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市《光绪丹阳县志》三十六卷 刘诰修 徐锡麟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江苏镇江市光绪重修丹阳县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刘诰、陈丙泰等修,徐锡麟,林福源等纂,清光绪11年(1885)鸿凤书院刻本;民国16年(1927)重印本;1983午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方志丛书》据光绪11年本影印本。纂修人,《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有凌焯、姜璘,无陈炳泰,林福源。诰(?—1878),字朴卿,河南罗山人,进士,光绪2年至4年任丹阳知县。丙泰,山东汝宁人,光绪10年任丹阳知县。锡麟,字天石,邑人,道光岁贡生,同治元年(1862)举贤良方正,孤贫力学,有《巢云山房诗存》。福源,字诒泉,号后湖渔人,邑人,附监生,工书法,有《后湖渔人集》行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主修人首列凌焯而不收陈丙泰,主纂人胪列姜璘而不收林福源。按丹阳于光绪2年11月由知县刘诰创议设立志局,次年5月志稿完成,当时因经费无着未得刊刻。光绪10年,知县陈丙泰以城工余款钱60万、捐钱40万开雕,待光绪11年3月凌璘补任丹阳知县,则该书刊刻已行将就绪,所以连凌璘自己也在《重修丹阳县志序》中说:“焯至官,则开雕已久矣……得以观成而遂附名于后”。准此,则倡修、成稿、刊刻,凌焯均未与其事,而陈丙泰却于志书出版多所贡献。编纂人卷首《县志职名》总纂项下共列徐锡麟、姜声霈、林福源、姜璘4人。据凌焯《序》,此志刊刻前,“因刘君(诰)定稿以来将十年,凡应增续者皆须再事编辑,遂专以属之附监生林君福源,且举前稿由其讨论修饰焉”,可知最终定稿全赖林福源之力。全志36卷。卷首序、旧序、纂修职名、凡例、目录、图式;卷1建置沿革(四境附);卷2山水;卷3水利;卷4城郭(桥梁附)、乡都(镇、铺、厂附);卷5~9赋役:户口、额赋、杂税、驿传、盐法、恤政;卷10学校、兵防(兵事附);卷11祠祀、寺观;卷12陵墓、古迹;卷13职官表、学职表;卷14选举表(武科附);卷15封爵(封荫附);卷16名宦;卷17名臣;卷18~19仕进(武职附);卷20儒林(文苑附);卷21忠节;卷22孝友;卷23隐逸、方技;卷24方外、流寓;卷25义举;卷26列女(殉难列女传附);卷27殉难绅民表;卷28殉难列女录;卷29风俗、土产;卷30祥异;卷31~34艺文:诏、诰、制、敕、表、疏、书、记、序、赞、题、跋、碑、墓表、札、檄、古乐府、五古、五律、五绝、五排、七古、七律、七绝、辞、赋;卷35书籍;卷36摭遗。兹编修于《乾隆志》130余年之后,其间屡经战乱,故于资料搜罗上在丹阳诸志中最为繁富,其中《赋役》一门迤逦5卷,记述尤详,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地方史料。但其《凡例》声言“志乘之例,书善不书恶”、有悖劝善惩恶,秉笔直书的史志原则。
县志是地方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县志中包含了该县的经济发展现状、资源禀赋、社会状况等信息,为地方政府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江苏镇江市《光绪丹阳县志》三十六卷,由刘诰修与徐锡麟共同编纂,是清代地方志中的重要文献之一。这部地方志不仅为研究丹阳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后人了解清朝地方行政、经济、社会和文化提供了深刻的视角。本文将详细探讨《光绪丹阳县志》三十六卷的历史背景、编辑历程、文化价值与PDF电子版的下载方式。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深入分析,旨在全面呈现这部地方志的重要性及其现代价值。
1、地方志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地方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地方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光绪丹阳县志》三十六卷正是其中一部典型的地方志。丹阳县,今江苏省丹阳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清朝光绪年间,地方志的编纂成为了记录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这部志书的编纂,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
《光绪丹阳县志》由当时的知名学者刘诰修与徐锡麟共同编纂,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它详细记录了丹阳县的历史沿革、名人事迹、自然资源、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当地的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这部志书的编纂,不仅为丹阳的历史研究提供了系统化的资料,也为当时的社会管理与治安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地方志的编纂工作,不仅是对地方历史的总结,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例如,地方志在清朝时期被广泛用于行政管理与决策支持,帮助地方政府更好地了解辖区内的自然与人文情况,从而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因此,《光绪丹阳县志》在历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它为地方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2、刘诰修与徐锡麟的编辑历程
《光绪丹阳县志》的编纂历程,可以追溯到刘诰修与徐锡麟的共同努力。刘诰修,字仲华,号紫园,清代著名的学者与地方志编纂家;徐锡麟,字子孚,号松云,也是地方志编辑领域的知名人物。这两位学者在各自的学术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而他们的合作则使得《光绪丹阳县志》成为了集学术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杰作。
刘诰修在编辑过程中,注重史实的准确性与条理性,他不仅对丹阳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考证,还亲自进行过大量的实地调查,确保了志书中每一条记录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徐锡麟则在整理文献资料与整合地方风俗习惯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在民间故事与民俗的记录方面,他采用了生动的语言,使得《光绪丹阳县志》更具地方特色与人情味。
两位学者的合作,使得《光绪丹阳县志》在内容上既具学术深度,又贴近民众生活。志书的编辑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也是两位学者心血与智慧的结晶。他们对于丹阳历史的研究和对文献的整理,充分体现了当时学者对于地方文化与历史的热忱和责任感。
3、《光绪丹阳县志》的文化价值
《光绪丹阳县志》不仅是一部地方历史文献,更是一部文化遗产。它通过对丹阳历史、地理、人物、风俗等多方面的详细记录,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清代地方社会的窗口。志书中大量的地方志、人物传记和民间故事,不仅帮助后人理解丹阳的历史发展,也为研究清代社会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其中,丹阳的历史沿革部分,详细记录了从古代至清朝时期,丹阳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迁。这些记录不仅涵盖了朝代更替、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还涉及了地方政治的管理与变革。尤其是在清朝光绪时期,地方志作为政府管理的一部分,反映了清代政府的治理模式与政策导向。
在文化方面,《光绪丹阳县志》不仅反映了丹阳地区的风土人情,还记录了许多当地的民间故事与传说。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历史性,还体现了丹阳地区特有的民间信仰与生活习惯,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民间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志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历史文献的范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
4、《光绪丹阳县志》的PDF电子版下载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纸质文献的电子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光绪丹阳县志》三十六卷的PDF电子版已经被广泛提供,方便了学者与研究者的使用。通过电子版的下载,读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访问志书中的内容,而无需翻阅大量的纸质书籍。
PDF电子版的《光绪丹阳县志》保存了原书的全部内容,并通过现代技术进行了文本的数字化处理。电子版不仅具备了书籍查找的快捷功能,还能够通过搜索功能快速定位相关内容。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电子版极大地提高了资料检索的效率,使得文献的利用变得更加高效与便捷。
如果您需要下载《光绪丹阳县志》三十六卷的PDF电子版,可以通过各大数字图书馆或相关学术网站进行查找与下载。这样,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部重要的地方志,也能够促进学术界对于地方历史与文化的进一步研究。
总结:
《光绪丹阳县志》三十六卷作为清代地方志中的经典之作,其历史价值、学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不可估量。通过刘诰修与徐锡麟的共同努力,这部地方志不仅为丹阳的历史文化提供了详实的记载,也为后人研究清代社会与地方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这部志书以PDF电子版的形式更加便捷地呈现给读者,极大地方便了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
总而言之,《光绪丹阳县志》是了解丹阳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反映了地方的过去,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历史研究者,还是对地方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通过这部志书更好地了解和探索丹阳的独特魅力。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