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嘉庆东流县志》三十卷 吴篪修 李兆洛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安徽省池州市地方志,东流县志(清嘉庆版),清吴篪修,李兆洛等纂。嘉庆二十三年(1818)刊本。三十卷。分图、表、志、传四目记之。其中,图,包括县境图、城廓图、唐丰上乡图、唐丰下乡图、晋阳乡图、维新乡图、县署图;表,包括纪事沿革、职官选举表;志,包括疆理、山川、营建、赋役、学校、兵防、祠祀、沟洫、五行、艺文、古迹各志;传,包括良吏、仕宦、忠节孝友、文学、义行、隐逸、耆寿、列女、寓贤、仙释各传,最后附序录。是志注重考订辨证,一事一语,其所自来,体例严谨有法。
东流县为古旧县名,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升东流场置东流县,属江洲。治所在今安徽东至县西北东流镇。以大江东流为名,取义大江东去,势不可挡,寓意地处江岸,江水福佑,尊崇自然,顺势而为。1959年5月15日,撤销东流县、至德县,以原两县所辖区域合并设立东至县。
至德县为古旧县名。唐至德二载(757年)置,治今安徽省东至县东北梅城(秋浦)。属宣州。“以年号为名”(《元和郡县志》),以唐代年号“至德”为名。至德一名,取最高的道德,盛德之意,寓意至善之德,以德治国。五代吴改名建德县。1914年改名秋浦县,1932年复置至德县。1959年与东流县合并设置东至县,治尧渡镇。
东至县本来是取东流、至德两县首字为名,虽说也无可厚非,我国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县市名更名,也大多采用这种方法,但这是一种偷懒的做法,没有想到地方长远发展和地域文化传承。本来很好的县名,无论是东流(大江东流,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是至德(至善之德、最高道德),保留哪个县名都比选取首字拼合的东至县名响亮、有文化内涵。
东至一词说不出具体含义,从字面理解,就是表示四至方位的临时语词,不是固定词组语。此名没有传承地域文化内涵,也让本地人没有自豪感和归属感,也很难从县名凝练出县训等历史文脉和思想文化的价值观。东至虽与冬至同音,却远不如冬至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另外,东至,表示东边界限,也就是向东到头的意思,这就限制阻碍了开拓发展的思想,有止步不前和到头了的观念。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县名的命名多么重要,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否则就相反。总之,1959年草率的更名之举,没有让东至县后人享受到佳名带来的福利和恩泽。
地方志的编纂需要注重与当地教育机构和文化机构的合作。学校、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是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与这些机构的合作可以为地方志的编纂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和专业指导,促进地方志的质量和影响力提升。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将深入探讨《嘉庆东流县志》三十卷的数字化版本,特别是安徽省池州市所保存的吴篪修和李兆洛所纂的地方志PDF电子版。文章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其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内容结构与特色、地方志在数字化进程中的应用,以及PDF电子版的下载与传播影响。通过这些角度的阐述,文章旨在全面解读这本地方志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被传承和利用。最终,文章还将对数字化地方志的未来展望进行总结,并呼吁更多的地方志文化传承工作。
1、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
《嘉庆东流县志》是清朝时期安徽省池州市所编纂的一部地方志,它由吴篪修与李兆洛共同编写,历时多年,最终于嘉庆年间完成。这本地方志不仅记录了东流县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社会状况等基本信息,还承载了丰富的地方文化与民俗传统。地方志的编纂通常是由地方官员或士人完成,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记载历史,也起到了弘扬地方文化、规范地方治理的作用。
《嘉庆东流县志》作为池州市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历史价值不可小觑。它不仅涵盖了池州市的行政区划、人口、经济、风土人情等多方面内容,还深刻反映了清代地方社会的运作方式。无论是学术研究、地方历史考证,还是对于现代池州市的文化传承,《嘉庆东流县志》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历史意义。
此外,这本地方志也在传承地方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保存了大量的地方民俗、宗教信仰、传统手工艺等内容,这些都是现代社会难以复原的宝贵文化遗产。通过对《嘉庆东流县志》的研究与传承,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池州市的历史文化,也能够增强人们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2、内容结构与特色
《嘉庆东流县志》共分为三十卷,每一卷都详细记录了与东流县有关的各类信息。从地理环境到行政区划,从名胜古迹到地方人物,再到民间习俗、风土人情等,内容的覆盖面广泛,堪称一部全面、细致的地方百科全书。
这部地方志的最大特色之一是它对地方历史的深入挖掘。地方志编纂者往往会结合历史文献、地方记载以及民间传说等多种资料进行整理,因此地方志不仅有史实性的描述,还往往带有地方特有的情感与色彩。在《嘉庆东流县志》中,吴篪修与李兆洛不仅仅记录了地方的干旱与洪水、战争与和平,还通过对人物传记的细致描写,生动展现了东流县独特的风土人情与地方特色。
另外,地方志的学术性也体现得尤为突出。《嘉庆东流县志》详细记录了地方经济、农业、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对农业经济和地方官员的治理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在当时,这部地方志不仅仅是地方的“年鉴”,更是地方治理的重要参考材料,对后来地方治理模式的构建有着深远的影响。
3、地方志的数字化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纸质地方志逐渐面临着保存与传播上的困境。而数字化成为了现代地方志传承与发扬光大的关键途径之一。《嘉庆东流县志》PDF电子版的出现,正是数字化时代的一项重要成果。通过电子化的方式,地方志能够被更广泛的人群所接触与利用,从而增强其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
地方志的数字化,不仅能够更好地保存古老的文化遗产,还能够将其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通过将《嘉庆东流县志》以PDF格式进行电子化,不仅能有效解决纸质版志书保存难度的问题,还能便捷地进行数据的检索与共享。这对于学术研究、历史考证、地方文化推广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帮助。
此外,数字化地方志还能够为更多的人提供在线阅读和下载的便捷途径。《嘉庆东流县志》的PDF电子版可以通过网络轻松下载,使得即使身处异地的人们,也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这本地方志。这种电子版传播形式,突破了传统纸质地方志的局限,极大拓宽了其影响力和传播渠道。
4、PDF电子版下载与传播影响
《嘉庆东流县志》的PDF电子版提供了一个极为便利的获取渠道。与传统的纸质书籍不同,PDF电子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与保存,特别适合现代人对于信息获取的需求。在网络平台上下载《嘉庆东流县志》PDF版,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空间成本,让更多的读者能够轻松地接触到这本地方志。
同时,PDF电子版的下载不仅仅是个人学习研究的便利工具,它还为地方志的传播创造了更加广泛的平台。通过互联网,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历史学者、文化爱好者等,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并引用这本地方志。它不仅能够促进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播,还能够为地方的文化交流提供新的机会。
在更广泛的层面上,PDF电子版的普及也有助于促进地方志的现代化与国际化。通过数字化平台,这类地方志不仅能够在国内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力,也可以通过翻译等手段向海外读者传播,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池州市及安徽省的地方文化与历史背景。
总结:
《嘉庆东流县志》作为池州市地方文化的瑰宝,不仅记录了当地的历史沿革、社会变迁、风土人情,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价值。通过数字化的PDF电子版,这本地方志不仅得到了更好的保存,还能够更加广泛地传播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现代社会传承与发扬地方文化的重要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方志的数字化进程还将继续加速。这不仅能促进地方文化的全球传播,也为地方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更便捷的工具。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地方志的数字化,并希望这类文化遗产能够在新的技术环境下焕发出更大的光彩。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