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民国江都县新志》十二卷 陈肇燊 马镇邦修 陈懋森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民国版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新志
十二卷末一卷 陈肇燊,马镇邦修,陈懋森纂,民国26年(1937)刻本;1963年油印本。肇燊,字南轩,广东番禺县人,民国17年任江都县县长。懋森,字赐卿,江都人,旧江都县志编纂委员会委员兼编纂主任。民国18年冬,江苏省令各县纂修志书。其时,江都新修续志未几,呈请从缓,未允,肇燊遂任懋森为县志编委会委员兼编纂主任,于民国21年开局纂辑,稿成于民国24年,因无雕版之费,迁延至民国26年由后任江都县长马镇邦(字汉波,江苏淮安人)集资刊成。该志续自民国之始,主要补前志之阙,对民国以来无更变者不再重列类目,并根据社会的演进,对一些目类名称作相应变易。卷前有镇邦《序》、与修职名、目录。卷1职官表;卷2建设考(城池、官察、会场所、祠祀、道路、桥梁、舟车交通、善堂、水会、津渡),卷3教育考;卷4田赋考(户口、额田、赋则、仓储、杂捐);卷5自治考(国会、江苏省议会、县参议会、市乡议董会);卷6~12人物传;卷末人物传(前志补遗)。民国建元之初,甘泉复并入江都,故内容也包括了民国以来甘泉县事迹。书中对人物的记述甚详,尤其对辛亥革命和民国初期许多江都革命志士生平事迹的记述较详,如对熊成基烈土革命业绩的记述,对刘光权“五·卅”惨案后深恸外侮,投身黄浦江以身警众事迹的记述等等。卷末人物传补遗,系补记旧志民国前本邑人物的漏载者,有助于清末江都人物的研究。
县志的编纂需要注重历史的延续性和连续性。编者需要将地方历史的延续和发展脉络贯穿于整个编纂过程中,展现地方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轨迹。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民国江都县新志》这部地方志的PDF电子版进行详细阐述。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分别是《民国江都县新志》的历史背景、编纂过程、内容特色以及对现代地方志研究的贡献。通过对这本地方志的详细剖析,本文不仅展现了该志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还从实际角度分析了电子版下载对广大读者及研究者的影响。最后,本文将总结《民国江都县新志》对地方志研究的重要性,并强调其在现代数字化时代的传播价值。
1、《民国江都县新志》的历史背景
《民国江都县新志》是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编纂的一部地方志,成书于民国时期。该志的编纂历时多年,由陈肇燊、马镇邦、陈懋森等学者主编。民国时期,随着中国社会的动荡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各地地方志的编纂成为记录地方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方式。江都县作为历史悠久的地区,其地方志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地方历史,还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江都,古称“江都县”,自古为江苏省的重要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早期的楚文化到后来的汉文化,再到明清时期的地方治理,江都的历史演变为这部地方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这部地方志的编纂,则是试图在民国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对过去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同时,《民国江都县新志》不仅仅是地方历史的记录,它还体现了当时地方政府的管理理念和政策方向。民国政府的地方治理模式和对社会发展问题的关注,都在地方志中有所体现。因此,该志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不仅为研究江都县的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也为研究民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2、编纂过程与学术价值
《民国江都县新志》的编纂是一项庞大的学术工程,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研究,包括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等。陈肇燊、马镇邦、陈懋森等人的参与,确保了该志在学术上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在编纂过程中,编者们广泛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走访了江都的各个乡村,调查了当地的社会风貌、民俗风情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
为了确保地方志的内容全面、准确,编者们还参考了早期的地方志和文献资料,如清代的《江都志》。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与补充,《民国江都县新志》不仅保存了江都县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还融合了民国时期的新变化和新思潮,为地方志的编纂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学术界普遍认为,《民国江都县新志》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地方志。它不仅是江都历史的真实记录,也为研究民国时期的地方社会和政治提供了重要的素材。特别是在地方治理和乡村社会结构方面,该志的内容尤为珍贵。它为研究地方志的学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民国地方历史与文化的窗口。
3、内容特色与地区文化
《民国江都县新志》的内容结构严谨,分为多个部分,包括地理、历史、风俗、人物、文化等。这些内容不仅全面反映了江都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结构,还深入探讨了当地的文化特点和民俗风情。例如,在地理部分,地方志详细介绍了江都的山川河流、土地资源等基本自然条件;而在历史部分,志书则系统地叙述了江都自古以来的历史沿革。
江都自古以来就是江苏省的一个重要文化重镇,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在《民国江都县新志》中,编者专门为江都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人物撰写了专章。这些内容详细记录了江都的名人、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反映了该地区深厚的文化积淀。此外,地方志中还涉及到大量的民间传说和风俗,帮助人们了解民间社会的风貌和传统习惯。
此外,《民国江都县新志》还特别重视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记载。民国时期,江都县的农业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一部分内容的记录为后来的学者研究民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4、电子版下载与学术传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纸质资料开始转化为电子版,以便于更广泛的传播和利用。《民国江都县新志》的PDF电子版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电子版的推出,不仅大大方便了学术研究者和地方历史爱好者的查阅,也为该志的保存和保护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方式。
通过电子版下载,研究者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文献查阅和数据挖掘。相比于传统的纸质版,电子版具有检索速度快、存储方便、传播广泛等优势。这使得地方志不仅可以在学术界广泛传播,还能够面向普通读者,帮助更多人了解江都的历史和文化。
更重要的是,电子版的发布符合数字化时代的学术传播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历史文献和地方志正在转化为数字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地方志的研究不仅能得以保存,更能通过网络平台传播给全球的读者。这种方式大大提升了地方志的学术影响力,也使得更多人能够轻松接触到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源。
总结:
《民国江都县新志》不仅是一部地方志,更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文献。它通过对江都县历史、地理、文化和社会的全面记载,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历史资料库,为后人了解这一地区的文化和社会变迁提供了重要参考。尤其是它的电子版形式,极大地方便了学术研究和历史传承,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地方志的电子化是其传播的必然趋势。通过电子版下载,更多的读者可以便捷地访问这些历史资料,进一步推动了地方历史研究的普及。对于江都县乃至更广泛的地方志研究领域,《民国江都县新志》无疑是一部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