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光绪丹徒县志》六十卷 何绍章修 吕耀斗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志(清光绪版)六十卷首四卷(清)何绍章、冯寿镜修,吕耀斗等纂,稿本;光绪5年(1879)刻本。绍章(?一1875),字啸赓,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同治12年(1873)任丹徒县知县。寿镜字已亭,浙江德清人,同治10年进士,自光绪2年起,先后3次任丹徒县知县。耀斗(1828—1898),字庭芷,一作定子,阳湖(今武进)人,道光30年(1850)进士,翰林院编修,历官至直隶永定河道台。学问渊博,能词善画,有《鹤缘词》。何绍章来任时,曾捐廉设局修志,并延聘本县举人杨履泰、李宗元、唐秀森、岁贡生颜锡森,廪贡生罗志让等分纂。诸人皆绩学之士。稿成后,常镇道沈敦兰持以转请吕耀斗“删并移易,归于至当”。编纂者认为《嘉庆志》的编目变通《江南通志》体例,把河渠并入舆地,从兵制中分出驿传的做法不当,所以又恢复了《江南通志》的分目。除卷首4卷《宸翰》外,卷1~10舆地志,卷11河渠志,卷12~18食货志,卷19学校志,卷20武备志,卷21职官志,卷22~24选举志,卷25~45人物志,卷46~56艺文志,卷57~60杂缀志。各志子目与《嘉庆志》大体相似。其《艺文》之《书目》,以四部别居,诗以时代备列,《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谓为“得体”。内容充实,为丹徒诸志中篇幅最为宏丰者。记事较《嘉庆志》详备而精审稍逊,其中有关名胜古迹,补缺考讹,尤较《嘉庆志》完善,人物、艺文、风俗、物产等方面,也增加了不少内容。但所增每有失误。如《人物志》中《笪重光传》收入了“仙去”的传说,《王玳梁传》说她是王文治女、左兰城妻等皆误。《艺文志》中增收的诗文,亦未能完全按照“略于游览而详于纪事”收集。
县志记录了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通过对县志的研究,可以了解该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为地方文化的传承提供重要参考。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江苏省镇江市的《光绪丹徒县志》是清朝光绪年间为丹徒县(现镇江市区)编纂的一部地方志。由何绍章修、吕耀斗纂,共六十卷,内容涵盖了丹徒县从古至光绪年间的历史、地理、风俗、人文等多方面的资料。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这部地方志的PDF电子版已经问世,并成为了研究镇江历史文化、地方志学等领域的宝贵资料。本文将从《光绪丹徒县志》的历史背景、内容概述、修纂过程和电子版下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地方志的历史意义以及其现代价值。
1、光绪丹徒县志的历史背景
《光绪丹徒县志》的编纂始于清朝光绪年间,丹徒县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是长江南岸的重要地区。该地方志的编纂背景反映了清朝政府对地方管理的重视,尤其是在光绪年间,清朝国家政治和社会状况动荡,地方志的编纂成为历史记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当时,丹徒作为历史悠久的县城,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为了系统地保存和传承这些历史资料,地方官员和学者决定将丹徒县的地理、历史、社会、风俗等各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记录。这一举措不仅为后代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为后来的学者研究地方文化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光绪丹徒县志》所呈现的不仅是地方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文化意识的体现。在那个时代,地方志的编纂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地方文化的独立性和地方官员的治理能力。该地方志不仅仅是记载历史事件,更包含了丹徒地区人民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内容,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
2、光绪丹徒县志的内容概述
《光绪丹徒县志》共六十卷,涵盖了丹徒县从古至光绪年间的多方面内容。首先,书中详细记录了丹徒县的历史沿革,包括从古代至清朝光绪年间的政治变迁、战争事件、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等。这些历史篇章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与历史线索,揭示了地方政权如何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发展。
其次,该地方志还涉及了丹徒县的地理情况与自然资源,详细描述了县内的山川河流、气候特征、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等情况。地方志对于地方地理环境的描述往往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详细性,能够为后来的地理学者提供丰富的资料,也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
另外,光绪丹徒县志还对当地的社会风俗、民间信仰、宗教活动、文化习俗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这部分内容生动呈现了丹徒人民的日常生活、节庆仪式、传统手工艺等特色,体现了地方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在此过程中,可以看出清朝时期地方志所具备的文化记载功能。
3、光绪丹徒县志的修纂过程
《光绪丹徒县志》的修纂工作由何绍章主修,吕耀斗等人协助纂写。何绍章作为当时丹徒地区的知名学者,深谙历史与文化,且具有丰富的地方志编纂经验。他担任主修的身份,负责整体的协调与审定,而吕耀斗则作为纂写人,主要负责具体资料的搜集与文字整理。
修纂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首先,历史资料的搜集就需要大量的实地调查与对档案的详细整理。许多关于丹徒地区的古代文献可能已散失或被损毁,因此修志工作面临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丹徒县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复杂,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地理变迁、民俗风情等内容庞杂繁琐,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整合和核实。
为了确保地方志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何绍章等人还需要与地方的各类专家进行沟通与协作。通过访问当地的老百姓、文人、地方官员,搜集一手资料,再进行整理和编辑。这一过程不仅是学术性的工作,也有着强烈的地方责任感。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光绪丹徒县志》完成,并成为地方文化的瑰宝。
4、电子版《光绪丹徒县志》的下载与传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时代为地方志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光绪丹徒县志》作为地方志中的重要一部,其PDF电子版的发布,不仅使得更多人能够便捷地获取这一宝贵的历史资源,也为学者和文化爱好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通过电子版的形式,用户可以在网络上随时查阅《光绪丹徒县志》的各个卷册。与传统的纸质版本相比,电子版更为方便快捷,尤其是在进行学术研究或历史考察时,电子文献的搜索功能和关键词检索让查找特定信息变得更加高效。此外,电子版也减少了纸质版的物理损耗,延长了文献的保存周期。
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这部地方志的资源,很多在线平台提供了免费下载《光绪丹徒县志》PDF版的服务。这不仅推动了地方志文化的普及,也让更多的历史爱好者和学者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共享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结:
《光绪丹徒县志》作为江苏省镇江市的重要地方志之一,不仅记录了丹徒的历史文化,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地方历史资料。它的编纂过程体现了地方志工作者的学术态度与地方责任感,而其电子版的发布更是将这部宝贵的文化遗产推广至更广泛的群体。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地方志的电子化成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PDF电子版的《光绪丹徒县志》,不仅让历史更加触手可及,也为未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便捷的工具。通过不断的创新与传播,地方文化得以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