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嘉庆孤屿志》八卷 陈舜咨辑 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浙江省温州市孤屿志PDF高清版影印本下载 八卷首一卷 刻本 (清)陈舜咨辑 清[1944-1911]
清嘉庆年间《孤屿志》的编者陈舜咨,永嘉人,字咨牧,号春堤。16岁时入邑庠生,“试辄冠军”,可惜后来的秋试屡屡不中。嘉庆六年(1801年)成为贡生。
虽科举不顺,但颇有才华的陈舜咨很快遇到了伯乐李銮宣,“李公知之尤深”。李銮宣于嘉庆三年出任温处兵备道,在任6年。李銮宣将陈舜咨召为幕僚,“凡撰者,必屡商定”。
嘉庆九年秋至嘉庆十一年秋,李銮宣任云南按察使时,陈舜咨作为幕僚跟随。嘉庆十一年,李銮宣以平反疑狱被贬官。陈舜咨也只好从云南回温。次年,郁郁不得志的他受知府杨兆鹤的邀请编修《江心志》。杨兆鹤十分赏识陈舜咨,他在序言中称,陈舜咨为“好古迹学之士”。
陈舜咨在编订志书时力求精制,纵观全书,与旧志相比,“删其闲冗者数篇,纠其乖缪者数处”,必要时还会写上按语。虽然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编成了志书,孙诒让评价该志较为“精审”。
在文艺青年陈舜咨看来,该志书也应当是一部文学作品,收录了大量诗作。
陈舜咨最大的举动是修改了志书的名字,且淡化佛教色彩。陈舜咨认为,孤屿之名,着自六朝,忠贤古迹,历久益彰,而江心寺建于高宗南渡之后。旧有志书,以寺名名志,是“称其细而遗其大于义”,将之命名为《孤屿志》,是为“从乎其朔”,表明此志非“僧史”。
这本志书看起来更像一本 “导游宝典”。陈舜咨在编写时,有意识地展现江心屿山水胜境的一面。江心屿作为休闲和旅游之地的文化意涵在《孤屿志》中显得尤为突出。他在序言中写道,江心遗迹很多,游玩之人,可流连风物,凭吊古今,感世运推移,慨贤哲存亡,凡此种种。“岂徒山川情旷,梵刹俨雅,足供登览已哉?”
《孤屿志》最大亮点莫过于按照西湖十景,首次提炼出“孤屿十景”,前人的智慧给我们温州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江心屿自嘉庆之后,再未见有志书。陈舜咨编订的这一版成了绝唱。
“孤屿十景”组诗流传至今
在《孤屿志》中,收录了多首以“孤屿十景”为题咏叹江心屿的诗作,但基本为单篇,仅一组10首的五言律诗,是林启亨的作品。于此推测,陈舜咨编订《孤屿志》时,可能发起过征集“十景”的诗作。时至今日,“孤屿十景”仍是许多诗人咏怀江心屿的主题。
林启亨(1772—1856),字刚中,号礼门,乐清高垟人。林启亨是当时乐清文坛的大佬,也是陈舜咨的挚友。
关于陈舜咨的现存资料并不多,其生平主要是靠林启亨和林大椿父子的文章流传于世。陈舜咨辑录的诗集《瓯雅》无力付梓,也是存放在林启亨家,直到民国时才被出版。
林启亨出身于耕读人家,一家三代藏书颇丰。林启亨的父亲林兴运是贡生,热心乐清邑西水利建设,使大片海涂成为良田。
林启亨是嘉庆二十五年(1820)岁贡生,续改恩贡生,后加捐候选教谕。他以笃学藏书被乡人推重,每次得到一本书,林启亨都亲手加以校勘,不惜重金搜罗乡土文献。在他看来,“室有藏书不算贫”。
林启亨的儿子林大椿(1812—1863),咸丰九年(1859)岁贡,性嗜诗。林大椿藏书室名“菜香”,藏书万卷,闻名温州。一次好友家遇到寇贼,林大椿去信首先问“插架物”无恙否?可见其嗜书如命。
林启亨、林大椿父子,诗文有虎虎生气,是清朝乐清平民文化的杰出代表。林启亨存世诗作共450余首。
陈舜咨编完《孤屿志》后,杨兆鹤因故被革职,他便到乐清主讲梅溪书院。他在梅溪书院的继任者便是林启亨。能在梅溪书院当“校长”是非常了不起的。该书院是乐清当时最着名的书院,培养了大批学人。左原梅溪书院创办人是大名鼎鼎的南宋状元王十朋。
地方志是一种记录地方历史、地理、文化等内容的重要文献资料。它承载着一个地方的记忆和文化传承,是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地方志,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个地方的发展历程、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方方面面。地方志的编纂需要对当地的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口述历史等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嘉庆孤屿志》八卷陈舜咨辑 PDF电子版地方志的相关内容,从其历史背景、编辑价值、电子版下载的优势以及地方志对学术研究的作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首先,我们将回顾这部地方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其编辑的缘由和意义。接着,我们将分析该地方志的编辑和整理工作,尤其是陈舜咨的贡献。随后,我们将探讨电子版下载的便利性以及对研究者和公众的帮助。最后,本文将总结地方志的学术价值及其在地方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地方志在当代研究中的不可替代性。
1、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嘉庆孤屿志》是浙江省温州市的地方志之一,其历史背景深厚,承载了温州地区自嘉庆年间以来的风土人情、历史事件以及文化积淀。这部志书不仅记载了温州的地理、民俗、人物和自然资源等各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对浙江省乃至整个东南沿海的历史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见证和记录作用。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嘉庆孤屿志》作为地方志的代表之一,详细记载了温州各类地理、经济和社会活动。志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不仅为后代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资料,也帮助后人了解该地区从清朝嘉庆时期以来的社会变迁。
《嘉庆孤屿志》的文化意义则表现在其内容的全面性和细致性。它不仅涉及到温州市的山川、河流、风俗、宗教等方面的内容,还特别关注了温州地区在当时的社会结构与文化发展,包括士族、工商业及民众生活等多方面的描绘,为学者深入研究地方文化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2、陈舜咨的编辑贡献
《嘉庆孤屿志》的编纂者陈舜咨,作为清朝时期的学者和地方志编辑的重要人物,他在地方志的编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陈舜咨在编辑过程中充分挖掘和整理了温州市的历史文献、地方习俗以及与嘉庆年间相关的各类资料,确保了该志书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陈舜咨的编辑理念注重系统性和全面性,他采用了严格的考证方法,力求确保《嘉庆孤屿志》中的每一条信息都是准确无误的。通过广泛的文献收集、实地考察和与当地居民的交流,陈舜咨成功地将温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象记录在案,为后代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嘉庆孤屿志》的编辑过程中,陈舜咨还特别注意了地方志的实用性和历史价值。他不仅将温州市的历史文化传承下来,还通过文字的整理与编排,使得这些地方性信息更加条理清晰、易于阅读,确保了这部志书能够在后代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
3、电子版下载的优势与便利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电子版地方志的普及使得地方志的研究和查阅变得更加便捷。对于《嘉庆孤屿志》来说,提供PDF电子版下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创新,使得更多的研究者和普通读者能够轻松获得这部地方志的内容。
PDF电子版的下载,最大优势在于其便捷性。无论身处何地,用户只需通过互联网即可下载到《嘉庆孤屿志》的完整文本,无需前往图书馆或档案馆查阅。电子版的传播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得地方志得以广泛传播,便于更多的学者和普通人进行研究和学习。
此外,电子版还可以提供便捷的搜索功能,读者可以通过关键词快速定位到需要查阅的内容,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的效率。PDF格式的文档通常包含高清扫描的原版内容,确保了文本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方志中的每一项信息。
4、地方志的学术价值与传承意义
地方志不仅是地方历史的记载,也是地方文化的传承。《嘉庆孤屿志》作为温州市的地方志之一,其学术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为研究地方历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通过这部志书,学者可以了解到温州的历史演变、地理特征、社会结构以及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其次,地方志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不仅限于历史学领域,还涉及到地理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通过《嘉庆孤屿志》这部地方志,学者能够深入研究温州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和社会变迁,从而丰富地方研究的内容。
此外,地方志的传承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通过电子版《嘉庆孤屿志》的传播,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帮助新一代人了解和尊重地方文化。地方志的整理与传承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文化发展的启迪。
总结:
通过对《嘉庆孤屿志》的历史背景、编辑贡献、电子版下载优势以及学术价值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地方志作为地方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也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通过电子版的方式,这些传统文化遗产得以更加便捷地传播和利用。
《嘉庆孤屿志》的出版和电子版下载,进一步加强了地方志在现代社会中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它不仅是一部地方历史的记录,也是一座文化桥梁,连接了过去与现在,成为研究温州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工具。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