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八景图考》清光绪版文龄主修 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随州八景图考(光绪)文龄,蒙古正蓝旗人,贡生。清同治五年(1866年),以孝感知县迁任,同知衔署理随州事,主修《随州志》。八年(1869年)志成,作序。光绪初,又补纂《随州八景图考》一卷附于志末。
目录:
层楼映带
双水潆洄
祠落晚霞
池涵霁月
洪山积雪
白水翻银
神洞云封
仙城松秀
层楼映带
随城楼有五迎,薰门为最高。上建层楼,奉魁星像,光能四照以耀文明。南数里为汉东楼,即外城之正南门。遥相映带,气象万千。洵所谓迢递城,高百尺楼也。远有西南群山拱卫,西北河水环流。近则濠水前,横侧注脉络贯通。桥凡四分,跨其间,实为大道咽喉。尤属一州形势,两楼并峙,岂徒供登眺而壮观瞻哉!
自注:谓迎薰楼,汉东楼也.
双水潆洄
境内诸河唯厥与涢为最着。治北一百八十里太白山有厥水,出马迳合河店至刚家河合天河口,水而南。又大洪山北麓名泉数十泓,为涢水之源。沿山东去至城西两河口,与厥水汇而为一。波纹荡漾,曲折潆洄。诗人以厥涢双水绕城隅,识之更有浮桥数处以利行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岂虚语哉!至于帆樯上下,橹声与渔歌相应答,尤饶胜概。
自注:谓厥水,涢水也。
祠落晚霞
随东门外有随大夫季子祠,以季子言皆忠信不为楚诱。其贤之着于春秋者,彰明可考宜乎。荐馨香、陈俎豆其祠之妙景,天成也。值明月未升,夕阳初下,山光映照之中,樵子荷担而归,牧童扬鞭而返。迎面则赤城缥缈,当头则红树依稀,天半飞霞,直落祠前。真一副天然图画也。
自注:谓季大夫祠也。
池涵霁月
城西隅白云亭下有夜光池,好古者传为随侯得珠处。珠径盈寸,其色纯白,夜光可以烛室,历世称之。池水澄清,不涸不溢,讵非灵气之所钟乎?每当雨霁烟销,月出东山之上,波光掩映。夜色沉沉,上下凝辉,浑然无迹,实与月光之名恰相符合。天上月色可玩,池中月影可涵。池号月光是因月倍增其胜也。
自注:谓夜光池也。
洪山积雪
西南乡距治百三十里,有大洪山,广圆百余里,群山发脉皆由于此。其层峦叠嶂,峭壁悬岩,作雨行云,变幻莫测。即冷泉石迳之间,古寺疏钟之际,令人亦作世外想。而群峰耸立,非人迹所能到。当玉霰缤纷先于他处,而银沙灿烂积且经年,天上琼楼可望而不可及。积雪浮云端不于此益,见其真乎!
自注:谓大洪山也。
白水翻银
境内多岩,如月儿岩、观音岩皆有迹可考,而白水岩亦与焉,距城北二百里。山麓中一岩壁立,瀑布天半飞来,倒海翻江,建瓴直下,不舍昼夜,蔚然奇观。目见之而成色,耳听之而成声。对月彩以常清,晶莹比玉;映云华而并耀,皎洁如银。岩上玉皇阁,岩下东大寺,皆古刹也。
自注:谓白水岩也
神洞云封
西北乡厉山店,商贾云集,巨镇焉。俯视大河,舟楫往来之处,傍依翠麓,田原交错其间。有山蜿蜒而来,横亘西南一带,传为神农氏发祥之所。山半有祠,祠旁有洞,洞常有云出,时而云影灿烂,时而云气苍茫,变态无穷,谓非钟灵毓秀之可征欤!
自注:谓神农洞也
仙城松秀
随州南七十里善光山即仙城山,古传隋帝女仙城氏修静于此。有滴水岩、马騣岭、白牛池、响石堂诸胜,溪河环绕,似往已回。李青莲编注:李白,号青莲居士昔曾注意于此,细吟三十六曲水洄潆之句,可想见焉。山多松,秀甲一州,千林则月影重重,四面则风声谡谡,尤足供幽人之遥吟俯唱也。 自注:谓仙城山也.
县志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对县志中有关教育历史、学校发展等内容的研究,可以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湖北省《随州八景图考》清光绪版文龄主修 PDF电子版地方志是一本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的地方志书,体现了随州历史、文化及自然景观的丰富多样。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首先,介绍《随州八景图考》的历史背景及其在清代地方志中的重要地位;其次,探讨其文龄主修的文学特色及学术贡献;接着,分析该书的版本特征,尤其是清光绪版的珍贵之处;最后,详细论述PDF电子版的下载及其对现代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的作用。通过这些方面的探讨,本文旨在全面阐释该地方志的历史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意义。
1、《随州八景图考》的历史背景
《随州八景图考》作为湖北省地方志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随州地处湖北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随州八景的名声,源自于其八大著名景点的自然和人文之美,它们代表了随州独特的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随州八景图考》正是为了详细记录这些景点的历史、传说和文化背景,传承地方的历史记忆。
清光绪年间,地方志修订工作达到高潮,许多志书的编纂都成为了记录当地历史、地理、文化的重要工具。《随州八景图考》由文龄主修,体现了清代地方志的特点,尤其是在地方风貌、历史沿革以及民间传说等方面的详细描写,使得该书成为了研究随州历史的重要文献。
该书不仅涉及八景的自然景观,还包括了对随州地方人物、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记载,使其不仅仅是一本地理性的志书,更是一本富有文化深度和人文色彩的历史文献。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景点的文化和历史不断被后人传颂,成为研究地方历史的重要素材。
2、文龄主修的文学特色
《随州八景图考》由文龄主修,文龄是一位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清代地方志学者。他的学术思想注重实证,强调历史记载的准确性和地方风物的细致刻画。在修编《随州八景图考》时,文龄通过多年的考察和调查,将随州的历史、文化、风景等方面的资料汇集成册,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内容丰富、信息量巨大的地方志书。
文龄的文学风格在《随州八景图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书中对随州各大景点的描写,不仅关注其自然美,还挖掘了每个景点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故事。文龄的写作风格多为平实,但又不乏诗意,使得这本地方志充满了文学性,既具历史价值,又具阅读趣味。
在文学创作上,文龄不仅注重史实的准确性,还融入了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地方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志文学。这些作品的文学价值,不仅为历史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来源。文龄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清代地方志编纂的艺术成就。
3、清光绪版的版本特征
《随州八景图考》的清光绪版是目前流传下来的重要版本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清光绪年间,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地方志的出版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提升。光绪版的《随州八景图考》采用了当时先进的雕版印刷技术,纸质精良,印刷工艺也达到了当时的高水平。
清光绪版的《随州八景图考》不仅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还在字体、版式设计上融入了清代的传统文化元素,使得这本书在视觉和阅读上都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尤其是对随州八景的图文结合,使得每一个景点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为后代提供了详细的视觉与文字资料。
此外,清光绪版还保留了当时的注释和考证部分,给读者提供了更加详尽的背景信息和研究线索。这些考证资料为后期学者研究随州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让《随州八景图考》成为了研究清代地方志、历史地理、文化风貌的宝贵文献。
4、PDF电子版的下载与传播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纸质书籍逐渐转化为电子版形式,PDF电子版的《随州八景图考》无疑为学术研究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阅读与查找资料的途径。电子版书籍不仅保留了清光绪版的原貌,还便于在计算机、手机等设备上阅读和下载,使得更多学者和文化爱好者能够轻松接触到这本宝贵的历史文献。
PDF电子版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地方志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使得《随州八景图考》的研究和应用更加广泛。现代学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电子图书馆等平台方便地下载这部文献,从而为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电子版的传播也让更多的普通读者能够了解随州的历史风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此外,电子版的《随州八景图考》为其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数字化的过程中,书籍的原貌得到了永久保存,可以避免因长期保存纸质书籍而导致的破损和消失。这一举措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也为后代传承地方文化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总结:
《随州八景图考》作为湖北省重要的地方志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特别是其清光绪版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文龄主修的独特文学风格为这本地方志增添了不少艺术色彩,使其成为研究随州历史的珍贵资料。随着PDF电子版的出现,地方志的传播和保护进入了新的阶段,既方便了现代学者的研究,也使地方文化的传承更加广泛和深入。
总体而言,《随州八景图考》不仅是一本地方志,更是一本承载着随州历史与文化的宝贵遗产。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学术领域,也为文化的普及与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