门类17条。《大事纪》以靖地兵事、灾祥等重大事件为线索,用编年体纵述发展变化之史迹,这在靖江县志中属首创。《兵事》记述了道光22年靖江士民英勇抗击侵入长江下游的英国侵略军并取得胜利的历史事迹,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提供了充实的历史资料。此外,志中专设《方言》、《农歌》、《占候》等类目,反映农人耕作的艰辛、债赋的繁苦和当地的民风民情。但编者以风俗、方言、农歌、占候等隶《食货志》,甚为无当。
县志记录了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通过对县志的研究,可以了解该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为地方文化的传承提供重要参考。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咸丰靖江县志稿》十六卷的内容、历史背景、修订过程以及其在现代地方志编纂中的重要性。该书由于作新修、潘泉纂写,是江苏省泰州市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靖江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丰富信息。文章将从地方志的历史背景、地方志内容的特点、修订的意义与方法以及电子版的普及和影响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深入探讨这部志书的价值和现代传播方式对地方文化传承的作用。
1、《咸丰靖江县志稿》历史背景
《咸丰靖江县志稿》是清代咸丰年间编修的地方志,最初由清朝官方主持编纂,旨在详细记录靖江县(今泰州市部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自然地理等方面的资料。这部地方志的编纂不仅是对地方历史的整理,也是对地方治理和文化传承的保障。
该志书的编修工作历时多年,由多位地方学者和官员共同参与,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于作新修和潘泉的参与。两位编纂者凭借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地方经验,使得这部地方志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展现了靖江在当时的社会发展和文化成就。
随着靖江县的历史变迁,《咸丰靖江县志稿》逐渐成为研究该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对后世的地方史研究和地方治理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其历史背景的丰富性,也为今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方志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线索。
2、《咸丰靖江县志稿》的内容特点
《咸丰靖江县志稿》共计十六卷,内容涵盖了靖江县从古至清代的历史沿革、社会风貌、民俗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该书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记载,还详细叙述了靖江县的自然资源、民生状况和社会治理。
其中,靖江县的自然地理和资源的描述是该书的一大特色。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的详尽记录,不仅体现了当地的农业经济,还为后代研究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此外,书中对地方政治的详细描述也为当时的社会治理提供了参考,尤其是对地方官员选拔、百姓生活状况的全面描绘。
《咸丰靖江县志稿》还特地记录了地方文化和民间习俗,民风民情的部分尤为丰富。从节令风俗到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志书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这些民俗资料不仅反映了地方社会的独特性,也为后来的文化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来源。
3、修订的意义与方法
《咸丰靖江县志稿》的修订工作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随着历史的变迁,很多原有的资料可能已经丧失或受到损坏,因此对该志的修订不仅是为了对历史的恢复,更是为了将地方文化的精髓延续下去。在修订过程中,修订者注重对原有志书内容的考证和更新,确保志书内容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修订的方法主要包括对原志书的文字校对、历史资料的补充以及现代化的编纂技术运用。例如,现代的考古成果和社会变迁的资料使得修订者可以更准确地补充原有资料的空白。此外,修订过程中采用了更多的图表和现代插图,使得志书内容更加直观易懂。
修订工作的成功不仅提升了《咸丰靖江县志稿》的学术价值,也为当代地方志的修订提供了范本。通过这种方法,地方志的修订工作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使得志书更加符合当前学术研究和社会需求的标准。
4、电子版地方志的普及与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咸丰靖江县志稿》的电子版开始普及,这一变化极大地提升了该志书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通过电子版,更多的学者和普通读者可以快速查阅志书内容,而不再受到地理和物理限制。
电子版的普及不仅方便了地方志的传承和传播,也使得地方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了新的生机。通过网络平台,全球范围内的学者、研究者以及对地方文化感兴趣的人都可以轻松获得《咸丰靖江县志稿》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电子版的资料可以便于更新和修正,确保地方志资料的持续准确性和时代适应性。
电子版地方志的推广,也意味着地方历史文化的数字化存档。这一举措有助于对地方历史进行更全面的保护,为未来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数字资源。因此,地方志的电子化是现代地方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总结:
《咸丰靖江县志稿》作为一部重要的地方志,不仅记录了靖江县的历史和文化,也为现代地方志的修订和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修订过程中,修订者通过考证和更新,使得志书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确保了地方文化的准确传承。随着电子版的普及,地方志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地方文化也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承。
通过对《咸丰靖江县志稿》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地方志在保存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方面的独特作用。同时,电子化的推进也为地方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的道路。地方志的数字化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