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康熙大冶县志》十三卷 清陈邦寄修 胡绳祖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书名:康熙版大冶县志
地区:湖北省黄石市地方志
卷数:十三卷
作者:清陈邦寄修 胡绳祖纂
版本:清康熙22年[1683]刻本
格式:彩色PDF国图高清地址影印版
大小:53.11 MB
页码:301双页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志(康熙)陈邦寄修 胡绳祖纂PFD电子版地方志下载,清康熙十一年(1672),朝廷命天下修纂通志及各郡邑志。邑志报府,府志报布政司,布政司合各府志纂为通志。次年,大冶开修县志,县令谢鑅主持,乡官胡绳祖承担纂修任务。胡绳祖于明崇祯九年(1636)中举,尝任江南潜山知县,明清鼎革,归乡着述,是当时大冶的着名学者。他领首续修万历以来八十余年事,适吴三桂起事反叛,大冶亦有黄金龙等举兵响应,境内纷乱,致县志未竟全功,不能付梓,只存钞本,每逢上级征取,就命人誉抄一份。康熙二十二年(1683),三藩之乱初平,诏书再下,督催各地修纂通志,而县志、府志是通志之基础,非得完成不可。时任县令陈邦寄,字震庵,辽东辽阳人,顺治五年(1648)贡生。康熙十八年(1679)由浙江石门知县补授大冶知县,莅任五年,治绩灿然。他仍请胡绳祖领首,乡官余国榜、余国梅协修,生员周瑚、胡梦发、陈三策等参与。胡绳祖等即谢令未竟之绪,编缀勾稽,补所未备。此志续修,对户口之消长,田赋之盈缩,皆重新磨算;沿革、疆圉、山川、厄塞、土风、物产,一仍其旧;文辞之繁而无关者,则芟逸十一,前后之紊而未安者,则移易什三。又据《一统志》及《资治通鉴》《皇明通纪》增补有关内容。不数月而稿成,陈邦寄亲自过目,总裁润色,审定书稿。其时,邑人余国柱任江宁巡抚,亦正命人编纂通志,陈邦寄遣人赴苏,请余作序。全志含卷首一卷,正文十二卷。卷首包括余国柱、胡绳祖、陈邦寄所作序,胡绳祖所作后序,余国梅所作跋文,并收录了旧志序文。康熙县志改人品志为人物志,分秩官志为秩官志、宦迹志,将寺观庙类由附录移入建置志,增加了治忽志、选举志、艺文志、逸事志等内容,其篇幅是嘉靖县志的三倍。与前此相比,这是大冶最完备的一部县志。
总的来说,地方志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料和文化遗产,对于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地方文化交流与互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方志的编纂和传播,可以增进人们对各地区历史文化的了解,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共同努力推动地方文化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湖北省黄石市《康熙大冶县志》十三卷是清代地方志的杰出代表之一,其编纂工作由陈邦寄修、胡绳祖纂修,记载了大冶县自古至清代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地理资源、名人轶事等内容。作为一部地方志,《康熙大冶县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了解大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电子版PDF文档的发布使得这部珍贵的史籍更加便捷地传递给公众。本文章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湖北省黄石市《康熙大冶县志》十三卷 清陈邦寄修 胡绳祖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的意义,探讨这部地方志的历史背景、编纂意义、下载和使用方式等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了解。
1、《康熙大冶县志》的历史背景
《康熙大冶县志》是清代地方志之一,成书于康熙年间,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大冶县位于湖北省黄石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境内出产丰富的铁矿资源,历来为中国古代的重要产铁地区之一。这些资源不仅推动了大冶县经济的繁荣,也影响了当地的文化发展和社会变迁。
这部志书的编纂历时多年,由清代名士陈邦寄主修,胡绳祖协助纂修。它不仅详细记录了大冶的地理、风俗、历史人物,还反映了清代政府对地方的治理情况。志书的内容全面细致,记载了大冶县自古至清代的多方面情况,为后人研究地方历史、社会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在《康熙大冶县志》诞生之前,大冶县经历了多次历史变迁,其历史与地理背景复杂多样。因此,陈邦寄与胡绳祖在编纂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地方口述和实地考察,确保了志书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为地方志的编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模式,也对后来的地方志编写产生了深远影响。
2、《康熙大冶县志》的编纂意义
《康熙大冶县志》不仅是一部地方志,更是当时学术研究与地方治理的结晶。它的编纂工作体现了清代政府对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视,展示了当时对地方志编纂标准的追求。作为一部地方志,《康熙大冶县志》详尽记录了大冶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风俗民情、名人事迹等,为地方历史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部志书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它不仅保留了大量地方文化的细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对于研究清代历史和地方文化的学者来说,《康熙大冶县志》无疑是一部极为重要的参考文献。通过阅读和分析志书中的内容,学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大冶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演变和文化特征。
在编纂过程中,陈邦寄和胡绳祖还特别注重文献的广泛搜集与校对,力求避免遗漏重要资料。这使得《康熙大冶县志》不仅成为研究大冶历史的必备工具,也为地方史学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具有了较强的时代价值和学术价值。
3、PDF电子版的发布及其意义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纸质文献面临着保存困难和查阅不便的问题。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能够轻松访问《康熙大冶县志》这部珍贵的历史资料,PDF电子版应运而生。这一数字版本的发布,为地方志的传承和推广提供了新的途径。
PDF电子版不仅克服了纸质版在查找、存储和传递方面的种种局限,还能让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查阅。这对于有研究需求的学者、历史爱好者以及地方政府工作人员来说,极大地方便了使用和学习。同时,电子版的发布使得这部重要文献得以跨越时空限制,广泛传播。
对于地方志的数字化工作来说,《康熙大冶县志》的电子版发布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它不仅推动了古籍数字化进程,也为今后更多地方志书籍的数字化提供了经验与借鉴。这种方式的推广,不仅提升了地方文化的影响力,也为古籍的保存与保护开辟了新天地。
4、《康熙大冶县志》的下载与使用方式
目前,许多地方志书籍都已被数字化并发布为PDF电子版,方便公众下载和使用。要获取《康熙大冶县志》十三卷的PDF版本,用户可以通过多个渠道进行下载。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官方网站或地方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平台,这些平台通常提供免费下载或按需购买服务。
对于想要深入研究《康熙大冶县志》内容的用户,下载电子版不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使得他们可以使用搜索功能快速查找相关信息。电子版通常具备全文检索、书签标注等实用功能,帮助读者更高效地使用这部志书。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PDF电子版的发布使得该书更易于获取,但在下载和使用过程中,用户应注意版权问题。若有需要,部分平台可能要求用户进行注册或支付相应的费用,以支持后续的数字化工作和志书的维护。
总结:
《康熙大冶县志》十三卷作为清代地方志的重要作品,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陈邦寄和胡绳祖的编纂工作,这部志书记录了大冶县从古至今的风貌,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当地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资料。随着电子版PDF的发布,这部地方志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让更多的人能够轻松查阅和研究。
总的来说,《康熙大冶县志》的数字化与下载,极大地促进了地方史学研究的发展,同时也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开辟了新的途径。对于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这部志书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