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河南志》清光绪版 四卷 缪荃孙 徐松辑 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书名:元河南志
卷数:全书共四卷
作者:徐松辑
版本: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刻本
格式:彩色高清PDF影印本
大小:28.37 MB
页码:114双页
【元】河南志(清)缪荃孙、徐松辑,查“河南”之名,唐、宋以前为县为郡,至明设河南布政司,始为省区称号。此书内容仅为成周以来洛阳之城附、宫殿、古迹而已,范围甚狭,不出今洛阳市区。
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号艺风,江苏江阴县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近代藏书家,校勘学者。其题此书曰:游京师厂肆“一日见《河南志》抄本一巨帙,用《全唐文》格纸,封面题《河南志》,识是徐星伯先生手笔。城池、宫阙,自周至唐悉具,知是宋次道《河南志》之首册而徐星伯先生修《全唐文》时所录者。”文中所提之徐星伯即徐松(1781—1848),清直隶大兴县(今属北京市)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长于地理学,着有《新疆志略》、《唐两京城坊考》等书。宋次道即宋敏求(1019—1079),北宋赵州平棘(县名,明代并入赵州)人,进士,精于史地之学,着有《长安志》、《河南志》等书,后书佚。官至龙图阁直学士。
此书八卷八目如下:卷一京城门坊街隅古迹;卷二成周城阙、宫殿古迹,后汉城阙、宫殿古迹,晋城阙、宫殿古迹;卷三后魏城阙古迹,隋城阙古迹;卷四唐城阙古迹,宋城阙古迹。
清沈受(1798—1840)论此书曰:“……《河南志》久佚,独借此志而隋唐东都制度,犹可考见其全,其当宝贵何如也!”(《吴兴丛书?落帆楼文集?与徐星伯中书论河南志书》)沈系所谓“隋唐东都制度”即此数代城阈、宫殿建筑之规格,此诚可贵,但此书之价值还可指出如下数点:第一,此中保存不少可供参考的历史资料,如言后魏商人之豪华,“……有刘宝者最富,州郡都会之处皆宜一宅,宅各养马十匹。宅宇逾制,服饰拟于侯王。”(卷三)后魏定都洛阳后,孝文帝在政治和经济上都采取了较为开明的改革政策;在商业上扩大在中国境内,以至和国外的往来,贸易日趋繁荣。又如言隋大业元年(605)筑罗郭城,役“兵夫七十万”,“其内诸殿及墙院又役十余万人”,“其木工、瓦工、金工、石工又十余万人”(卷三)。杨广之劳民伤财如此;其转瞬覆亡为理所当然。第二,此中保存不少佚书中的资料。如《河南郡图经》,晋陆机、华延隽等人的《洛阳记》,唐韦述的《东京记》等佚书,均可借此而略窥其中的片断内容。第三,此书还给后代的方志开辟一条溪径,名曰“建置”,这是明清各类方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另有不少专着也主要走这条路子,如明李廉的《汴京遗迹志》,清周城的《宋东京考》等书皆是。
此书是否如缪荃孙所言,为宋敏求《河南志》之首册?似可商榷。宋书入状,仅可从司马光所作之《序》(见《司马温公文集》六十六卷)略知其大旨。而此《河南志》多有元代资料,可知绝非宋书原文。沈受曰:“是书实出元人之手,而宫殿坊市,则直录宋敏求之书,间加改窜。”(同上《落帆楼文集》)据上所引资料,“实出元人之手”一句,自无问题,余亦臆断耳!在是书卷首尚有图纸五幅:曰东汉东都城图、魏金塔城图、后魏洛阳宫城图、西晋洛阳京城图、宋西京城图。阮元曰:前四图”……非后人所能造,必唐以前人旧书之遗迹也。”亦臆测之词。第五图则为谬荃孙所塞入,更不知所由来。
此书为今仅存之河南古方志,辛经缪氏整理、校订、雕板问世,保存文献,功不可没。此书除《藕香零拾丛刊》本外,尚有《永乐大典》辑本,灵岩山馆本,抄校本、抄本等。
县志的研究有助于挖掘地方文化的深层内涵。通过深入研究县志,可以挖掘出地方文化的深层内涵和特色,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元河南志》清光绪版四卷,特别是其PDF电子版的下载资源展开详细探讨。《元河南志》作为地方志中的重要一部,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可忽视。在文章的开篇部分,我们将概述该书的背景与版本特点。接下来,文章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是《元河南志》清光绪版四卷的历史背景及编纂过程,二是这部地方志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三是如何获取PDF电子版的下载资源及其相关应用,四是《元河南志》在地方志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最后,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回顾其对地方志研究的贡献,并推荐读者深入阅读和学习。
1、《元河南志》清光绪版的历史背景与编纂过程
《元河南志》是元代地方志中不可忽视的珍贵文献之一,它为后世的历史学者、地方志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清光绪版《元河南志》的四卷本,是基于清朝政府对于地方志整理和编纂的推动而成。这一版本的编辑工作由缪荃孙与徐松共同负责。两位学者在当时的学术环境下,以严谨的态度对河南省的地理、行政、风俗、历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整理。
《元河南志》清光绪版四卷并非一蹴而就,其编纂过程历时多年。在编纂过程中,缪荃孙与徐松不仅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深入到地方进行实地考察,收集第一手的历史和地理信息。这一版本的《元河南志》涵盖了从元代到清代的河南历史变迁,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这一版本的《元河南志》在编纂中尽量保持了历史文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尤其是在地理描述、名人传记、地方制度等方面,体现了编辑者的严谨态度。清光绪版的《元河南志》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前代的地方志有所不同,体现了清代地方志的特色。
2、《元河南志》清光绪版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元河南志》清光绪版四卷在学术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作为一部地方志,它不仅记录了河南的地理和行政区划,还详细介绍了河南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这使得《元河南志》不仅对河南的地方史研究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也对整个中国的历史学和地理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元河南志》清光绪版为后来的地方志编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一版本在编纂过程中,注重了地方史料的多元性与全面性,尤其是地方风俗、人物传记等内容的丰富性,使其成为研究河南省乃至华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
《元河南志》的历史意义不仅体现在其学术价值上,它还反映了元代至清代的社会变迁。通过这部志书,我们能够看到元代对河南的治政影响,及其对后代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例如,志书中对元代官制、经济、文化的描述,为我们提供了对元代社会的全面认识。清光绪版的重新整理,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更加系统化的视角。
3、如何获取《元河南志》清光绪版PDF电子版资源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逐渐得到了电子化,使得研究者和读者可以更方便地获取。这一版本的《元河南志》清光绪版四卷也有了PDF电子版,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和研究。要获得这一电子版,通常有几种途径。
首先,许多图书馆和学术机构提供了《元河南志》清光绪版四卷的电子资源下载。这些资源通常通过官方网站或数字图书馆的入口进行下载,用户可以通过注册或订阅服务来获得访问权限。除此之外,一些专门从事古籍数字化的机构,也会在其网站上提供免费的电子版下载。
其次,一些学术交流平台和电子书资源平台,特别是专注于历史类书籍的网站,往往会提供《元河南志》的电子版。这些平台通常会提供不同格式的文件下载,包括PDF格式。对于学术研究者而言,能够获取高质量的PDF文件,不仅能够方便进行全文检索,还能帮助研究者深入挖掘志书中的各种信息。
4、《元河南志》在地方志研究中的地位与影响
《元河南志》作为一部地方志,它在地方志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地方志的编纂一直是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元河南志》清光绪版的出现,无疑为这一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它的出版,不仅让我们对河南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还为全国各地地方志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通过对《元河南志》的研究,学者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元代以及清代初期河南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它不仅是地方志的代表作,也是学术界研究元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书。许多学者依托该志书进行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成果。
此外,《元河南志》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学术研究,它还在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发挥了作用。通过对地方志的整理与分析,河南省的历史遗产得到了更加系统化的保护,许多传统的文化风俗也得以传承。这一部分的工作对于促进地方文化的复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
《元河南志》清光绪版四卷的PDF电子版,作为一部重要的地方志文献,为学术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历史资料。无论是从历史背景、编纂过程,还是从学术价值、历史意义来看,它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对于有兴趣深入研究河南历史、地方文化的读者来说,下载并研读这一电子版无疑是一项值得推荐的行动。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元河南志》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工具,它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历史记忆的保留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获取电子版资源无疑为更多的研究者提供了便利,也让我们能够更加方便地学习和了解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献。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