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长葛市《康熙版洧川县志》八卷 张世绶修 杨笃生纂PDF电子版高清影印本下载

地区:河南省许昌长葛市地方志
书名:康熙版洧川县志
卷数:全书共八卷
作者:清张世绶修 杨笃生纂
版本: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刻本
史部:方志类
格式:据日本珍藏本原书原貌彩色影印 高清PDF电子版下载
类型:中国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下载
大小:101.39 MB
页码:342双页
备注:清朝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知县江南华亭孝廉张世绶修,邑人杨笃生编纂《洧川县志》共八卷,经四个月而告竣。今版本国内无存。此本为日本内阁文库珍藏孤本,书本完整且字迹清晰高清,实属非常珍贵罕见。
河南省许昌长葛市地方志,洧川,因处于洧水下游的一片平川地带而得名。古称黄帝之墟,轩辕近郊。唐虞夏商属豫州。周封太岳后隶许州。春秋归郑国,战国介韩、魏。秦代分属颍川、山川郡。汉朝两次封侯于此,称洧阳。公元596年和公元621年的隋、唐两朝,朝廷均在这里设置洧州,领七县(鄢陵、扶沟、尉氏、康阴、新汲、苑陵、归化)。唐贞观元年州废,属尉氏、新郑县。
北宋归属因唐制。靖康二年,金国大举犯宋。南宋岳飞曾进屯洧南筑蓄城。后金国占洧置宋楼镇,设惠民仓于此。金宣宗完颜珣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戊寅四月设立洧川县,县治原址在今长葛市古桥镇古贤(旧称故县)村附近,隶属开封府。
洧川置县,县治原址在今长葛市古桥镇古贤(旧称故县)村附近。沿至金、元、明初,历时151年。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因双洎河水患,县治北迁十里宋楼镇今址。明朝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知县王杰奏请朝廷计部,始筑洧川县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修土城,周长九里四十步。
清沿明制。康熙十年(公元1672年),洧川县辖区由原来的四坊二十四保均并为八保:阜民保、许村保、王尹保、双白保、朱曲保、东由保、西由保、王村保。以后额定为编沿袭之,故过去洧川有“八保小洧川”之称。
民国时期,洧川县辖六区,今址称城厢镇。后期分设七个乡镇:城厢镇、古桥镇、南席镇、朱曲镇、大马乡、韩佐镇、考叔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洧川仍设县。1953年,全县分设一镇六区三十九乡。1954年长葛、洧川两县合并,洧川县全境并入长葛县。原洧川境内,分设洧川、古桥、南席、朱曲、大马、韩佐六个区,下辖62个乡。洧川县建制历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前后六代736年。
1965年8月,隶属于长葛县(原洧川县境)双洎河以北地区的洧川、朱曲、大马、岗李四个公社划归尉氏县。自此,洧川以洧川公社存名,隶属于开封市尉氏县管辖。
1983年,洧川公社改为洧川乡。1988年,撤乡建镇称洧川镇。
县志的意义在于凝聚地方文化。通过对特定县级行政区域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内容的记录,县志展现了该地区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凝聚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将围绕“河南省许昌长葛市《康熙版洧川县志》八卷 张世绶修 杨笃生纂PDF电子版高清影印本下载”这一主题进行详细探讨。首先,文章会介绍《康熙版洧川县志》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然后分析该书的修订过程以及学术贡献。接下来,文章将探讨这部志书的PDF电子版和高清影印本的特点与优势,最后将讨论如何通过该电子版进行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通过四个方面的详细阐述,本文旨在呈现这部地方志的学术价值及其在当代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1、《康熙版洧川县志》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
《康熙版洧川县志》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地方志之一,书中详细记载了洧川(今长葛)一带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该志书是由张世绶主修,杨笃生负责纂写,最终完成于康熙年间。它不仅是地方历史的见证,更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康熙年间的地方志,《洧川县志》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以及人们的生活状况,对研究清代地方社会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
这部志书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清朝初期,当时的地方志编纂工作由政府主导,各地志书的编纂成了历史学者的重要任务。《洧川县志》便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开始了编纂工作。它的形成过程,也体现了清朝对地方管理、文化传承的重视。志书不仅记录了地域的自然环境,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地方治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历史现象的缩影。
从文化价值上看,《康熙版洧川县志》是对地方传统文化和民俗的总结与保存。尤其是在今天快速发展的时代,这部志书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它帮助后人理解和研究清代乡村社会的组织形态,文化特点,以及民众的日常生活。对现代社会而言,它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2、《康熙版洧川县志》的修订过程与学术贡献
《康熙版洧川县志》的修订过程由张世绶主修,杨笃生负责纂写。张世绶是一位资深的地方志学者,他不仅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还具备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在他的主导下,志书的编纂工作顺利进行。与其他地方志的编纂工作不同,张世绶通过对洧川历史的深入研究,使得该志书在内容上更加详实,结构上更加清晰。
修订工作中,张世绶特别注重对地方文化和民间风俗的记录,他深知这些资料对于后代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杨笃生作为主要的编纂者,承担了大量的文献整理与实地调查工作。他对地方的历史文献进行了详细考证,确保了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这一过程中,二人紧密合作,确保《洧川县志》不仅具备较高的学术性,还能为后世研究提供丰富的史料。
该书的学术贡献不仅在于它是地方文化的详细记录,还在于它为研究清代社会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无论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还是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康熙版洧川县志》都为历史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的范本。这部志书的学术地位在地方志领域中可谓举足轻重。
3、PDF电子版与高清影印本的特点与优势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康熙版洧川县志》被逐步转化为电子版,其中最为常见的形式便是PDF电子版和高清影印本。PDF电子版是现代研究者获取这部志书的一个重要途径,它的优势在于便捷性与易于存储。研究者可以通过电子设备随时查阅这部志书,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能方便地进行关键词检索。
高清影印本作为一种传统的保存方式,依然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过高清影印,志书的每一页细节都得到了精准复原,读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接触到最原始的资料,感受到清代印刷技术的独特魅力。此外,高清影印本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原书的版式与排版,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好地把握其中的历史信息。
这两种形式的结合,使得《康熙版洧川县志》在现代得以更好地传播和研究。尤其是对于历史学者、文化研究者以及普通读者而言,通过电子版或影印本,他们可以更加方便地接触到这部珍贵的历史文献,深入了解清代的地方治理与社会风貌。
4、如何通过电子版进行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
通过PDF电子版或高清影印本,学者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学术研究。首先,电子版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快速调阅特定内容,这对于进行文献比对和深入研究十分有利。研究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查阅《洧川县志》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内容比对和学术探讨。尤其是在学术会议和文献交流中,电子版为学者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此外,PDF电子版还支持批注和标记,研究者可以对其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标注和注释,这使得对志书内容的深入解读变得更加高效。在进行地方历史研究时,电子版为学者提供了一个数字化、可编辑的便利平台,能够帮助他们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
除了学术研究,电子版和高清影印本在文化传播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数字化处理,地方志的内容能够迅速传播到全国乃至全球,让更多的文化爱好者和历史爱好者有机会接触到这部历史瑰宝。对于非学术界的读者来说,他们可以通过电子版和影印本,了解更多关于清代历史与地方文化的知识,增强文化认同感。
总结:
综上所述,《康熙版洧川县志》不仅是地方历史的珍贵记录,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通过PDF电子版与高清影印本的形式,研究者和读者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献,进而进行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无论是从历史学、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洧川县志》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