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乾隆丰顺县志》全八卷首一卷 清葛曙纂修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广东省梅州市地方志,乾清隆版丰顺县志,八卷首一卷。清葛曙纂修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葛曙,浙江人,进士,知县,乾隆八年(1743)任。此丰顺县志为葛曙将调任时纂辑创修,别其封域,考其典章,察其民物,取海阳、揭阳、嘉应、大埔四州县志,择其地与人与事今隶乎丰顺者而辑,益以年来巡阡度陌,核之故老,得之遗文,随时随处所见闻者,荟萃为一编。修志始于乾隆十年(1745)十月,成书于次年二月。《丰顺县志》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该丰顺县志全书共九卷,为首卷,卷一疆域志,卷二建置志,卷三赋役志,卷四职官志,卷五选举志,卷六人物志,卷七风土志,卷八艺文志。因丰顺乾隆三年立县,十一年修志,仅七年时间,所以时事绝少,属内山川、人物半皆未设县以前四县原着所有。县志甫开,百事草创,是以往多难稽,近鲜足纪,谨辑其略。丰顺县志共八纲三十七目,其事相属者附于后,各以类从,例不分门。志首舆图,使览者于全县形势,如身临其境。此丰顺县志尚有同治四年(1865)补刻本。
丰顺名称来源
“丰顺”之名,由来已久,据县志载:明崇祯初已有丰顺营设置;又据丰良东关坳石刻:清顺治九年,里人吴六奇立的“金汤巩固”碑中的一方石印,有丰顺吴府四字。
设治前
春秋战国时期,丰顺县境为百越地。秦属南海郡揭阳县。赵佗自立为南越王以后,揭阳县属南越。汉武帝元鼎六年,统一南越,丰顺县地仍属南海郡揭阳县。三国属孙吴地。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分南海郡立东官郡,揭阳隶属东官郡。安帝义熙九年,分东官郡立义安郡,废揭阳县并设五县:绥安(今福建漳浦)、海宁(今福建龙溪)、海阳(今潮州市、潮安、揭阳、揭西、澄海、饶平、南澳及丰顺大部)、潮阳(今潮阳、普宁、惠来)、义招(今梅县、大埔)。宋齐梁陈时建制无大变动。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废义安郡置潮州府。此后几经改易,丰顺大部地域属潮州府海阳县。唐天宝初年曾一度改潮州府为潮阳郡,乾元初复潮州府。宋宣和三年,割海阳县部分地域重新设置揭阳县,仍隶属潮州。元世祖至元十七年改潮州府为潮州路,海阳、揭阳仍属潮州。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改潮州路为潮州府,管辖海阳、揭阳等八县。
清乾隆三年以前,揭阳、海阳、嘉应、大埔四州县边陲之地,万山环绕,层峦叠嶂。民众据险抗粮抗差,偷矿造反,各县衙门鞭长莫及。明嘉靖年间曾设潘田巡检司进行弹压。隆庆初年又在海阳县丰政都境内筑通判府城,调潮州府一员通判驻守,事态平息则撤还州府。崇祯初年设丰顺营,置守备署于原通判城内。
设治后
乾隆二年(1737),两广总督鄂弥达巡边到潮州,具奏于海阳县丰政都通判府城开设县治,归潮州府管辖。次年(1738)钦准,定名为丰顺县。海阳县丰政都全部,揭阳县蓝田都九图、十图,嘉应州程乡县万安都径心、环清、建桥三堡和大埔县清远都白芒社等四州县边陲地为县域,以原丰政都汤田通判府城(今丰良镇)为县治。
置县后隶属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潮州府惠潮嘉兵备道。民国时丰顺县先后隶属广东省潮循道,第五、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丰顺全县解放。县城由丰良迁汤坑镇,属兴梅专区专员署。1953年属粤东行政公署,1956年属汕头专员公署。1958年12月奉文撤销丰顺建置并入大埔、揭阳两县。1961年1月恢复建置,属汕头地区。1965年属梅县地区,1987年后属梅州市。
地方志的编纂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编纂地方志需要深入调研、广泛征集资料、系统整理信息,同时还需要注重文字的精练和表达的准确。地方志的编纂工作需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才能最终完成一部内容全面、权威可靠的地方志。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广东省梅州市《乾隆丰顺县志》全八卷首一卷是清朝乾隆时期由葛曙纂修的一部地方志,涵盖了丰顺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文等方方面面的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本篇文章将详细阐述该《地方志》电子版的下载资源、其历史背景、内容结构、以及其在现代地方志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对这部《乾隆丰顺县志》的全面分析,本文不仅展示了它在地方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也探讨了数字化存档对学术研究的促进意义。最后,文章将总结该文献资料的重要性并推荐读者利用这一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术探索。
1、《乾隆丰顺县志》概述与历史背景
《乾隆丰顺县志》是清朝乾隆年间由地方志学者葛曙主编的地方志,全面记录了丰顺县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经济社会以及风俗人情等重要内容。作为清代的地方志之一,该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广东梅州市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
该志书的编纂始于乾隆年间,时间跨度较长。清代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大多由地方官员或学者主导,葛曙作为当时丰顺县的学者,深知当地文化历史的重要性,因此致力于这部地方志的编写工作。书中不仅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数据,还保存了丰顺县古老的民俗和社会结构,是了解地方历史的一项宝贵资源。
《乾隆丰顺县志》不仅是一本地方历史的记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多个方面,具有广泛的文化影响力。它的保存和传承,尤其是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以PDF电子版形式发布,为当代学者和普通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查阅渠道。
2、《乾隆丰顺县志》电子版资源下载
随着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纸质版的地方志已逐渐被电子版所取代。通过互联网平台,广东省梅州市《乾隆丰顺县志》全八卷首一卷的PDF电子版已被整理和公开,方便了更多的学者和历史爱好者进行下载和研究。
电子版的优势在于其便捷性和高效性。通过搜索功能,用户可以快速找到感兴趣的部分,而无需翻阅厚重的书籍。此外,PDF格式也便于跨平台分享和存档,对于无法接触到实物版的读者来说,电子版的普及无疑大大提升了资料的可达性。
需要注意的是,电子版的《乾隆丰顺县志》下载链接通常会有一定的访问权限,部分资料可能需要通过学术平台或相关机构才能下载。为了保障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建议读者在下载时选择信誉良好的网站或平台。
3、《乾隆丰顺县志》的内容结构分析
《乾隆丰顺县志》全书共分为八卷,其中首卷为总志,后续卷则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划分。每一卷不仅包含了丰顺县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还对当地的自然资源、民俗风情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首卷主要为该县的总览,包括县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行政区划等基本情况。该部分为整部志书奠定了基础,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丰顺县的地理背景。
后续各卷内容涵盖了丰顺县的政治制度、地方名人、重要事件、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当时丰顺县的社会面貌与文化特征。书中还列举了大量的地方文献、碑刻、传世之作等,为研究丰顺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4、《乾隆丰顺县志》在地方文化研究中的价值
《乾隆丰顺县志》不仅仅是一本历史文献,它还承载着丰顺地区的地方文化和民俗信息。通过对该志的研究,学者们能够深入了解清代及之前的地方社会结构与文化传承。
该地方志书的保存与发布,为地方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在学术研究中,地方志作为一类独特的历史文献,往往能够弥补其他史书中对地方细节的缺失。尤其是在探讨当地传统习俗、民间信仰、宗族文化等方面,地方志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现代的学者可以通过该电子版《乾隆丰顺县志》对丰顺历史进行深入剖析,甚至在较为特殊的领域,如地方语言、饮食文化、风俗节庆等方面,也能找到相关的详细记载。对于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总结:
通过对《乾隆丰顺县志》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不仅是一部地方历史的著作,更是一部充满历史、文化与民俗价值的典籍。该地方志的电子版发布,使得广大研究者可以便捷地访问这一珍贵的历史资料。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文化传承,这部志书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地方志作为地方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载体,它们不仅仅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社会活动的记录,也为后代提供了无价的文化财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地方志能够通过电子版的方式得到保存和传播,推动了地方文化的现代化传承。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