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光绪常山县志》六十八卷 李瑞钟修 朱昌泰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浙江省衢州市《光绪常山县志》六十八卷 李瑞钟修 朱昌泰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浙江省衢州市《光绪常山县志》六十八卷 李瑞钟修 朱昌泰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插图1

浙江省衢州市地方志,光绪常山县志,六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瑞钟修,朱昌泰纂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李瑞钟,常山县知县。此常山县志为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全书六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卷一至九为地舆志,卷十至二十为建置,卷二十一至二十三为风俗志,卷二十四至二十八为食货志,卷二十九至三十二为学校志,卷三十三至三十五为礼秩志,卷三十五为职官志,卷三十七至三十九为政绩志,卷四十至四十六为选举志,卷四十七至六十二为人物志,卷六十三至六十五为列女志,卷六十六至六十八为艺文志。为志十二,子目七十。常山虽偏辟,立治较早,自明成化已有志,清自顺治、雍正、嘉庆又修三次。常山为东南要塞,形胜兵防两卷,应详为记载,然此常山县志则从略,为其不足处。

常山县档案馆珍藏的清光绪十二年《常山县志》,属保存最为完整和全面的线装原版常山古县志。该县志由当时的常山知县李瑞钟重新修辑,于光绪十二年(1886)成书。此县志综合记载了常山自嘉庆后七十余年的时世变迁、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情况,共25册,系衢州地区六大着名方志之一,亦是了解常山和研究常山最有价值的一部县志。

常山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越国姑篾之地,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置定阳县,县治设在前定阳乡三冈(今何家乡钱塘村),属会稽郡,从彼时算起,常山县已有1800年的建县史。三国时改属东阳郡。隋大业三年(607)并入信安县(治所在今衢州市区)。唐武德四年(621)分婺州于信安置衢州,并分置须江、定阳2县,定阳县治仍在定阳乡三冈。武德八年(625),定阳县并入信安县,属婺州。唐咸亨五年(674),分信安县地置常山县,县治设在前常山乡(今招贤镇之古县、古县畈一带),以常山为名自此开始;唐广德二年(764),县治迁至旧县治西40里常山镇巡检司(今县治所在地)。此后,常山县域基本不变,一直隶属衢州。宋元明清沿袭旧制。

常山素有修纂县志的优良传统,其中明清两朝八修县志,现存万历(顺治增刻)、康熙、雍正、嘉庆、光绪等五部常山旧志。李瑞钟(生卒年不详)系光绪十二年《常山县志》编修者,是清代安徽石埭监生。光绪七年(1881)任常山知县,光绪十二年主持编修了光绪版《常山县志》。此志除卷首和卷末杂记之外共分12个分志68卷,分志包括地舆志、建置志、风俗志、食货志、学校志、礼秩志、职官志、政绩志、选举志、人物志、列女志、艺文志等;县志序言、凡例、图、志、传、录等一应俱全、结构严整,而且广收博采、资料丰富。

各卷之首标一总序,各目之下又列小序。之所以采用这一编修方法,是因为有利于读者领会内容及修纂者的编辑思想。李瑞钟在《凡例》中说,雍正二年(1724)由知县孔毓玑修辑的《常山县志》纲总有序,目有小序;而嘉庆十八年(1813)由知县事陈珄修辑的《常山县志》,目与纲混。故选择仿孔《志》修辑新县志,纲和目下分别都赋序。这样十二个分志,目统于纲下,依类分载,一目了然。本志书卷首设图说部分,详尽地描绘了当时常山县总图、缰时图、城池图、县治图、学宫图、书院图、城隍庙图、石门佳气等十大风景名胜图,甚至卷三十一的礼器也以图示,并附舞谱、乐章。因此,图绘成为该志书的一大特点。李瑞钟还将学校单列一卷,体现对教育的重视。

光绪十二年为此志写序的在任尽先补用道知衢州府事、前京畿道监察御史刘国光说,三衢据浙之上游,因此修郡志之事不敢落后于他郡。随即函告五属,集贤士大夫,询谋而荟萃之。他没想到,常山的李瑞钟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新修常山县志的工作,因此特地为其赋序。此外,本志还附十二篇原序,分别是傅良言、王尚廉、詹莱为明万历《常山县志》写的序;王明道为顺治《常山县志》写的序;杨溁为康熙《常山县志》写的序;靳树德、孔毓玑、李国祥为雍正《常山县志》写的序,以及富忠阿、那英、李文熊、陈珄为嘉庆《常山县志》写的序。

为此志写序的(光绪十二年)二品荫生花翎三品衔分巡金衢严道兼管水利事联绶认为,由李瑞钟修辑的《常山县志》凡沿革兴废、醇浇利弊、姓氏年月、艺文碑记等,都书写得非常详实。常山为两浙门户,自古以来用兵者大多由此出,如今时局艰难不安全,常山扼塞据要,有守土职责。李瑞钟能在这个时候抽出时间来修志,留心时务,细心观察山川地理结构,考察道路滩涂以及一些重要地点,绘制成图并一一记载下来,不负自己的为官之责和百姓的厚望。

光绪《常山县志》中的《凡例》明确指出该版本与之前雍正版本以及嘉庆版本的不同点,特别标注增补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让读者或查阅资料者对该志书的特点以及大致体例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便于查找相关内容。

附此志凡例:

一、纲目分明,方有提挈。孔《志》纲有总序,目有小序。陈《志》目与纲混。兹仿照孔《志》,纲、目各系以序。纲凡十二,目统于纲,依类分载,庶一览了然。

二、分野,天官家言,固多浮泛,要当撮举大要。立为图说,冠诸疆域各图之首,以备一格。

三、田赋,前志核算未清,悉依《赋役全书》更正。

四、旧志阙者,稍增之。地舆,增星野、兵燹。建置,增道路。职官,增循政。人物,增理学。列女,分节孝、节烈、贤母,而以烈女、贞女、孝女、孝妇附。征辟统于选举。封爵附于职官。职官以名宦冠,人物以乡贤冠,先所重也。食货先于学校,养而后教也。书目改经籍,冠于艺文,尊经史也。

五、旧志名宦有传,乡贤无传,今补之。其无事迹可考者,仍书其名以待补。

六、乡贤、名宦,已载前志者,悉仍其旧。其陈《志》以后须是题请,业蒙俞允,方准入传,以昭郑重。

七、陈《志》寓贤与人籍混载,今改流寓为寓贤,人籍附后。

八、列女附仙释后,此志家通弊。孔《志》以维孝义之后,识见高出寻常万万。第列女名数、事迹甚繁,不若另立一门,于法尤密。

九、书有图说,如人有眉目。有图无说,眉目不分。今图各系说,以便详览。内增星野、书院二图,其他祭器、乐器,分载各门。

十、孔《志》参考者为球川徐蛰庵文孙景彦烈,访辑者为詹元殡、郑世球、詹锡嘏诸君之力居多。陈《志》考订者为学博张惺哉巽、傅觉轩廷机,俱见陈《志》凡例。此次分纂诸君,悉载姓氏目录,不赘此中。

十一、旧志失考者甚多,如邵佐周系康节长子;伯温八世孙讹称四世;伯温长子溥讹称次子浦;金辉、金玉铉,皆举经明行修,讹称举乡闱,今悉改正。又陈《志》载,徐襄愍靖康元年殉难。按:是时,二帝未北狩,高宗未立,陈东、欧阳澈亦未死,则邀金归路之语与二帝两生之句,何自而传?今依古墓碑及徐氏旧谱改正。其余错乱,不可枚举,悉为改正。

十二、陈《志》在局诸君祖若父侭有可传,当时仿照参藩詹公避嫌不载之例,仅识其名于凡例。如姚士宏、徐橚、詹兆麟、汪文隆、璩之璧、汪度、徐瑞龙、徐淮、詹志元、袁应春、詹星文诸公,其有事迹者,今悉补入各传;其无事迹,仅传文辞数篇者,录入《艺文》。其事迹、文辞俱无可考者,仍识其名于此。此次采访,得之舆论,允协乡评,不拘旧例。若再仍前不录,必至淹没不传,久且真伪不辨,百弊丛生。

十三、艺文首经籍,次文集,次诗赋。不录诰命,重朝章,以别乎宗谱也;不录行述,昭公义,以别乎家传也;不录诗余,严文律,以别乎曲谱也。

县志的编纂是对地方历史的珍贵记录。记录了该县的历史沿革、重要事件、名人事迹等,为后人了解地方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浙江省衢州市《光绪常山县志》六十八卷 李瑞钟修 朱昌泰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浙江省衢州市的《光绪常山县志》是清朝时期地方志的重要文献之一。由李瑞钟修订、朱昌泰纂写,这本志书涵盖了常山县的历史、地理、文化、民生等各个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纸质版地方志逐渐转化为电子版,使得更多的研究者与读者可以方便地获取相关资料。本文将通过四个方面详细探讨《光绪常山县志》的PDF电子版下载的意义和价值,具体包括其历史背景、内容结构、修纂过程及电子版的作用。最后,结合《光绪常山县志》的特点,本文将总结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1、《光绪常山县志》的历史背景

《光绪常山县志》是清代地方志中的一部经典之作,修纂工作始于光绪年间。这本志书不仅承载了常山县悠久的历史,还记录了该地区的地理特征、人口、经济以及风俗等方面的内容。常山县地处浙江衢州,其地理位置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这本地方志的编写不仅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地方行政管理的一部分。

当时,常山县经历了多次政治和社会变迁,因此《光绪常山县志》的修纂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清朝末年,社会动荡,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常山县和其他地方一样,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动乱。志书的编纂正是在这样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进行的,体现了地方政府对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录的重视。

《光绪常山县志》不仅是一部地方性文献,它还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学者们通过这本志书,不仅能够了解清代常山县的社会面貌,还能够深入探讨该地区的文化、经济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历史演变。

2、《光绪常山县志》的内容结构

《光绪常山县志》共有六十八卷,内容覆盖了常山县的方方面面。志书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部分:历史沿革、人物传记、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等。每一部分都详细记录了常山县的历史发展与民众生活,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历史沿革部分,志书详细叙述了常山县的历史变迁,从古代至清代的政治、军事、行政等方面的变化。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常山县的历史轨迹,及其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人物传记部分记录了常山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包括政治人物、文人雅士、商界精英等。这些人物的事迹为研究地方文化、风俗乃至社会结构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光绪常山县志》的修纂过程

《光绪常山县志》由李瑞钟修订,朱昌泰纂写。修纂过程历时多年,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修纂这类地方志不仅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还需要大量的地方文人参与。李瑞钟和朱昌泰不仅在文字和内容方面作出了精心安排,还对志书的结构、格式进行了细致的调整,以确保其学术性和实用性。

修纂《光绪常山县志》的过程中,李瑞钟和朱昌泰面临着不少挑战,尤其是在资料收集方面。地方志的修编需要大量的史料支持,而常山县在当时并没有足够完善的档案系统,许多历史资料也在战乱中遗失。因此,修纂人员通过口述历史、地方文人以及相关的历史书籍来弥补这些空缺。

此外,修纂工作还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尽管清朝末年政局动荡,但地方志的修编工作仍在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地方政府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光绪常山县志》的修订不仅是对常山县历史的整理,也反映了清朝晚期地方志修订的一种传统和理念。

4、电子版《光绪常山县志》的现代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纸质地方志逐渐转变为电子版,这为研究人员和普通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访问方式。电子版《光绪常山县志》的推出,不仅使得志书的传播更加广泛,还为现代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电子版,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阅这本历史文献,极大地提高了其使用的效率。

电子版《光绪常山县志》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便捷性和易于保存的特点。纸质版地方志由于保存环境的影响,往往会受到虫蛀、霉变等自然因素的侵害。而电子版则避免了这一问题,不仅能够永久保存,还能通过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数据的更新和优化。此外,电子版还可以通过搜索功能,帮助读者快速找到所需的资料,极大提升了阅读和研究的效率。

电子版的推广还促进了地方志文化的普及。地方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地方历史、民俗和文化,电子版的普及使得更多人能够接触并学习这些知识,帮助现代人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地方文化。

总结:

通过对《光绪常山县志》电子版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部地方志不仅在历史研究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其电子化的转型也为现代学术研究提供了便捷的工具。电子版的《光绪常山县志》使得更多的读者能够轻松获取这部珍贵的历史文献,为地方历史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总之,《光绪常山县志》作为一部地方志,它记录了常山县的方方面面,是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随着电子版的发布,它的价值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对于研究地方历史、民俗文化的学者和普通读者来说,电子版《光绪常山县志》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宝贵资源。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4 有需要联系v;hx-hx4 有需要联系v;hx-hx4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古籍收藏网古籍收藏网
易学资料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