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康熙濮州志》六卷 张实斗修 南诛源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书名:康熙濮州志
地区:河南省濮阳市地方志
卷数:全书共六卷
作者:李先芳纂修 张实斗续纂修
版本: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格式:PDF彩色影印本
大小:68.03 MB
页码:563页
(清)康熙十二年《濮州志》提要
张实斗修,南诛源纂。实斗,辽东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县)人,荫生,康熙九年(1670)来任知州。洙源,字生鲁,本州人,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曾任湖广布政使。
此志奉宪檄而修。实斗率僚属参校、董理,而质中考订,征文征献,则是南洙源。
是书凡六卷,卷一历代建置沿革表,郡邑疆域总图,郡治疆域图,郡治城市图,郡城疆域总考,郡治考,诹訾卫分图,星野考,古迹考,河渠议,帝系表,帝纪,世家,年纪;卷二赋役志,学校志,职官考,风俗记,兵防志,官师历年表,科第表,二贡考;卷三名宦记,乡贤记;卷四孝友传,明经传,武烈传,古交篇,游寓传,烈女传,隐德传,兵家传,豪侠传,货殖传,仙释传,卫人志,杂记;卷五王言,诗类;卷六文类,北山野史传。
是书仍袭明万历李先芳志续编而成。凡例、目录、内容照录,只在相应门类续入,凡续者皆标出,新、旧二部分截然分明。其所续内容颇有价值。郡治考从整体上将明万历以后至清康熙的盛衰变化做了高度概括。赋役续人万历末年至康熙十一年的户口、田赋资料,翔实清楚。风俗中特别载述了康熙初年占土地者“圈占民田,不论荒熟、有主无主,据为己有。百姓屡屡上控则置若罔闻,使土着之人认垦者被夺失业,纳税者地去粮存,甚而党援赂胥,夜行昼攫,凡所以殃乎民者,备极其毒”。此等资料,在河南清初方志中极少见,很有价值。年纪目中天启二年(1622)白莲教起义,崇祯十三年(1640)大名府“巨寇彭捷率众万余攻濮城,大战后逃至清丰县遭捕”,十四年(1641)“土寇” 李鼎悬“围城”,十五年(1642)范县“上寇”吴宾“入城大掠”,顺治五年(1648)“大寇”李化鲸与曹县“土寇”张七、任复性“攻城三昼夜”等明末清初此地区农民武装活动的资料,弥足珍贵。
此志是清代第一部濮州志。现在所存很少,只北京、中科院、天津三图书馆有藏本。
县志的研究有助于挖掘地方文化的深层内涵。通过深入研究县志,可以挖掘出地方文化的深层内涵和特色,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康熙濮州志》六卷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在河南省濮阳市这一区域的历史、文化以及地方志的价值与影响。文章从地方志的历史背景、编纂过程、学术价值与文化传承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首先,介绍了《康熙濮州志》的历史意义和地理背景,其次深入分析了张实斗和南诛源的修纂过程及其学术贡献。接着,阐述了地方志在现代社会的学术价值,尤其是对于地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最后,文章结合电子版的传播,探讨了数字化时代对传统文化资料传承的积极作用和未来发展前景。
1、《康熙濮州志》的历史背景与地理概述
《康熙濮州志》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地方志,主要记录了河南省濮阳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与地理概况。这部地方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濮阳市地处河南省东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濮阳就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和政治中心。通过《康熙濮州志》的记载,可以了解到这一地区自古以来的地理变迁与政治发展情况。
《康熙濮州志》不仅详细描述了濮阳市的地理位置,还对各类自然资源、风土人情、交通路线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内容为后人研究濮阳地区的历史、文化与民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张实斗与南诛源的修纂过程
张实斗和南诛源是《康熙濮州志》的两位主要修纂者。张实斗担任该志的主编,他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还具有丰富的地方志编纂经验。在他的领导下,《康熙濮州志》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编纂过程。
南诛源则作为协作者,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他不仅负责收集地方的各类资料,还帮助整理和校对内容。两人的紧密合作确保了《康熙濮州志》在信息的准确性和文献的完整性方面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康熙濮州志》已经完成了编纂,但由于历史的变迁,一些资料逐渐流失或遗忘。因此,后代的学者对《康熙濮州志》进行了多次的修订与补充工作,使其更加完善与充实。
3、《康熙濮州志》的学术价值与影响
《康熙濮州志》不仅是地方志的典范,它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作为一部地方志,它详细记录了濮阳地区的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以及民间故事等,这对于研究清代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
此外,《康熙濮州志》还反映了当时的政治与社会管理模式。在志书中,可以看到当时地方政府如何管理地方事务、如何进行民生治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对于现代社会的地方治理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康熙濮州志》对后世的地方志编纂者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在研究地方志编纂技巧与方法时,都会参考《康熙濮州志》中的结构安排与编纂模式。它不仅为地方志的编纂提供了范本,还为地方历史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4、电子版地方志的传播与未来发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地方志也开始向电子版过渡。河南省濮阳市《康熙濮州志》六卷的PDF电子版发布,为传统的地方志研究打开了新的大门。通过电子版,研究者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志书中的资料,极大地提高了研究效率。
电子版地方志的传播,不仅让濮阳的历史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也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在现代网络环境下,电子版地方志可以跨越地域限制,供全球学者和文化爱好者使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地方志资料将通过数字化手段得到保存和传播。这不仅有助于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也为全球研究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工具。电子版地方志的发展,将是文化传承与学术研究的双重福音。
总结:
综上所述,《康熙濮州志》不仅仅是一部记录濮阳地方历史的地方志,它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价值与学术意义。通过张实斗和南诛源的精心编纂,我们得以一窥清代濮阳的社会风貌与历史发展。而随着《康熙濮州志》电子版的发布,更多的学者和普通读者将能够更方便地查阅这一珍贵资料,进一步推动地方历史的研究与文化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电子化的地方志不仅让历史文化的保存变得更加便捷,也为后人提供了更广泛的研究和学习平台。可以预见,未来更多的地方志将会进入数字化时代,这一变革将会带来新的学术机遇与文化发展。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