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版《浙江通志》光绪刻本 二百八十卷 李卫编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雍正《浙江通志》280卷,是现存浙江省志中篇幅最大的一部,因其体例完善,历来为学者所推崇。《四库全书总目》卷68着录说:“国朝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兼管浙江、江南总督嵇曾筠等监修……此本于雍正九年辛亥总督李卫开局编纂,迄乙卯而告竣,曾筠等具表上进。司其事者,原任侍读学士沈翼机、编修傅王露、检讨陆奎勋也。总为五十四门,视旧志增目一十有七。所引诸书,皆具列原文,标列出典。其近事未有记载者,亦具列其案牍,视他志体例特善。其有见闻异辞者,则附加考证于下方。虽过求赅备,或不无繁复丛冗;然信而有征之目,差为不愧矣。”以上对雍正《浙江通志》编修过程、参与人员、结构体例作了简要介绍,肯定其“体例特善”,可见评价颇高。因此,《四库全书》全文抄录雍正《浙江通志》,可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19—526册。
从体例来看,雍正《浙江通志》共分为54门,“较前志增加十七个门类:所增《经籍》和《碑碣》两门,尤为详赡”。其中的《经籍》门,在《浙江通志》卷241至卷254,一共14卷,详尽着录了历代浙人的着述,始于先秦,迄至清初,以经(上、下)、史(上、下)、子(上、中、下)、集(一至五)、两浙志乘(上、下)排列,次序井然。从《经籍》所引的繁复文献以及严整的分类体例,可以推测其编纂者具备深厚的目录学素养,并为编纂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
杭世骏( 1696—1772),字大宗,号堇浦,浙江仁和人。雍正二年(1724)举人。乾隆元年(1736)应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晚年以直言罢官,后主广东越秀、扬州安定书院。所撰《道古堂文集》48卷、《诗集》26卷。《清史列传》卷71有传。杭氏长于经史,且嗜好聚书。王瞿(字曾祥)在《道古堂文集序》中就夸赞说:“革浦于学诚无所不贯,所藏书拥榻积几,不下千万卷。革浦枕籍其中,目睇手纂,几忘暑夕。闲过友人馆舍,得异文秘册,即端坐默识,括略其要实乃已。”杭氏家筑道古堂藏书楼,晚年再建补史亭,藏书之富闻名一时。
县志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县志中有关地方景点、名胜古迹等内容的研究,可以为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清雍正版《浙江通志》光绪刻本二百八十卷由李卫编纂,是一部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意义的地方志。本文将详细探讨该地方志的背景、特色、学术价值以及电子版的下载途径。首先,文章将介绍《浙江通志》的历史渊源及其在地方志中的重要地位;接着,分析光绪刻本的特殊性和珍贵性;然后,探讨该地方志对研究浙江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最后,详细讲解清雍正版《浙江通志》光绪刻本的PDF电子版下载的相关信息和使用价值。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分析,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浙江通志》这一经典文献的全面了解。
1、《浙江通志》的历史背景与编纂过程
《浙江通志》是一部具有极高历史学术价值的地方志,它记录了浙江省从古至清代的社会变迁、历史文化、地理风貌等方面的资料。这部地方志最初由李卫主编,历时多年,最终完成,体现了清代地方志的编纂标准和方法。李卫的编纂工作既重视史实的准确性,又注重地方特色的传承,使得《浙江通志》成为浙江历史文化研究的基石。
李卫在编纂《浙江通志》时,吸取了大量前代地方志的编纂经验,严格按照“志书体例”进行组织,志书分为地理志、风俗志、物产志、名人志等多个部分,内容涵盖了浙江的历史沿革、政治制度、风土人情、民间习俗等各个方面。通过细致的编纂,李卫成功将浙江这一地域的丰富历史和文化脉络梳理清晰,为后世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浙江通志》不仅仅是一部地方志,它更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系统地呈现了浙江的历史文化面貌。它的编纂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每一个小节的撰写都充满了李卫的智慧与耐心,尤其在地理描述、人物事迹、风土习俗的记录方面,都显示出极高的学术水平。
2、光绪刻本的特殊性与珍贵性
《浙江通志》的光绪刻本,作为清代版刻的传世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该本由清光绪年间的刻版所印刷,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保存下来,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与之前的版本相比,光绪刻本在印刷质量和版式设计上都有了显著的改进,堪称古籍版刻的典范。
光绪刻本的纸质和印刷技术也为这部地方志增添了不少价值。由于清代印刷技术的逐步成熟,光绪刻本的字体工整、排版规范,保存至今依旧清晰可辨。而且,光绪刻本的版本数目相对较少,成为了书籍收藏者和学术研究者争相寻找的珍品。对于研究清代印刷术、古代文献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光绪刻本的《浙江通志》还具有传承文化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浙江地方文化的见证。作为浙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光绪刻本承载着浙江古代的文化瑰宝,学者们通过研究这一版本,能够更好地理解浙江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精髓。
3、《浙江通志》在历史研究中的学术价值
《浙江通志》作为地方志的重要代表之一,在浙江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所提供的详尽的历史资料,是研究浙江地区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通过《浙江通志》,学者可以了解浙江的行政区划、政治变迁、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历史。
《浙江通志》中的地理志部分,对浙江各地的地貌、山川、河流等进行详细的描述,为后来的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资料。特别是在清代之前,浙江的地理研究尚未深入,地方志的地理部分弥补了这一空白,成为历史学者研究浙江地区地理演变的重要基础。
此外,《浙江通志》还包含了大量的民俗资料和人物事迹,尤其是对当地名人和地方历史事件的记载,为了解浙江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进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通过这部地方志,学者可以深入探索浙江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对当时社会的风貌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4、电子版下载及使用价值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古籍逐渐进入了数字化管理阶段。清雍正版《浙江通志》光绪刻本的PDF电子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学者和研究者能够更加高效、便捷地查阅这部经典之作。PDF电子版保留了原书的完整内容,同时提供了搜索功能,可以大大提高查找资料的效率。
通过互联网,读者可以轻松获取《浙江通志》的电子版,无需担心纸质版的存放问题。电子版不仅方便携带,而且可以通过各类设备随时查阅,极大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电子版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浏览、整理和引用相关内容,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此外,电子版的《浙江通志》还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术应用,比如与其他历史文献的对比研究、历史数据的分析等。对于现代学者而言,电子版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式和分析工具,使得《浙江通志》能够在当代的历史学术研究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总结:
清雍正版《浙江通志》光绪刻本二百八十卷是浙江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记录,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无论是从编纂背景、光绪刻本的特殊性,还是从它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都体现了这部地方志的独特魅力。通过数字化的PDF电子版,它的研究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学术界和普通读者都可以更便捷地进行查阅与研究。
《浙江通志》不仅是了解浙江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资源,也为后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它的传世价值和学术贡献无可替代,为浙江乃至中国地方志的编纂和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