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江西通志》全一百八十卷附首五卷 清刘坤一修 刘绎 赵之谦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地区:江西省地方志
书名:光绪江西通志
卷数:全一百八十卷附首五卷
作者:清刘坤一等修 刘绎 赵之谦纂
版本:清光绪七年(1881)刻本
格式:原书原貌彩色高清PDF电子影印版下载
大小:992.79 MB
页码:77963页
江西省地方志,江西通志(清光绪版)一百八十卷。清刘坤一修,刘绎、赵之谦等撰。成书于光绪六年(1880年)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
刘坤一,字现庄。生于道光十年(1830年),卒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湖南新宁人。廪生出身,湘军将领。历任广西布政使、江西巡抚、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等。有《刘坤一遗集》传世。刘绎(1797—1878年)字瞻岩;江西永丰县人。道光十五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入直南书房十七年;又提督山东学政,后以亲老乞归里,主讲白鹭洲书院。着有《存吾春斋文抄》、《崇正黜邪论》等书。曾纂修《永丰县志》、《青安府志》。赵之谦(18291871年),字益甫,号梅庵、冷君,又号悲庵,后改字为执叔,号无闷、憨察。浙江会稽人。咸丰九年举人。善诗文,工书画篆刻,自成一家。着有《悲庵居士诗剩》、《六朝别字记》、《补寰宇访碑录》、《二金蝶堂印谱》、《梅庵集》等。
刘坤一主修《江西通志》,上《设局续修通志折》,着重谈修撰方志有关问题。他认为:“志乘一书,记载所关,即为治化所系。”志书如修成就可了解“其间庶务之沿革损益,与夫人才丰啬;物产盈虚,民俗厚薄。”为修此志,他亲自延请学者名士参加,此外还“参酌各省通志凡例,分门别类。”为加快通志编纂,资料不可缺乏,即颁发章程至各州县,饬令“查照章程,延请名宿,各将旧志以后事迹迅速采访,送省备纂,即一面续修本处新志,期与通志一律告成。”关于志书编纂,他强调:“搜罗务广,俾毋滥而毋遗;考核宜精,庶可传而可信”,如此,方可“昭示来兹。”赵之谦在修《江西通志》实践中,总结录官绩有“四难”之论,即“政有兴废,治有赏罚,恩怨殊受,毁誉异情,一难也;世士寡识,成则论才挂误,偶遭訾议以起,二难也;记载阙失,事远易湮,姓氏仅存,岁月莫考,三难也;咨取行实,率经删润,谀墓之文,将为定论,四难也。”他认为:“其此四难,哀放一是,奚敢固于自信,有益致其慎已。”
光绪江西通志分为典一、表四、略七、录一、列传五等十八门,分卷标门目。光绪江西通志卷首五卷为训典;正文卷一至五为地理沿革表;卷六至十九为职官表,分汉、晋、宋、隋、唐、宋、元、明、清代职官;光绪江西通志卷二十至四十为选举表,分制科、进士、童子科、举人、武科五目;光绪江西通志卷四十一、四十二为封爵表;卷四十三至四十九为舆地略;分星野、疆域(附图)、形胜、户口、风俗、物产、土贡七目;卷五十至六十四为山川略;分山、川、水利三目;卷六十五至八十二为建置略,分城池(附碉堡)、庙宇、学校、坛庙、津梁、书院(附社学)六目;光绪江西通志卷八十三至九十四为经政略,分田赋、漕运、盐法、榨税、仓储、祀典、学制、兵制、邮政、鼓铸、陶政、恤政十二目;卷九十五至九十八为前事略,分武功、祥异二目;光绪江西通志卷九十九至一百一十二为艺文略,分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四目;卷一百一十三至一百二十五为胜迹略,分城址、关寨(附营垒)、署宅、冢墓、寺观五目;卷一百二十六至一百三十三为官绩录,按南昌、瑞州等十四府依次排目;光绪江西通志卷一百三十四至一百六十九为列传(按府排目);卷一百七十为方术;卷一百七十一至一百七十六为烈女(按府排目);卷一百七十七为寓贤;光绪江西通志卷一百七十八至一百八十为仙释。
光绪江西通志体例完备,文省事增,条理清晰,考核精审,着重探讨政教兴衰之由,江西物产之盈虚与民俗之厚薄,谨慎评述各种事物,人物褒贬力求适度。光绪江西通志志以实用,供各界施政之参酌,成为近代方志之佳作,为当时所推重,与光绪《山西通志》并称“志坛双璧”。
光绪江西通志版本有光绪七年(1881年)刻本、台北故宫博物院抄本、一九八七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本。
县志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通过对县志的研究,可以促进地方文化产业与国际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地方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光绪江西通志》是清代地方志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包含了江西省自古至光绪年间的全面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详细记载。此书全一百八十卷,并附有首五卷,原由刘坤一、刘绎与赵之谦等人修纂,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近年来,这部地方志的电子版已被整理成PDF格式,方便学者与读者进行查阅与研究。本文将从《光绪江西通志》的历史背景、编纂过程、内容特点与电子版的影响等四个方面详细探讨此书的价值与意义。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光绪江西通志》在中国地方志中的地位,以及它在数字化时代的传承与利用。
1、《光绪江西通志》的历史背景
《光绪江西通志》作为清代地方志中的重要作品,其历史背景与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江西,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特点都为地方志的编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光绪年间,正值清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政权的稳定性受到威胁。而地方志的编纂正是为了保存地方的历史和文化,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的凝聚力。
《光绪江西通志》是江西省在清朝光绪年间,由地方官员和学者们共同努力完成的志书。这部志书的编纂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也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反映。它承载了清朝晚期地方社会的风貌,记载了地方的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光绪江西通志》成为了研究清代地方历史不可或缺的史料。
江西的地理环境为地方志的编纂提供了天然的优势。江西不仅有着丰富的山水资源,还有着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例如,庐山、井冈山等风景名胜区,不仅在地理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文化和历史上也有着浓厚的积淀。因此,《光绪江西通志》在记录地方历史的过程中,常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形成了一个生动而丰富的地方文化图谱。
2、《光绪江西通志》的编纂过程
《光绪江西通志》的编纂工作历时多年,由刘坤一、刘绎和赵之谦等人主导完成。其过程既是学术研究的一个展示,也是对地方历史文化的探索和传承。刘坤一作为当时的学者之一,担任了这部地方志的主要修订工作,他不仅具备丰富的学识,还对江西省的地方历史有深入的了解。刘绎和赵之谦则是这部志书的主要纂写人员,他们在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纂过程中,志书的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江西的地理、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内容。为了确保资料的准确性,编纂者们广泛查阅了历代的文献资料,访问了当地的史志馆和档案馆,甚至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口述历史的收集。这种多方位的资料收集方式,使得《光绪江西通志》成为了一部内容丰富、史料翔实的地方志。
值得一提的是,编纂工作不仅仅是文字的整理和记载,它还涉及到大量的实地考察和地理测绘。在当时,地理学和历史学的发展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许多地方志的编纂者都需要依赖传统的测绘方法和手工查阅。正因如此,《光绪江西通志》的完成耗时较长,且在资料的整理上十分细致,确保了每一部分内容的真实可靠。
3、《光绪江西通志》的内容特点
《光绪江西通志》作为一部地方志,其内容广泛而详细。首先,它对江西省的地理情况作了详尽的记载,包括了各个县市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利设施等内容。这些地理信息不仅为当时的治理者提供了参考,还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其次,志书对江西的历史沿革、朝代更替、重大事件等方面做了系统的整理。从古代的政治变革到清朝时期的地方治理,《光绪江西通志》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在这些历史资料中,涉及了许多地方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这些都是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光绪江西通志》还包括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如江西的文人雅士、文化成就、民俗风情等。江西自古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许多历史人物、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等都在志书中有所体现。尤其是在文学部分,书中不仅列出了江西的历史名人,还详细描述了许多经典的文化传承,为后人研究地方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4、电子版《光绪江西通志》的意义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光绪江西通志》以PDF电子版的形式被整理发布,极大地方便了学者、研究者以及广大读者的使用。这种电子版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纸张和物理存储空间,还使得志书的查阅更加快捷高效。学者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快速定位到相关内容,提高了研究的效率。
电子版《光绪江西通志》还具有更强的保存与传播功能。传统纸质版本的地方志容易受到时间、湿气、虫蛀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书籍的损坏。而数字化的版本则可以永久保存,不会受到这些自然因素的影响。此外,电子版的传播也更加广泛,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都可以通过网络轻松获取这部珍贵的历史文献。
同时,电子版的《光绪江西通志》还可以与其他数据库、文献进行对比,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和地方志的现代化。这为后续的地方志编纂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也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结:
《光绪江西通志》作为一部记录江西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地方志,不仅有着深厚的学术价值,也是研究清代地方历史的重要史料。它的编纂过程、内容特点以及电子版的发布,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这部志书的机会。通过深入研究这部地方志,学者们可以获得更多关于江西以及清代历史的宝贵资料。
通过数字化处理和电子版的普及,《光绪江西通志》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它的价值和影响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它不仅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也为现代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