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同治中牟县志》十二卷 吴若烺修 路春林 邢爲翰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书名:同治中牟县志
地区:河南省郑州市地方志
卷数:全书共十二卷
作者:吴若烺修 路春林 邢爲翰纂
版本: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
格式:彩色PDF影印本
大小:54.13 MB
页码:523双页
同治中牟县志,(清)同治九年( 1870 )刊本。续修,吴若烺,字抱仙,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监生,同治八年 ( 1869 )任中牟县令。
该志是在清乾隆十九年( 1754 )孙和相所修县志基础上续修而成。该志凡例云:“前志重修于乾隆十九年,板多漫德,咸丰三年复毁于贼,溯自重修以来,迄今百二十年,屡遭河决军兴,公私记载,荡析无遗,兹谨博采旁搜,有从省志府中补入者,“有就地方采访增入者”,希望能为后人提供一个考证补救的机会。该志首末共十四卷,六十八目。
该志卷首有续修者吴若娘自序,顺治己亥吴彦芳序,康熙乙卯韩草光序,乾隆十九年孙和相序,重修县志衔名、凡例、目录,御制杨桥河神祠碑记,图考(县境图、县城图、关厢图、衙署图、学宫图、书院图、县境黄河图、旧志河渠图、东、西、南、北四乡图),卷末有原志修纂姓氏。
该志继承并发展了前志的体例,结构更趋合理,后人曰:“同治九年邑令钱塘吴公若娘所修之本,体制美备,鲜能增损。”该志在记述河务管理,官员设置方面,补过去之不足,条理清楚。尤其是图考志十分完备,“兹用开方法绘总图,标二十六里,分纷四境,标村庄,至于河岸堤防尤为切要,亦并补入,务使阖邑形势宛在目中”。但一些史料,考证不实,沿用民间传说,是该志之不足。中牟县档案馆藏有该志复印本。
地方志的编纂需要注重与地方居民的互动和参与。地方居民是地方文化的传承者和参与者,他们对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体验。因此,在编纂地方志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地方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到地方志的编纂工作中来,确保地方志的内容贴近实际、真实可信。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同治中牟县志》是清朝时期的地方志之一,主要记录了中牟县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各个方面。该志书由吴若烺修,路春林、邢为翰等人编纂,是地方文化研究和历史考证的重要资料。作为清代地方志的一部分,《同治中牟县志》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还在当今社会的地方志电子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从《同治中牟县志》的编纂背景、内容体系、学术价值、以及电子版下载的便利性等四个方面,详细探讨该志书的学术意义与实践应用,旨在为研究地方志学者和历史爱好者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解与参考。
1、编纂背景与历史意义
《同治中牟县志》是清朝同治年间,为了详细记录中牟县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由吴若烺主持修订,路春林、邢为翰等人协助编纂而成。该地方志的编纂背景可以追溯到清朝对地方治理和文化保护的重视。尤其是在同治年间,随着地方官员的稳定与国家的经济逐步恢复,修志工作成为了许多地方的重要任务。
地方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在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功能是记录和传承地方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地方的行政管理、经济、风俗和民生等。中牟县作为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地区,其志书不仅具有地方性价值,还涉及到许多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的影像。修志工作不仅对提升地方自治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也成为了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治中牟县志》出版后,逐步成为历史学者、地方文化研究者以及各类社会学者的重要参考书籍。它记录了大量地方的历史事件、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信息,不仅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也是研究中牟及河南地区历史的基础文献之一。
2、志书内容与结构体系
《同治中牟县志》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中牟县的政治、经济、地理、民俗、人物等多个方面。其整体结构呈现出典型的地方志书的格式和特点,分为多个卷册,每一卷分别详细记录了不同的领域。
例如,《同治中牟县志》的第一卷主要涉及县的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与名胜古迹。第二卷和第三卷则主要对中牟县的政治变迁、重大事件以及当地的文化背景做了详细记载。这种内容的安排既有时间的顺序,也有空间的划分,使得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中牟的历史变迁。
此外,志书的编纂非常注重详细的地理描写和人物传记,特别是在第三卷和第四卷中,详细记录了地方的名人传记以及他们在地方历史中的贡献。这种历史文化的积淀,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地方历史素材,也为研究者提供了考证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重要依据。
3、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同治中牟县志》作为地方志的一部分,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是研究中牟历史的关键资料之一,对于了解该地区在清朝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以及民俗风情具有重要作用。很多历史学者在进行河南地方历史研究时,都会借助《同治中牟县志》这一文献,进一步探讨地方治理与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
其次,地方志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独特的学术意义。《同治中牟县志》不仅记载了中牟县的具体历史,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清朝地方治理的成效以及社会文化的变迁,为后来的社会学和历史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证资料。
最后,《同治中牟县志》还对河南地方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历史学者研究的工具,也是民俗学者、社会学者以及文化学者研究河南地方特色文化的珍贵资料。通过这些记载,可以了解地方传统、风俗的演变过程,进而为文化遗产保护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4、电子版下载的便利性与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纸质地方志书逐渐面临电子化的转型。《同治中牟县志》的PDF电子版下载为广大读者、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电子版的普及,不仅避免了纸质版本的损坏和丢失,还方便了用户随时查阅和远程访问。
电子版《同治中牟县志》的发布,使得地方志的研究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研究者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获取相关资料,这对于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以及地方历史的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电子化使得该地方志的传播面更加广泛,不仅能惠及国内的学者,也能让海外的华人学者更加便捷地获取到相关文献资料。
通过下载电子版,读者可以轻松进行全文搜索,找到相关章节、词汇或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地方志的研究者来说,电子版的工具功能更是不可或缺,它简化了查阅、比对和引用的过程,推动了学术研究的深入进行。
总结:
《同治中牟县志》不仅是一部地方志书,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记录。它详细记录了中牟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历史与学术价值。无论是对于历史学者、地方文化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而言,这部志书都是了解清代社会、研究地方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随着电子版的发布,传统的纸质版志书逐渐向数字化发展,这一转型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便利和可能,推动了历史文化的广泛传播。
通过全面研究和深入阅读《同治中牟县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方志作为历史记录的重要性,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时代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深远影响。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