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解州芮城县志[清乾隆版]十六卷 言如泗修 莫溥纂PDF高清版影印本下载 ![山西省解州芮城县志[清乾隆版]十六卷 言如泗修 莫溥纂PDF高清版影印本下载插图1 山西省解州芮城县志[清乾隆版]十六卷 言如泗修 莫溥纂PDF高清版影印本下载插图1](data:image/svg+xml;base64,PHN2ZyB4bWxucz0iaHR0cDovL3d3dy53My5vcmcvMjAwMC9zdmciIHdpZHRoPSI3NDciIGhlaWdodD0iNDUxIiB2aWV3Qm94PSIwIDAgNzQ3IDQ1MSI+PHJlY3Qgd2lkdGg9IjEwMCUiIGhlaWdodD0iMTAwJSIgc3R5bGU9ImZpbGw6I2NmZDRkYjtmaWxsLW9wYWNpdHk6IDAuMTsiLz48L3N2Zz4=)
地区: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地方志
书名:乾隆解州芮城县志
卷数:全十六卷
作者:清言如泗修 莫溥纂
版本: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
格式:据原书原貌彩色影印 高清PDF电子版下载
类型:中文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下载
大小:27.44 MB
页码:228双页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地方志,王凝(1683—1745),字敬一,号南轩,祖籍山西省平定州城东南营人,生于书香世家,受祖辈家风家训的熏陶和平定古州尊师重教、崇尚文化的影响,自幼苦读诗经,明理大义,胸怀抱负。康熙五十年(1711),28岁的王凝太原乡试科考中举;康熙五十二年,进京赶考殿试名列第三甲,中试进士。康熙五十八年,王凝授清廷内阁中书职衔。雍正二年(1724),特授宗人府主事;雍正四年,擢礼部仪制司、户部云南司、礼部精膳司员外郎、郎中,是年底,受雍正帝引见,出授四川省成都府知府,年仅43岁。之后,授陕西分巡榆葭兵备道道台,擢任提刑按察使司副使兼摄榆林府知府。乾隆十年(1745),卒于榆林任所,享年62岁。由于他执政有方,政绩斐然,送行的平民百姓沿途哭泣告别,吊祭不绝,并将其牌位供奉于榆林“名宦祠”,倍加敬仰爱戴。清代重臣、着名学者纪昀,专门为其写下墓志铭,盛赞其一生的功德。
王凝在陕西为官期间,人脉和谐,政声卓着。面对社会中出现的大量民生问题,王凝深入体察民情,为民请命,果断采取举措,加以解决。如,长期以来,陕西榆地无科第,他上任后便着手“立书院、修泮宫、延师教课、仍请另设木子号中额(指举人考试名额)”,从此,榆地首开科第之举,为培养境边地区人才奠定了基础。对“秦、晋沿边多私食,蒙古盐犯法者众”的问题,他利用分巡道兼兵备衔的职权,秉公执法,查办盐务,并直言极谏,主动上书建议:“秦延榆路、晋境边十八州县”,一律由官府从蒙古集中购盐,再分销到河东等地民众手中,此办法的实施,使民众食用蒙古私人贩卖之盐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严厉整肃了不法盐商。对秦河东境内遭遇特大旱灾的问题,他即下令:“所属开仓赈济”,救灾民于水火之中,又奏准郡属贫民北出郡界50余里,用于垦种荒地,以解决吃饭生存的燃眉之急。对潼关、陕州、榆林、宁夏、神木、绥德、米脂等地的一些不法商民,在驮运茶叶的贸易中,勾结当地行政官员,违犯法规,营私舞弊,盘验茶秤不严,不照例验引放行等问题,他于雍正八年(1730),顶住压力,毫不手软,直谏上疏陈奏雍正帝,实施整肃措施,革除积弊,适时“罢绥德州事周源抗远宪示竟不遵照验引放行之例,屡屡秤盘且将茶包拧库,阻滞商民不知意疑何为”,从此严加盘验茶秤,及时验放,使国家免遭经济损失……
王凝不仅为民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更令人欣喜的是,他还参与编修了雍正版《陕西通志》。雍正七年(1729),清廷敇各直省大吏纂辑本域通志。当时,王凝在陕西为官,“以副使任,任内改为榆葭道”。在筹备省府编修《陕西通志》工作班子时,专设监修、提调、编辑、采访、分编、订正、分校、收掌、校刊、绘图等多项职名,仅“采访”一职配备了各州、府、道三级20余名官员。其中,王凝以按察使司分巡榆葭道副使的身份被选中,专司志稿所涉各类资料的搜集和采编工作。雍正十三年,在陕西总督刘与义等人的主持下,集众手之力,纂修完成雍正版《陕西通志》(或名《敕修陕西通志》)。这部通志纪事止于雍正十年,是仿康熙本通志体例进行修正、勘误、补遗的,共100卷加卷首1卷,分32门类、178目。至乾隆中期,该志被《四库全书》收录,《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为“订古证今,详略悉当”之作。为现存明、清《陕西通志》中较为完整、卷帙浩繁、体量浩大、内容翔实、考证严谨、体例完备的一部地方文献记录。
在王凝精心教导和影响下,他的次子王执信、三子王执璧、五子王执蒲,均考取举人。后王执信被选拔为芮城县学教谕;王执璧被选为洪洞县学教谕;王执蒲先后被任命为壶关、繁峙县学教谕及太原府学教授等国职。三兄弟在晋地履职期间,不仅治学严谨、奉公敬业,而且钻研当地的历史典籍和历代志书,受到官方和教育界好评。乾隆年间,秉承父亲王凝在陕西的编志事业,王执信分别以生员、教谕的身份,参加了乾隆十三年(1748)《平定州志》8卷本和乾隆二十九年《解州芮城县志》两部志书的纂修工作;王执璧以举人身份,参加了乾隆三十四年《平定州志》10卷本的纂修工作;王执蒲分别以壶关县、繁峙县教谕的身份,参加了乾隆三十五年《潞安府志》40卷本和乾隆四十七年《直隶代州志》两部志书的纂修工作。
无独有偶,王执蒲在参与编写山西《潞安府志》《代州志》时,和父亲一样,职名同为采访者。王执信考取秀才不久,就参与乾隆十三年(1748)《平定州志》的纂修工作,到编修乾隆二十九年(1764)《解州芮城县志》时,已担当重任,成为这部县志的“总纂修”之一。
县志的编纂是对地方历史的珍贵记录。记录了该县的历史沿革、重要事件、名人事迹等,为后人了解地方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通过详细阐述“山西省解州芮城县志[清乾隆版]十六卷 言如泗修 莫溥纂PDF高清版影印本下载”,围绕该地方志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版本特点和数字化保存等四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芮城县志》这本地方志的重要性,并从其历史背景、版本特点、内容架构以及现代数字化保存技术等角度展开详细讨论。特别是在如今信息化时代,如何通过高清PDF影印本进行传承和保存,是本文的重点之一。通过这些分析,读者将对该地方志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1、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
《芮城县志》是清乾隆年间由言如泗修、莫溥等人编纂的地方志,包含了芮城县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人物传记等多方面内容。这部地方志是研究该地区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献,不仅对了解芮城县的地方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也反映了清代地方治理的特点。作为一部地方志,《芮城县志》对于学术界尤其是地理、历史、文化研究者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芮城县志》具体的编纂背景也彰显了清代对于地方治理的重视。乾隆年间,地方志的编纂成为了清朝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全面了解并记录各地的历史文化。这一工作不仅有助于国家对地方的管理,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芮城县志》成为了芮城县历史文化的代表性作品。
此外,这本地方志的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历史记录的精准性上,还在于它所承载的地方特色。无论是对乡土风情的描写,还是对本地著名人物的传记,都展现了芮城县丰富的地方文化。这些内容对于后人研究地方史、民俗学等领域,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2、版本特点与学术价值
《芮城县志》的清乾隆版是该地方志最早的版本之一,这一版本在历史学者的眼中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乾隆年间的地方志编纂,遵循了严谨的史学编纂原则,因此该版本被认为是最为经典的版本之一。在版本的传世过程中,《芮城县志》经历了多次印刷和修订,但清乾隆版仍然保持着它最为权威和原始的面貌。
清乾隆版的《芮城县志》对地方历史的记录十分详细,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各个方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其中对当地名胜、风俗的记载,展现了乾隆时期对地方的深入了解和关注。这些内容不仅是地方文化的浓缩,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学术界对于清乾隆版《芮城县志》的评价极高,许多历史学者、文化学者都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对于芮城县的历史学研究者来说,这本地方志是研究该地区历史、文化、社会风貌的必备文献之一。同时,作为地方志的经典之作,它的学术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
3、数字化保存与影印本意义
在信息化时代,数字化保存成为了传统文献保护的重要方式。《芮城县志》作为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其数字化保存尤为重要。通过将清乾隆版《芮城县志》影印成高清PDF格式,不仅可以有效保存这本地方志的原貌,还可以方便学术研究者和历史爱好者进行查阅和研究。
数字化保存的意义在于它可以避免原版文献由于年久失修、存放不当而导致的损毁。在高清PDF影印本中,原本的文字、插图以及排版得以清晰呈现,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版的历史信息。这对于学术研究和文献保存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面临着保存难题,数字化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此外,高清PDF影印本还能够通过互联网传播,使得《芮城县志》的内容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共享。无论是学术研究人员,还是地方志爱好者,都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这部历史文献的详细信息。通过网络平台的传播,这本地方志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芮城县的历史与文化,进一步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
4、影响力与未来发展
《芮城县志》不仅对芮城县本地的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整个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地方志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地方志的研究已经逐渐走向数字化、现代化的道路。《芮城县志》的高清影印本不仅促进了该地区历史文化的普及,也对地方志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未来,《芮城县志》可能会有更多的版本更新和补充,特别是在数字化保存和在线共享的背景下,地方志的影响力将得到更大的扩展。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地方志的研究和应用将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通过科技手段的辅助,地方志将不仅仅是静态的历史记载,它将成为一种动态的文化遗产,具有更大的传播和应用价值。
总的来说,《芮城县志》不仅是一部地方志,它更是一项文化遗产的承载体。无论是通过传统的纸质版,还是通过数字化保存,它都将继续为历史学者、文化爱好者以及地方政府提供重要的历史资料。
总结:
《山西省解州芮城县志[清乾隆版]十六卷 言如泗修 莫溥纂PDF高清版影印本下载》是一部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地方志,它通过详细的历史记录,反映了芮城县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数字化保存和影印本的出现,使得这部经典之作得以长久保存并广泛传播,推动了地方志研究的现代化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地方志的研究与传播将进一步扩展,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