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宪王救荒本草 徐光启 王磐 明刊本
zh210012587 周宪王救荒本草 徐光启 王磐 明刊本.pdf
684m 531页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以救荒为宗旨的农学、植物学专着。撰者朱(?~1425),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封周王,谥“定”,故又题周定王撰。朱“好学能词赋,以国土夷旷,庶草蕃庑”。他搜集草木种苗400余种,栽培于园圃,亲自观察记录、鉴别性味、访问民间,凡可以充饥者,命画工按植物实际生长情况绘出图谱(见图)。全书共收载植物414种,其中已见之于历代本草者138种,作者新增276种,恰为全书的2/3。分为草(245种)、木(80种)、米谷(20种)、果(23种)、菜(46种)五部。各部皆按叶、根、实、笋、花、茎等可食部分分类叙述。该书比较准确地记载了植物的名称、别名、产地、环境、分布以及形态特征、性味。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该书对形态特征的描述、花器官在分类上的作用以及学术用语的丰富等方面,都明显地超过了历代本草的水平。
此书是为抗灾荒、救饥民而作,故撰着时为难认的生僻字注音,运用形象的比喻、同类植物互相比拟的手法,再配以写真的图画,通俗易懂。全书以正确地辨认和安全地食用植物为中心组成框架结构,指导民众采摘果、叶,剥取树皮,挖掘根、茎,以及如何加工食用。救饥的食用方法有生食或鲜食、腌制和干藏,以及漂洗和长时间蒸煮等去毒方法。除救荒食用外,书中还记载了植物的综合利用方法,实用性很强。在它的影响下,明清两代先后有10部救荒着作问世,如王西楼《野菜谱》、周履清《茹草编》、鲍山《野菜博录》等。该书的内容也被大量摘引。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周宪王救荒本草 徐光启 王磐 明刊本》作为一部历史悠久的古籍,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明代时期中国传统医学的丰富内容,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应对自然灾害、救治贫苦百姓的医疗实践。该书通过具体的草药应用和治疗方案,汇集了许多有助于灾荒时民众生存的草药知识。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该本书进行详细分析,分别是:书籍背景与历史意义、徐光启与王磐的贡献、草药治疗原则及具体应用、以及《救荒本草》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每个方面的探讨将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部古籍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1、书籍背景与历史意义
《周宪王救荒本草》是明代重要的药学著作之一,最初由周宪王编撰,徐光启、王磐参与并完成了此书的整理和完善。其书名中的“救荒”指的是当时明朝社会中经常遭遇的自然灾害,特别是饥荒与疫病。由于明代的气候变化和社会动荡,导致了大量的农作物歉收与疾病蔓延,百姓生活艰难。因此,《救荒本草》便成为了当时对抗灾荒和疾病的一种实用指南。
这本书的编纂旨在提供一种民间可操作的药物治疗方案,帮助人民在灾荒时得到实质性的救助。通过汇集草药疗效的知识,《救荒本草》不仅成为了当时民间传承的重要医学书籍,也为后代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与其他中医经典如《本草纲目》相比,这本书更具针对性,直接回应了社会需求,体现了民间医药知识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重要性。
《救荒本草》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的药学贡献,更在于它在特定历史时刻的文化反映。这部书籍背后蕴藏的是对社会民众疾苦的关注,特别是在当时的治灾、救贫工作中,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实践的手段。它不仅仅是一本医学书籍,更是一部带有深厚社会责任感的文化遗产。
2、徐光启与王磐的贡献
徐光启作为明代著名的学者、科学家,具有广泛的学术背景。他不仅在天文学、地理学、农业学等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同时在医学领域也有着深入的研究。作为《救荒本草》的编者之一,徐光启在书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草药的分类和治疗效果的精细化处理。他凭借其广博的知识,结合实地调研和民间经验,整理出一系列治疗灾荒期间常见病症的草药。
王磐则是《救荒本草》另一位重要的参与者。王磐不仅仅是对药方进行注释和整理,他的贡献更在于理论上的总结与提升。王磐通过对草药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药材的独特性和临床应用效果的验证,使得本书的药理体系更加严谨。他尤其注重药物与食物的搭配使用,提出了不少药食同源的观念,这对于后来的药膳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两位学者的共同合作,使得《救荒本草》不仅具备了医学实践的价值,也具备了理论上的高度。通过他们的努力,这本书逐步形成了一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医学体系,帮助社会解决了灾荒期间的医药问题,体现了明代学者对社会实际需求的回应。
3、草药治疗原则及具体应用
《周宪王救荒本草》并非单纯的草药方剂集合,而是一部包含了药物治疗原则和具体应用的综合性医学著作。在书中,作者根据不同的疾病症状和人体的体质,详细列出了适用于不同情况的草药。其治疗原则可总结为“辨证施治、药食同源”,这种思想不仅延续了传统中医的经典理论,也对实际应用提供了更加具体和可行的方案。
书中对草药的应用十分讲究,很多药材的使用不仅仅是简单的单一药方,而是根据不同情况的变化,结合不同的草药进行合理搭配。比如,在治愈因贫困和饥荒引起的各种消化系统问题时,草药配伍的使用十分精妙,通过选择适合体质的草药,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恢复力。这种草药的使用,不仅限于理论上的总结,更是依靠作者们广泛的实践经验和细致的观察总结而来的。
在具体应用方面,书中详细介绍了许多与当时灾荒密切相关的草药方剂。例如,针对长期饥饿引发的身体虚弱,书中推荐了一系列具有滋补作用的草药;而在应对因为疫病而引发的症状时,则提供了不同的解毒、消肿、止痛等草药应用方案。这些应用方案不仅科学,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操作性,成为了当时解决灾荒问题的宝贵资源。
4、《救荒本草》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周宪王救荒本草》不仅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巨大的帮助,对后世的医学、药学研究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该书的理论体系为后来的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尤其是它强调“辨证施治”的原则,在现代中医的治疗方法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次,《救荒本草》在草药学的应用层面,开创了药材分类和草药组合的新思路。这种思维方式为后来的草药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使得草药的临床应用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在现代中药研究中,许多草药组合和方剂的研究,都能够追溯到《救荒本草》的理论基础。
最后,书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民在面对灾荒时的生存智慧,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求生本能。通过这本书,后人不仅能够理解明代社会的医学状况,还能从中汲取应对灾荒的智慧和力量,为现代社会面对类似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总结:
《周宪王救荒本草 徐光启 王磐 明刊本》作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医学经典,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草药治疗知识。通过四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救民于水深火热中的关键作用,而且在后代医学、药学以及社会灾难应对等方面,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