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介绍
资料名称:李信军《道学百问》上中下三部PDF,中华文化、文明绵延五千年而不衰。自伏羲根据“河图、洛书”而画八卦,神农尝百草(指医学),黄帝订礼仪、创文字、定干支、制乐器,教导百姓播种五谷等。至此,我国古文化已形成,并伴随着华夏文明,延续到了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我国古文化、古文明最为鼎盛、繁荣的时期(据出土的文物,陶器、铜器等,即可说明这一问题)。
到了周文王时,他又根据阴阳变化、四时更替,将这一古文化(指伏羲的八卦)演变为《周易》.
故学界指出:“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流”,“道”文化整个贯穿着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从伏羲的“河洛”文化至黄帝时的“天神信仰”;殷商时的“鬼神崇拜、宗祖祭祀”;周文王又根据历史的发展将其演变成《易》辞文化,到了东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又撮其精要、集其大成,着述成了令古今中外叹羡的《道德经》.至此,“道”文化正式“定名”,并伴随着中华文明一直相沿至今。
关于“道”文化的渊源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所说:“真正把五千年来中国文化,发挥的光辉灿烂的,是道家老庄之学”。我国着名学者,中国社科院胡孚琛、吕锡琛教授说:“中华民族自伏羲、黄帝、老聃(老子)一脉相承的道学文化,是东方智慧的结晶,其学“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又“中国三皇五帝时代的文化是原始的道学文化,它为人类留存下大同社会的文化基因”。
大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是以少数民族为统治的中央政权。清王朝在梦想以外来文化、外来文明巩固和加强他的统治政权的时候,曾采取了一系列相关的方针和政策。这些措施的实施,最终历史证明它是错误的、极左的,也是自我走向灭亡的选择。诸如:
一、亲满抑汉。大清是以满人建立的统治政权,其唯恐汉人不服、处处设防。在政治上满人(八旗子弟)独霸朝纲、飞扬拔扈,欺辱、排斥汉臣。致使许多饱学之士,宁愿归隐乡野也不愿与其效力。二、精神丧失。为了大清江山稳固,统治者不去提倡大汉文化,却鼓励和推行自己的满族文化,甚至在全国强行推动他的“剃发令”。同时为了泯灭汉文化和民族凝聚力,极力贬低、压制、排斥本位文化,致使国学衰败、传统丢失,民族精神荡然无存!
三、丧权辱国。当西方借用强势“外用武力、内用文化侵略”之际。统治者不敢把枪口对准西方列强,却瞄向了自己的同胞。如大清末期签订的一条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基本上多和西方洋人的传教士强行传教,而老百姓奋起反抗、抵御,或杀教士,起义有关。
资料截图
资料目录
- 《道学百问》(上)——李信军.pdf
- 《道学百问》(中)——李信军.pdf
- 《道学百问》(下)——李信军.pdf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道学百问》是李信军先生撰写的一部涉及道学哲学、道家文化及其历史传承的重要著作,涵盖了上中下三部内容。全书以问答的形式深入探讨了道家思想的核心问题,涵盖道家经典的解释、道家哲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以及当代道家文化的应用等内容。该书通过简洁明了的问题和回答,向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浅出的道学学习平台,不仅有助于道家思想的研究者理解其中的深刻智慧,也能帮助一般读者更加接近道家文化的精髓。本文章将从书籍的内容结构、哲学思想、道家经典解读和现代应用四个方面,对《道学百问》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解读。
1、《道学百问》的内容结构
《道学百问》分为上中下三部,其中每一部都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展开,全面阐述道家文化的各个层面。上部主要集中在道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思想上,探讨了道家的基本概念与道家的源流,尤其对“道”这一核心理念进行了详细解读。中部则进一步扩展,探讨了道家哲学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深入讲解了道家思想的实际运用与影响,尤其在个人修养与社会行为方面的指导思想。下部则更加侧重于道家经典的解读与历史传承,着重讲述了《道德经》、《庄子》等经典著作的哲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全书的结构严谨且层次分明,每一部分都有独立的主题,又在全书的框架内形成互相关联的整体。上中下三部内容相互补充、互为因果,使得道学的学习与理解具有了一种系统性。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李信军先生巧妙地将复杂的道家思想通过问答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得读者能够在不同层次上逐步加深对道学的理解。
《道学百问》的问答体式也使得内容更为生动与易懂。每个问题后面的回答不仅简洁明了,同时又不失深刻的哲学探讨。李信军先生通过这种简明的方式,将道家思想深邃的哲学层面转化为平易近人的语言,使得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道家的智慧。
2、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解读
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可以通过“道”这一概念来进行理解。在《道学百问》中,李信军先生对“道”的多层次含义进行了详细解析。道,作为道家思想的根本理念,既是宇宙的本源,也是万物的运行法则。李信军通过问答的方式,将“道”不仅仅看作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更扩展为一种人生的智慧和行为的准则。
除了“道”这一核心概念外,道家哲学的另一个重要思想便是“无为”。“无为而治”的理念贯穿于道家哲学的始终,李信军也在书中多次强调这一思想的实践价值。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在顺应自然的状态下,通过减少人为的干预来实现事物的自我发展与和谐。无为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对个人的心灵修养与社会行为的影响,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道学百问》还对道家哲学的“阴阳”与“五行”进行了讨论。道家思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通过阴阳五行的互动与变化来解释,李信军在书中通过简洁的问题和回答,将这一思想系统地梳理出来,为读者提供了更加清晰的哲学视角。阴阳五行不仅是道家哲学的基础,也是中医、风水、易经等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道家经典的深刻解读
《道学百问》不仅讨论了道家哲学,还深入探讨了道家经典著作的哲学内涵。李信军特别对《道德经》和《庄子》两部经典进行了精辟的解读。《道德经》作为道家哲学的核心经典,其思想深邃且具有多层次的象征意义。李信军通过问答形式将《道德经》中的“道”与“德”进行全面的解读,尤其是如何将这些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庄子》是另一部道家经典,其思想与《道德经》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与超脱。李信军对《庄子》的解读,着重强调了其中的“逍遥游”思想,认为人的终极追求应该是自由自在、不受束缚。李信军在书中通过具体的问答,探讨了庄子如何看待人生的意义、如何面对生死、以及如何与世界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除此之外,李信军还对《列子》、《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等道家经典进行了分析,这些经典中的智慧至今对我们的生活仍有极大的启发。在解读过程中,李信军将这些经典与现代社会、个人修养相结合,展示了道家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适用性。
4、道家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道家思想并非仅仅属于古代哲学,它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道学百问》特别强调了道家哲学如何在当代生活中找到应用,特别是在心灵修养、环境保护、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启示。李信军指出,现代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而道家思想恰恰提供了面对这些问题的智慧与方法。
例如,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都感到身心疲惫、焦虑不安,而道家所提倡的“无为而治”正是一种有效的心灵解压法则。通过减少过多的欲望与竞争,回归内心的平静,人们可以更好地面对外界的压力与挑战。李信军认为,现代人应当借鉴道家的智慧,学会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道家思想在环境保护和社会行为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在当今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回归道家的环保思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无疑对当代社会具有极大的启发。
总结:
通过李信军的《道学百问》,我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还能够掌握道家经典的精髓,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提升自身的精神修养与生活质量。道家文化不仅是一种哲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现代人应当从中汲取力量,以应对复杂的社会挑战。
道家智慧源远流长,而《道学百问》则是一本为现代读者提供了深入浅出道家哲学的书籍。希望读者通过本书,能够更加理解道家思想的独特魅力,并在生活中得到启发。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