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民国江湾里志》十五卷附刊一卷 钱淦纂修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上海市虹口区地方志,民国江湾里志,十五卷附刊一卷,钱淦纂修,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
清代的乡镇志也达到空前的鼎盛。乡镇志,是记载县以下一乡、 一镇、一村、一里、一场等情况的志书,包括乡志、镇志、场志、里志、巷志等。乡镇志始于宋常棠《澉水志》和沈平《乌青志》,元代基本沉寂,明、清恢复发展,并呈现出兴盛局面。乡镇志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山东运河沿线等经济文化发达地区。⑤乡镇志的体例有仿府县志,横排门类,纵贯叙述,也有因地制宜,灵活取舍,与府县志不尽相同。⑥乡镇志具有反映市镇的中心地位,注重记载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注意记载乡镇规模,反映市镇经济繁荣,多采稗说野史等特点。⑦乡镇志是地方志书类型之一,同样具有资治、教化、存史的功用。地方士绅大多热心乡镇志编辑。⑧下面,试以民国版《江湾里志》为例,了解清朝、 民国年间乡镇志的编修情况。
“江湾以虬江得名,遂以名镇,故又名小曲江”,⑨宋建炎四年(1130年),“韩世忠……中军驻江湾”。⑩从里志的记载中,我们知道江湾镇是一个有上千年历史的古镇。民国初,江湾属宝山县,“面积一百零七方里七分”,地“东西凡八里,南北凡二十一 里”之狭长形。民国八或九年,户数和人口数均比民国五年的“九千七百二十一”户和“六万五千五百四十九”口大幅增加,达到“户增为二万二千七百四十八,口增为十万十万四百六十八”的繁盛情况。
续修《宝山县续志》的宝山人士钱淦(字印霞)“感于征集文献之困难,于是有重修各市乡里志之举”,对《江湾里志》初稿“参互考证,详加厘定”后总纂成稿。《江湾里志》在民国前曾有过三次编修,从《江湾里志·艺文志·书目》中,得知清朝曾经编修过《江湾志》、《江湾续志》,但三次编修的志稿今均已散佚。
通过民国版《江湾里志》的序、跋,我们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到里志几次编修的情况。志稿有序七篇,除总纂钱淦作序外,另录入旧序六篇,分别为里志前三次编修时撰。旧序一,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里志始纂者之一李保泰(字邃菴)撰;旧序二,嘉庆十五年(1810年),侯守仁(字勖齐)撰;旧序三,道光六年(1826年),王坤(字犀台)撰;旧序四,道光八年(1828年),续纂者之一盛大镛(字砚巢)撰;旧序五,道光六年(1826年),章谦存撰;旧序六,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施锡卫撰。志稿后附跋二篇,分别为民国年间张宝鉴(字小兰)、沈鸣时撰写。
由旧序一,初略得知《江湾里志》始修情况。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里志始纂者之一李保泰(字邃菴)自序,其日:“周制万二千五百家为乡,有乡大夫掌之。其下为州长、族师、以及比长。道艺德行有书,贤能有书,当时载之,后世传之。小史掌邦国之志者是也。 吾吴之有江湾,犹沧海一粟,太仓秭米而已。然总其广轮之域,户口殷繁亦几及万家。自宋、元、明相继以来,寂寥千载,罔可指数, 岂其地果荒僻与记载失传,文献鲜征,忽焉如飘风之过耳,声销迹灭与无何有之乡者,盖不知几几矣,宁非生是地者之责欤”。文中, 我们看到了中国修志的传统,也看到了传统士大夫的责任。所以,“江湾之有里志,创始于李邃菴先生”,其“念里中向无志书,悉心采访”, 与李大智(字香坪)共同“就见闻所及,援笔记之”,“其所着述皆存而不论,论而不议,以待后人之采择,实为吾乡志书之嚆矢焉”。然, 初修的六卷志稿未刊行,且“阅二十年而稿几散佚”,于是,有了嘉庆、道光年间的里志续修。
第二次续修《江湾里志》,留下了4篇旧序。撰写旧序的时间跨度为从嘉庆十五年(1810年)至道光八年(1828年)。从序文中我们知道, 续纂者盛大镛与李成凤(字少坪)在30年时间中,三易志稿。第一稿, 借得李保泰的江湾、殷行合一的《江湾里志》“草字钞本”,“恪遵门类” 地将乾隆甲午(1774年)以后的情况“续之”;第二稿,“乾隆六十年” (1795年),江湾里“按镇设厂”办赈,“分领乡图,官为定之,则界限可据”,故将志稿“门类稍增损”,并“分合”调整;第三稿, 因殷行已于乾隆甲寅(1794年)分厂,将殷行之内容统写在江湾志之中,“无论名物、沿革,依次夹叙”,以为不妥,遂“另定目录, 附于卷末”。三稿后,“原六卷,今八卷”的里志质量已经大有提高,故传世已必然。如,知宝山县事中州王坤日:“公余呈手辑《江湾志》 钞本阅之,若网在纲,有条不紊,兼史家才学识三者之长,心甚嘉之”, 续修者之一“砚巢尊崇前哲,购求遗稿,录其已志,而增其未志, 与同学之士上下议论,损益惬心,屈指逾三十年,而书已成帙矣”, “砚巢又虚怀佩服,不惮其严,而乐于易稿,以为一方有用之书”, “期于必传者乎”。难能可贵的是,宝山县学司训铜陵章谦存对续修的志稿提出批评,认为志稿存有七处不妥,希望修志者能“辨之”。 其日志稿“今日以言代图,有诵训无土训矣,此无图当校者一也”;“今且忽讳忽不讳,愚谓正当傲序、传之例,则全书可以无讳,此体例之当校者二也”;“今者班固之时,非史迁之时,仕迹所陈,又非有丙、魏、龚、黄而顾循史迁之旧,不亦慎乎?此先后之当校者三也”; “今以学行名其目,意本文学、德行二科以立名,非徒古今史之所无, 即圣门高弟已不能兼,且日学行既游、夏兼曾、闵矣。又立孝义一 门,不且赘耶?此名义之当校者四也”;“今之所称孝义者,是曾参与卜式同传矣。此大小之当校者五也”;“以今学行言,严先生乃一 代大着述家,视商文毅、薛方山诸君且过之;而顾与试风檐诸君比并声价,岂不冤乎?此位置之当校者六也”;“欲誉反毁,正漂杵之论。 此文义之当校者七也”。续纂者盛大镛与李成凤30年时间中,三易志稿,体会其中之艰难,盛氏日:“自有事于《江湾里志》至于今, 统计前后垂三十年,稿凡三易”,“稿虽三易,自信綦难。三十年中, 前徽既远,旧雨仅存”,“自顾残生,衰朽日甚,益怆然于此事之不可延缓矣”。此时,续修稿距乾隆年间初修已有50余年,“耗三十年之心力始得成书”的续稿“特以频年祲歉,物力艰虞,未克付梓。 嗣经道光壬寅、咸丰癸丑及庚申三次兵燹,几致散佚,幸获保存”。 续修的八卷志稿虽未刊行,经过几次兵燹,竟也保存下来。面对逃过劫难的志稿,民国人士张宝鉴发出“殆有神灵为之呵护欤”的感叹。
由旧序六,我们得知第三次续修志稿的情况。同治(1862-1874) 年间,乡人陆星发“虑孤本久而失传,别钞副本,并采访道光以来事实增入各门”,乃再续纂志稿成10卷。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施锡衔为第三次编修的里志序日“时局变迁,今昔殊异,此皆盛君着书时所未及逆料者也,而旧德先畴之未泯,遗闻轶事之所留,犹幸有是书焉,为之掩卷低徊而不置”。故第三次编修的10卷志稿“仍以款绌不果刊”。
民国十年(1921年),曾续修宝山县志的钱淦认为《江湾里志》 经过三修,“体例盖已略备,然大率辗转传钞,未有刊本,考古者辄引为憾事”。“昔不过三里之市场”之江湾,“今则自镇以南,马路日增,星罗棋布,商埠之发展,直与上界联为一气,无区域之可分, 繁盛殆甲与全县。以故物质上之文明进步,政教风俗上之递嬗变迁, 较之他市乡尤多特殊之点”,所以,江湾志虽已三修,此时再修时“秉笔者未可墨守成例,畸重前规,详古略今,斤斤于人文之一部,与夫轶事遗闻而已也”。总纂钱淦经过四个月的“参互考证,详加厘定”, 15卷71目志稿既成。
民国十二年(1923年),张宝鉴日:“《江湾里志》草本于己未编辑完竣送局,蒙总纂钱君印霞首先纂定成书,讵意未及排印,而钱君捐馆,兹由本乡取回,筹款排印,附录辛酉、壬戌二年事略, 以保存地方文献云”。民国十三年(1924年),《江湾里志》经过“校勘讹夺”后刊行。
《江湾里志》刊行的15卷志稿分2册,分卷列目。卷首有江湾乡图、江湾镇街道图,序7篇,编辑人员题名录,目录,凡例。中分卷一舆地志,设建置、里至(面积附)、户口、村廛、图圩(乡都附)5目; 卷二水利志,设河渠、治迹(民浚附)2目;卷三财赋志,设田赋(徭役附)、盐法、货物税、杂捐税、附税、特税、公款公产、洋商年租8目;卷四礼俗志,设风俗、褒扬(旌表、乡饮宾、重游泮宫附)、 寺庙、祠宇、教会5目;卷五实业志,设农业、工业、商业(商埠附)、 物产(赛会附)、农商会5目;卷六教育志,设书院(义塾附)、劝
学员(学务委员附)、乡教育会、学校(毕业人员、教育人员附)4目;卷七交通志,设陆道(马路、铁路、电车路附)、市街、桥梁、航路(航船附)、邮递、电信6目;卷八兵防志,设兵制、营署、墩泛、 团防、武略5目;卷九警务志,设警察、消防、卫生(禁烟附)3目; 卷十救恤志,设善堂、救助、恤亡、灾赈4目;卷十一选举志,设科贡(庠生附)、仕进、封赠、袭荫、公职、勋奖6目;卷十二人物志,设贤达、孝友、忠节、文学、德义(义耆附)、隐逸、艺术、 游寓、方外、烈女10目;卷十三艺文志,设书目、金石2目;卷十四名胜志,设古迹、园林、第宅(会馆附)、冢墓4目;卷十五杂志,设祥异、轶事2目。卷末附刊民国十年至十三年事略,并有跋两篇。
江湾四次修志,自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至民国十三年(1924 年)历时近150年,志稿篇幅从6卷、8卷、10卷至十五卷,修者“网罗放矢,参考旧闻,举凡所闻所传皆存而不论,论而不议”,“屏斥是非好恶之观,一言一行、一因一革”,“撷其英华而录之”,使“览者不仅恭敬景行,且知警畏”。“是志虽系乡里小志,但有既懂经济又曾从政的大方之家主纂,因而门类齐备,内容充实、地方特色明显。因民国前里志即有三修,故资料比较丰富、翔实,所谓‘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当今整理《江湾里志》的颜小忠对该志评价较高。
通过对该《江湾里志》序跋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士绅文人修志的传统,也看到了编修一部传世良志的漫长过程,更看到了几代修志人的付出与努力,即便是编修一部乡里小志。这种小志的编修过程实乃一种提醒,即当今修志任重而道远。
县志的编纂是对地方文化传统的珍视和传承。通过对地方文化传统的记录和整理,县志体现了人们对本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意识。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To create a 3000-word article based on “Download PDF Electronic Version of ‘Republic of China Jiangwanli Chronicles’ 15 Volumes with 1 Supplemental Volume Compiled by Qian Gan in Hongkou District, Shanghai,” here’s how the structure and content would look:
—
摘要:Explore the rich historical tapestry of Hongkou District in Shanghai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Republic of China Jiangwanli Chronicles,” spanning 15 volumes with an additional supplement meticulously compiled by Qian Gan. This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significance, content, accessibility, and impact of this electronic version, shedding light on the district’s cultural heritage and scholarly contributions.
1、地方志的历史价值
上海市虹口区《民国江湾里志》的出版不仅仅是文献的汇编,更是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这部地方志通过详实的记载,展现了江湾里地区在民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面貌。首先,地方志作为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记录了江湾里的城市发展历程和社会变迁,为后人揭示了上海早期城市化进程中的细节和特色。
其次,通过对地方志中的具体篇章分析,可以深入理解民国时期上海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及其变化规律。例如,地方志中对于地方宗族、行会组织、居民生活习俗的描述,不仅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也为理解上海城市文化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材料。
最后,地方志的出版和电子化使得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源更加易于获取和利用,为广大研究者和公众探索上海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2、内容概述与特色
《民国江湾里志》十五卷附刊一卷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详实性著称。从地理环境到社会制度,从民生百态到风土人情,地方志全面记录了江湾里地区的方方面面。首先,志书详细描述了江湾里的地理特征及其对当地发展的影响,包括江湾里地区的自然地貌、水系结构以及气候特点。
其次,地方志中对江湾里的社会组织和行政管理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揭示了当时上海城市管理的具体运作模式和制度特色。此外,志书还特别关注了江湾里的文化教育发展,详细记录了当地的学校、书院及其对当地文化传承的贡献。
总之,地方志以其内容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为研究者提供了深入了解民国时期江湾里社会生活的窗口,同时也丰富了上海历史文化研究的资料库。
3、电子版的推广与利用
《民国江湾里志》的电子版出版,不仅延续了传统纸质版本的优秀内容,更加强了其在数字时代的应用价值和普及程度。首先,电子版地方志通过网络平台的发布,极大地扩展了志书的传播范围,使更多的读者和研究者可以便捷获取相关历史资料。
其次,电子版地方志的特点在于其便捷的检索功能和跨平台的应用能力。通过全文搜索和数字化索引,研究者可以快速定位和获取所需信息,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和成果质量。
最后,电子版地方志的数字化处理不仅保留了原始文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还通过多媒体技术增加了用户的阅读体验,使得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分享更加生动和亲近。
4、地方志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民国江湾里志》的出版和电子化,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传承,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首先,地方志作为社会记忆的载体,提醒我们珍惜历史遗产,弘扬文化传统,促进社区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凝聚力。
其次,通过对地方志内容的研读和理解,可以为当前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参考。例如,从江湾里的社会组织和行政管理模式中汲取经验教训,有助于解决当代城市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地方志的电子化推广和应用,不仅拓展了历史研究的视野和方法,也为当代社会文化建设和城市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
总结:
《民国江湾里志》电子版的推出,不仅是对上海市虹口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贡献,也为全球研究者和社会大众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参考资料。通过其详实的记录和数字化的推广,地方志在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发展中展现出无可替代的价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
This structure and content layout follow the provided specifications, aiming to comprehensively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Jiangwanli Chronicles” in Shanghai’s Hongkou District. Let me know if there are any adjustments you’d like to make!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