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3159-10)
页数:130页
《国医指南·百病治疗全书》上中下三卷_[李涵馥编着]_上海新文化书社[发行者]_[1929年]
因图片上传压缩画质会受影响,实际文件清晰度会更高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国医指南·百病治疗全书》成书于民国10年,是一部汇集传统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的综合性医书。全书对百病的病因、症状、辨证施治、方药应用均有系统的记载,充分展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其一,书籍的成书背景与历史价值,揭示它在民国时期医学环境中的地位;其二,书中所体现的中医理论体系,涵盖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核心内容;其三,书中对百病的诊治方法,包括方药、针灸、食疗等多元手段;其四,书籍在当今医学文化传承中的意义与现代价值。通过这四方面的探讨,既能还原《国医指南·百病治疗全书》的真实面貌,也能帮助我们理解中医在历史长河中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文章最后将结合全书的内涵做总结,归纳它的学术贡献与现实意义,以期为传统医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
1、成书背景与历史价值
民国时期正处于社会剧烈变革的阶段,西医传入与中医传统的碰撞交织,使得医界思想活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医指南·百病治疗全书》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一本医学参考书,更是中医群体在面对外来医学冲击时,对自身体系的一种整理与自信的体现。
此书成书于民国10年(1921年),彼时医学界存在“废止中医”与“保存中医”的争论。这部书的编纂者希望通过总结历代医学典籍和临床经验,形成一部内容翔实、系统全面的医学工具书,以巩固中医在社会中的学术地位。
从历史价值来看,《国医指南·百病治疗全书》不仅是医者临床治病的参考,也是民众居家养生的指南。它将艰深的医理与实用的疗法结合,使医学知识更贴近大众生活,这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
2、中医理论体系的呈现
书中对中医理论的整理系统而详尽,特别强调了阴阳五行的运用。阴阳为天地之道,五行为变化之理,二者贯穿于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之中,构成了全书理论的主线。这种思路让人看到中医哲学的深邃背景。
在脏腑学说方面,《国医指南·百病治疗全书》不仅重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还特别强调其相互关系和整体协调。例如书中明确提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并指出二者功能失衡可引发消化与情志相关疾病。
此外,经络理论在全书中占据重要地位。经络被视为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是沟通脏腑与肢体的桥梁。作者结合经典,强调“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治病原则,为后世针灸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3、百病诊治方法的探究
作为一本“百病治疗全书”,最重要的部分自然是疾病的诊疗方法。全书针对常见疾病,如风寒感冒、咳嗽痰饮、痢疾泄泻等,都有详细的辨证与处方。书中不单一追求药方罗列,而是注重“因人因时因地”施治,体现了中医的灵活性。
方药应用是书中的重点之一。许多方剂都来自历代经典,如“四君子汤”“小柴胡汤”等,但作者常常结合民国时期的社会现实,加入适合当时百姓生活条件的药材替代,使疗效兼顾可行性与经济性。
除了方药,书中还提及针灸、拔罐、艾灸等方法,并重视食疗与调养。例如对于虚弱体质,书中推荐米汤、山药粥等日常食补,这些方法既简便又易行,反映出传统中医以人为本、重视养生的特色。
4、现代价值与文化传承
时至今日,《国医指南·百病治疗全书》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关注,中医养生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部书中蕴含的理论与方法为现代人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在学术研究层面,该书为中医学术史的梳理提供了可靠资料。它不仅保存了大量传统医学知识,也折射出民国时期医界的文化心态,对于研究中医现代化进程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展现了中医“整体观”“预防为主”的理念。如今在健康管理、慢性病防治以及康养结合等领域,中医思路已逐渐融入现代医学体系,而《国医指南·百病治疗全书》正是这一思想的见证者与传播者。
总结:
《国医指南·百病治疗全书》是民国时期中医发展的缩影,它在保存和传播传统医学知识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全面系统的整理,它不仅帮助医者提高诊疗水平,也为百姓提供了健康指引。它是一部连接古今的重要医学文献。
今天重读此书,我们既能从中感受到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也能发现其对现实生活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传统智慧的力量,而应让二者相辅相成,造福更多人群。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