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续修澧州志》四卷: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清朱士华修、龚遇暹纂的高清电子版PDF下载
地区: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地方志
书名:康熙澧州志(即康熙续修澧志)
卷数:全四卷
作者:清朱士华修、龚遇暹纂
版本: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本
史部:方志类
格式:日本藏高清PDF电子版
类型:中国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下载
大小:37MB
页码:115页
备注:康熙续修澧志存世极为稀少,国内已十分难觅其踪迹,此本为日本珍藏孤本,书本完整且字迹清晰高清,实属非常珍贵罕见。
《康熙澧州志》是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的地方志,共分为四卷。该志由清朝时期的朱士华修和龚遇暹纂撰写。朱士华,字君实,号馥斋,出生于奉天(今辽宁沈阳),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至二十三年担任澧州知州。龚遇暹,字洁庵,号玉山,是澧县的本地人,是一位诸生,着有《笔撞题序》、《评史娱言》、《谷音堂诗文存》等作品。
《康熙澧州志》是在明朝万历年间高尚志的《澧纪》的基础上续修而成,涵盖了天启、崇祯、顺治和康熙四朝的历史事件。修书始于康熙二十三年,并在同年完成出版,记载的历史事件也止于该年。正文分为二十四门,没有目录,约有四万余字,是澧州三次修志的一部作品。
《康熙澧州志》详细记载了澧县的山水风景,包括二十一座山和十一条水,并对嘉山、夹山、九澧等水域进行了考证,史料详实可信。秩官记中记载了从顺治至康熙九年期间分守上荆南道、岳常澧道的各类文武官员共五十二人。封建部分以四十八字简要记述了明朝华阳王封藩澧州的情况。冢墓记中记载了澧县的高鹏、名人宋玉等十四座古墓。宦迹记中记录了从汉朝纪信、马援,唐朝李泌,宋朝李允则,到元朝至清朝的澧州名宦,有助于辨证古史。康熙澧州志续修部分增补了顺康近期的历史事件,对澧州的史事进行了广泛的征集旧书、博采新书、参互考证和校正谬误的工作,是一部比较完善的方志。
《康熙澧州志》的刻本可追溯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同时也有一份于1977年的胶卷本存在。
有需要联系v;hx-25678
摘要:《康熙续修澧州志》四卷是清代历史文献中的一部重要地方志,由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的朱士华修、龚遇暹纂修而成。这部地方志详细记载了澧州(即今天的澧县)从古至清代的历史、地理、文化及其社会情况,体现了清代地方行政与民间生活的独特面貌。本文主要围绕《康熙续修澧州志》四卷的高清电子版PDF下载进行讨论,详细阐述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编修过程、内容特点以及其现代数字化版本的传播和意义。文章通过四个方面深入剖析这部地方志,为研究澧州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也展示了地方志在当代社会的保存与传承的重要性。
1、《康熙续修澧州志》概述
《康熙续修澧州志》是澧县地方志的修订版本,由清代澧州知县朱士华主修,龚遇暹等人参与编纂。该志书于康熙年间完成,既是一部地方性的历史文献,也是了解澧州地区在清代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这部志书包含了澧州的山川地理、政区划分、风俗人情等方面的内容,对研究澧州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康熙志》系列的延续,《康熙续修澧州志》不仅对澧州的自然景观、经济状况进行了详细记录,还深入描述了当地的官府行政体系、科举制度及民间风俗。其最大的特色是对澧州历史上多次大规模水灾与旱灾的记载,这为后来的历史学者提供了重要的气候变化研究材料。
该志书的内容涉及的广泛,涵盖了澧州的地理、人口、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是研究澧州历史不可或缺的文献之一。其内容的详尽性、系统性和地方性,使其成为澧县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2、编修过程与历史背景
《康熙续修澧州志》的编纂过程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由澧州知县朱士华主修,并邀请龚遇暹等地方学者参与。这部志书的编修不仅是一项地方政府的行政工作,也是当时学术文化繁荣的一部分。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之一,文人风雅,志书的编纂成为了文人展现学识和地方治理的一种方式。
澧州自古以来便是湘西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中心。清朝康熙年间,地方政府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尤为重视,这也促成了《康熙续修澧州志》的编纂工作。编修者不仅依托大量的文献资料,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与走访,确保所记载内容的真实与准确。这一过程中,编修者注重史料的真实性与系统性,力图让志书在保存地方历史的同时,能为后代提供一部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康熙续修澧州志》的完成标志着地方志编纂的一项重大成就,其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地方史学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地方治理的效率。通过这部志书,澧州的历史、文化得到了系统整理,也为后来的地方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3、《康熙续修澧州志》的内容特点
《康熙续修澧州志》四卷内容包括了澧州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人口概况、行政区划、名人志、科举记录、风俗民情等多个方面。首先,在地理部分,志书详细描述了澧州的山川河流、气候特点以及自然资源,体现了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其次,在历史部分,志书不仅记录了澧州自古至清代的历史,还着重描述了澧州的政治、军事和社会变迁。从早期的楚国到后来的唐宋时期,再到清代的政治结构,地方志通过细致的历史记载为我们展示了澧州悠久的历史脉络。
此外,志书还在社会风俗和民情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记录,介绍了澧州人民的生活习惯、节令风物、地方饮食文化、传统工艺等,这些内容对于研究地方文化、民俗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4、数字化与《康熙续修澧州志》的现代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纸质文献已经面临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康熙续修澧州志》的高清电子版PDF下载正是响应了这一需求。通过数字化技术,古老的志书得以保存和传播,确保了其在信息化时代的传承。
数字化版本不仅保留了《康熙续修澧州志》的原始内容,还大大提高了其便捷性。研究人员和爱好者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查阅志书内容。此外,数字化版本还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自动翻译等功能,提升了使用效率和研究的深度。
《康熙续修澧州志》的高清电子版不仅对澧州历史的研究者提供了便利,也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传统文化与地方历史的窗户。数字化技术使得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献更加易于保存、传播和共享,具有深远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总结:
《康熙续修澧州志》四卷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地方志,记录了澧州从古至清代的自然、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其详细的史料和丰富的地方特色,为后代研究澧州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同时,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志书的高清电子版PDF下载让这部经典之作得以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发扬光大。
通过数字化技术,更多的读者和研究者可以便捷地获取这部志书的内容,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支持,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可能。我们期待《康熙续修澧州志》能够在未来继续发挥其重要的学术与文化价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