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忠县《道光忠州直隶州志》八卷 清吴友篪修 熊履青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重庆市忠县地方志,道光《忠州直隶州志》八卷・首一卷,清吴友篪修,熊履青纂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吴友篪,字编山,江苏吴县人,监生,道光四年(1824)任忠州知州。熊履青,字耳山,忠州人,嘉庆十五年(1810)举人。吴友篪来任知州后,得知熊履青的祖父曾经纂辑有州志志稿,但遍寻无着,复延请熊履青出来总其事,开局纂修。熊履青约集本县诸生三十二人分别进行采访,自己亲自汇编,经过十八个月的努力,方纂辑成书。然后又送请省里各衙门订正,于道光六年(1826)刊刻印行。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复用铅字翻印发行。此《忠州直隶州志》分八门六十三目附八目,约20余万字。凡例中称,资料来源十分之六是熊文稷旧稿,十分之三为新采访搜集而得,十分之一采自省志。是故仍以山川古迹、寺观陵墓、学校人物等记载为详。未列艺文门,历代诗文辞赋皆附载于各相关门类之中,即以上述门类收录为多。增纂了清代后期一些着名人士如张问陶,邑举人刘以瑜,以及友篪、履青诸人的诗文。《忠州直隶州志》陵墓中以唐陆宣公墓所载史料最多,包括墓侧怀忠堂之记、说、祭文、诗词等,达万余字。陆资于唐贞元十一年(795)被贬为忠州别驾,卒后葬于州南之屏风山。《忠州直隶州志》物产门所载史料有其特别的价值,如古往今来本境所产之木莲树、荔枝、引藤、桃花鱼等特产,记述颇详。职官门之政绩类多载汉唐以降名官事迹,有如汉之严颜,唐之陆资、白居易、李吉甫,宋之欧阳询等,亦具较高的史料价值。
该《忠州直隶州志》今存道光六年(1826)刻本,民国二十一年(1932)忠县政府铅印本。
地方志的编纂需要注重与当地教育机构和文化机构的合作。学校、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是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与这些机构的合作可以为地方志的编纂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和专业指导,促进地方志的质量和影响力提升。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重庆市忠县《道光忠州直隶州志》是清朝时期地方志的经典之作,由吴友篪修、熊履青纂写。这部八卷本的《忠州直隶州志》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详细记录了忠县的地理、历史、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内容,还为后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本文将围绕“重庆市忠县《道光忠州直隶州志》八卷 清吴友篪修 熊履青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这一主题,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分别是:地方志的历史背景、修志者的贡献、地方志的内容和价值以及电子版的下载与传播。通过这些方面的深入探讨,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这部地方志的全面了解,并探讨其对于历史、文化研究的意义。
1、地方志的历史背景
《道光忠州直隶州志》是清朝时期地方志的一部分,忠县,现属于重庆市,历来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地方。作为地理志的一部分,这部地方志不仅有着历史的价值,也承载了忠县区域的地方特色。清朝时期,地方志的编纂活动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尤其是在道光年间,地方志的修编成为了朝廷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之一。地方志的修编不仅是地方历史的记录,也是一种政治行为,旨在通过对地方情况的详细记载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控。
《忠州直隶州志》的编纂工作由忠县地方官员吴友篪和熊履青共同负责。清代时期,地方志的修编者通常是地方文人、官员或是学者,他们具备了较高的文化修养与史学素养。吴友篪和熊履青作为当时的著名学者,他们对忠州的地理、历史和社会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整理,为忠县乃至更广泛区域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地方志的编纂过程中,吴友篪和熊履青对忠县的风土人情、历史事件、文化遗产等进行了详细记载。由于地方志本身的编纂受到当时清朝政治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因此在内容上不仅包含了事实性的历史记录,还有许多理想化的政治宣传元素。地方志作为古代中国政治与文化的记录,承载着极大的历史责任,它不仅影响了后世的学术研究,也成为地方文化认同的象征。
2、修志者的贡献与历史影响
吴友篪和熊履青是《道光忠州直隶州志》的主要修编者,他们的工作不仅在当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也对后世地方志的编纂和历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吴友篪在忠州地区的学术地位极高,他精通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对于地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有着深刻的理解。而熊履青则在资料收集和整理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耐心细致地考证忠州的历史文献,确保了志书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两位修志者的工作,不仅仅是对忠县地方历史的单纯记录,更在于通过这些记录构建起了一种地方认同感。忠州的历史、文化、人物等被系统地整理和保存,形成了这部地方志独特的学术价值。尤其是在当时,许多地方的历史资料尚未得到系统化整理,这使得《道光忠州直隶州志》成为了地方学术研究中的一部珍贵典籍。
此外,修志者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所提出的“修志精神”。他们倡导的严谨态度、详细考证和客观记录的原则,影响了后来的地方志编纂工作。可以说,吴友篪和熊履青的修志实践为清代乃至中国古代的地方志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在当时的学术圈内树立了较高的标准。
3、地方志的内容和价值
《道光忠州直隶州志》八卷内容丰富,涵盖了忠县的方方面面。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发展,每个方面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地理部分详细记录了忠州的山川、河流、气候等自然特征,为后世的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历史部分则详细阐述了忠州自古至清代的历史变迁,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众多,其中不少史实至今仍被学者引用。
在人文方面,地方志还记录了忠州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民俗习惯等,展示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尤其是在忠州的文化传承方面,地方志中有着大量的文人诗文、地方学派的记载,这些对于研究清代忠州的文化形态和社会变迁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第一手资料。
《忠州直隶州志》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而且在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它是了解忠县历史文化的宝贵文献,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对于今天的文化研究、历史学科以及地方性文化的复兴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对于研究忠州历史的学者而言,《道光忠州直隶州志》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
4、电子版下载与传播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纸质文献的数字化成为了当代学术研究的重要趋势。《道光忠州直隶州志》的电子版PDF版本的发布,使得这部经典的地方志更加便捷地被学者和公众所获取。电子版的发布不仅解决了传统纸质文献保存难、传播慢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地方志的可访问性和传播范围。
电子版地方志的普及,尤其是在学术界和历史研究领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者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轻松查阅忠县历史资料,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此同时,电子版的地方志也推动了地方历史文化的推广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忠县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
下载电子版《道光忠州直隶州志》也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家乡历史情结的人来说,通过电子版志书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增强对地方历史的认同感。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这些地方志将能够更加快速和高效地传播,为后世提供源源不断的历史文化资源。
总结:
《道光忠州直隶州志》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地方志,它也反映了清朝时期地方治理与文化认同的历史现象。通过对这部地方志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忠县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部志书的电子版发布使得这部经典之作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也为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总之,《道光忠州直隶州志》是忠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电子版的发布无疑为其传播与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地方志得到数字化,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