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版《钦定满洲源流考》二十卷 阿桂 于敏中纂修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钦定满洲源流考》·二十卷,(清)阿桂、于敏中等纂修,乾隆四十三年奉敕撰。洪惟我国家朱果发祥,肇基东土。白山、黑水,实古肃慎氏之旧封。典籍遗文,班班可考。徒以年祀绵长,道途修阻,传闻不免失真;又文字互殊,声音屡译,记载亦不能无误。故历代考地理者,多莫得其源流。是编仰禀圣裁,参考史籍。证以地形之方位,验以旧俗之流传,博征详校,列为四门:一曰《部族》,自肃慎氏以后,在汉为三韩,在魏晋为挹娄,在元魏为勿吉,在隋唐为韎{韦曷}、新罗、渤海、百济诸国,在金为完颜部,并一一考订异同,存真辨妄,而索伦、费雅喀诸部毗连相附者,亦并载焉。二曰《疆域》,凡渤海之上京龙泉府、韎{韦曷}之黑水府、燕州、勃利州,辽之上京黄龙府,金之上京会宁府,元之肇州,并考验道里,辨正方位,而一切古迹附见焉。三曰《山川》,凡境内名胜,分条胪载,如白山之或称太白山、徒太山,黑水或称完水,或称室建河,以及松花江即粟末水,宁古塔即忽汗水,今古异名者,皆详为辨证。其古有而今不可考者,则别为存疑,附于末。四曰《国俗》,如《左传》所载楛矢贯隼,可以见骑射之原;《松漠纪闻》所载软脂蜜膏,可以见饮食之概。而《后汉书》所载辰韩生儿以石压头之类,妄诞无稽者,则订证其谬。至于渤海以来之文字,金源以来之官制,亦皆并列。其体例,每门以国朝为纲,而详述列朝,以溯本始。其援据以御制为据,而博采诸书以广参稽。允足订诸史之讹,而传千古之信,非诸家地志影响附会者所能拟也。
书前有乾隆四十二年八月上谕,次为阿桂等奏折、纂修官职名及凡例、目录等。据阿桂等人在奏折中称: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九日奉上谕,将建州沿革始基、古今地名同异详加稽考,编成一书,由乾隆帝亲定书名为“满洲源流考”。
本书共立四门,其中卷一至七为部族一门,记述满族源流:满洲发源于上古肃慎氏,历经汉三韩、魏晋挹娄、元魏勿吉、隋唐靺鞨至宋金完颜部,并论及索伦费雅喀诸部族的兴衰。卷八至十三为疆域一门,记东北历代沿革,凡是史册所载的诸城镇村寨都按原书方位用乾隆时的地理形势来考证。卷十四至十五为山川一门,记载黑龙江、松花江的发源及其流域,凡境内名胜都分条记载,今古异名的情况都详加考辨,对于那些古时有而着书时无法考证的就用存疑的方式附于篇末。卷十六至二十为国俗一门,广泛地引用典籍考辨了满族的骑射、饮食习俗以及女真族文字、官制的变化等,以表明满族淳朴的风尚源远流长。全书有许多满语词汇,是研究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的珍贵资料。
《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书着录,《简明中国古籍辞典》、《四库大词典》等书收录。
县志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县志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学者研究地方历史、民俗、文化等领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将深入探讨《钦定满洲源流考》二十卷这部清乾隆版的地方志,通过对其内容的分析与研究,展示了其在历史与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价值。本文首先会简要介绍该文献的历史背景与编纂过程,接着分析其在地方志中的独特地位,并探讨其对清朝历史研究的影响。最后,文章将聚焦于清乾隆版《钦定满洲源流考》的电子化版本,尤其是PDF格式的下载和传播,分析其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保存与共享意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详细阐述,本文将为读者呈现一部历史文献如何在现代得到再生与利用的全貌。
1、《钦定满洲源流考》的历史背景
《钦定满洲源流考》是清乾隆时期的一部重要地方志,编纂工作由阿桂和于敏中两位历史学者主导。该书以满洲民族的起源、演变以及社会文化为主要内容,全面记录了清朝满洲族的历史脉络。这部地方志的编纂起始于乾隆年间,恰逢清朝帝国的强盛时期,也是在民族文化自信逐渐增强的背景下进行的。
这部地方志的编纂背景是清朝统治者对于满洲历史、文化认同的迫切需求。在当时,清朝已经开始巩固对全中国的统治,而其满洲本族的历史与传统也成为了强化统治合法性的关键。通过这部志书,乾隆皇帝不仅希望记录满洲族的辉煌历史,还意在弘扬民族文化与自豪感。
阿桂和于敏中作为该书的主要编纂者,他们不仅具备深厚的历史学功底,还拥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通过他们的合作,《钦定满洲源流考》最终得以完成,并成为清代满洲族史的重要文献之一。该书被誉为是清朝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2、《钦定满洲源流考》的文化与学术价值
作为清朝时期的文献之一,《钦定满洲源流考》不仅具备极高的历史价值,还在文化和学术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其所涵盖的满洲历史与文化,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清朝初期乃至满洲族根源的重要资料。书中详细记载了满洲人的起源、习俗、政治制度等方面,体现了满洲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该书不仅为后代学者提供了研究满洲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还为清朝的民族政策、政治体制等提供了大量的证据。例如,书中对满洲氏族的分类与考证,为清代的族群研究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这部地方志是清代民族学、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来源之一。
此外,书中的诸多记载也为今天的民族文化复兴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在现代社会,随着民族文化认同的日益加强,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社会课题。《钦定满洲源流考》无疑为这一课题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持。
3、清乾隆版《钦定满洲源流考》的数字化与电子版传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文献的数字化已经成为文化保护与传播的重要手段。清乾隆版《钦定满洲源流考》作为一部历史悠久的地方志,其电子化版本的出现无疑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使用方式。PDF电子版的发布,使得这部文献能够以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方式进行传播。
通过PDF格式的下载,研究人员不再需要依赖纸质版本的文献,电子版的优势不仅在于其携带和存储的便利性,更重要的是能够进行快速搜索和检索。这对于那些需要深入挖掘某一历史问题或文化现象的学者来说,极大提高了研究效率。
与此同时,电子版的传播也极大地推动了这部地方志的普及与阅读。在数字化平台的支持下,任何人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方便地下载和阅读《钦定满洲源流考》。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清代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也能激发更多人对民族历史的兴趣与探讨。
4、电子版下载的版权与保护问题
虽然数字化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伴随着版权保护和知识产权等问题的讨论。作为一部清朝时期的文献,《钦定满洲源流考》虽然已经属于公共领域,但由于电子版的传播渠道不同,如何确保其版权不被滥用,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PDF格式的分享和下载过程中,非法复制和传播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对文献的合法使用构成了一定威胁。
因此,在进行该类历史文献的数字化传播时,相关机构应加强版权保护的措施。例如,出版电子版时可以采用数字水印、加密文件等技术手段,以确保文献的合法使用。此外,学术界和出版社也应加强对电子版下载平台的监管,防止非法下载的行为。
除了版权问题,电子版的质量保障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对于历史文献的数字化,需要确保其扫描质量,避免在转换过程中出现错误或丢失重要内容。因此,在数字化过程中,如何兼顾版权保护与质量保证,成为了各大图书馆和出版社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总结:
清乾隆版《钦定满洲源流考》作为一部历史与文化并重的地方志,不仅对于了解满洲族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后代学者提供了丰厚的研究土壤。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电子版的传播和下载进一步扩大了这部文献的影响力,使其能够为更多的读者所接触与学习。
然而,数字化传播也带来了版权保护、质量保证等方面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应重视文献的合法使用和保护。总的来说,《钦定满洲源流考》的电子化不仅有助于历史文献的保存与传承,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研究工具。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