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文物志_1996版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大埔县文物志》
【作者】:张天蔚,罗建忠主编
【出版社】:
【时间】:1996
【页数】:169
【ISBN】:
第一章 概述
一、自然概况
二、历史沿革
三、人文概况
四、文物古迹分布(附分布图)
第二章 历史考古
一、古遗址
1、和尚岭遗址
2、林屋背后山遗址
3、结高岭墓群遗址
4、万川古城遗址
5、陶溪古窑址
6、黄泥坳古窑址
7、窑仔下古窑址
8、板坑古窑址
9、余里古窑址
10、明清两代古寨遗址
11、三洲古炮台与桃花古炮台遗址
12、商周时代文化遗存表
13、吴六奇古墓遗址
二、古墓葬
14、詹学传墓
15、南宋郑宰相嫡妻墓
16、翁万达墓
17、吴少柏墓
18、郑成功的“衣冠冢”
19、肖翙材墓
20、“清前代幽魂之墓”
21、杨缵绪墓
22、何如璋墓
三、出土文物
23、金星面山、屋背岭、斜背岭古墓发掘简介
24、A型Ⅱ式圈足壶
25、A型Ⅱ式大口尊
26、A型Ⅰ式大口尊
27、C型Ⅱ式陶圈足壶
28、A型Ⅱ式陶深腹豆
29、A型Ⅱ式石锛
30、A型Ⅰ式石锛
31、Ⅰ式石凿
32、石环
33、玉玦
34、Ⅰ式石戈
35、石玦
36、吴六奇墓发掘简介
37、鎏金铜冠顶
38、朝带铜扣带
39、腰形玛瑙饰
40、陶俑(出巡模型)
41、陶俑(坐衙模型)
42、陶俑(生活模型)
四、古建筑
43、茶阳老县城城墙
44、三河坝司城墙
45、大埔旧县署
46、大埔县学宫
47、花萼楼
48、维新楼
49、张弼士故居——光禄第
50、肇庆堂
51、灵觉寺(赤蕨寺)
52、清泉寺
53、灵岩寺
54、万福寺
55、石岩寺
56、云封寺
57、西华寺
58、南华寺
59、西来寺
60、杨林太公庙
61、安乐宫
62、广福宫
63、天后宫
64、石华表
65、文武阁
66、盘湖庵
67、邹公庙
68、文明塔
69、开元塔
70、永福寺塔
71、奎元塔
72、凤西塔
73、磊英阁
74、先觉字塔
75、“丝纶世美”石牌坊
76、“奕世流芳”木牌坊(节烈坊)
77、“中宪第”石牌坊
78、“天荣节孝”石牌坊
79、“天褒节孝”石牌坊
80、万川桥
81、女行桥
82、勋裕桥
83、仙基桥
第三章 金石
一、石雕
1、石人
2、石狮
3、石马
4、石羊
5、石豹
二、摩崖石刻
6、“蔡仙圳”摩崖石刻
7、“灵岩山”摩崖石刻
8、“龙门”摩崖石刻
9、“小有洞天”摩崖石刻
10、“山丰”摩崖石刻
三、碑刻
11、明兵部尚书翁万达圹志铭
12、清挂印饶平营总兵吴六奇圹志铭
13、清挂印饶平营总兵“葛如公事略”碑
14、张爷永思碑
15、“通乡禁碑”之一
16、“通乡禁碑”之二
17、奉县主示禁碑
18、遵示勒石
19、“庆斯堂”禁碑
20、地界碑
21、“奉宪严禁”碑
22、三河中山纪念堂记
第四章、节日习俗、宗教、艺文
一、节日习俗
1、春节
2、元宵节
3、清明节
4、端阳节
5、中元节
6、中秋节
二、宗教
7、茶阳基督教堂
8、三河天主教堂
9、高陂基督教堂
三、艺文
10、杨之徐《百侯十二景诗》摘
11、饶鸣镐《茶阳八景诗》
12、范引颐趣联选
13、张丹崖诗选
14、女诗人范荑香诗摘
15、张翱诗摘
16、何如璋《使东杂咏》摘
17、张薇《且庵吟草》摘
18、张六士《瓠庐诗钞》摘
19、廖国础诗文选
20、馆藏部份古字画选
21、馆藏部份古书目录
22、文物古迹对联拾萃
第五章 革命文物
一、革命遗址、旧址
1、中共大埔第一个支部遗址
2、大埔第一个工会组织旧址
3、大埔第一个农会组织旧址
4、中共大埔第一个县委会遗址
5、“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遗址——笔枝山。(附:三河坝战役情况介绍)
6、工农革命军饶和埔独立支队成立旧址——西竺寺
7、工农通讯社青溪交通站——永丰号遗址
8、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
9、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成立旧址
10、中共闽粤赣边区委员会成立旧址——启明寺
11、中共韩东地委、饶和埔县委、韩江军政干部学校旧址
12、中共华南分局五级党委旧址——晋寿楼
二、纪念堂、纪念碑、公墓
13、三河中山纪念堂
14、茶阳革命烈士纪念碑
15、西河革命烈士纪念碑
16、岩上汪光聪烈士纪念碑
17、大麻革命烈士纪念碑
18、“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
19、百侯革命烈士公墓
三、革命遗物
20、瓷地雷
21、三河坝战役时遗留下来的子弹壳
22、“八一”起义军送给农会的枪枝
23、朱德同志用过的毛毡
24、大革命时期大埔县委油印的宣传口号
25、革命传单
26、埔东苏维埃政府信
27、大埔县委告农民书
28、埔东区委紧急通令
29、十二月妇女歌
30、老苏区人民劝团丁歌
31、周恩来同志用过的桌子
32、古大存同志在埔活动时用过的手枪
33、南委事件发生时用过的铜锣
34、大埔角军民合作社布告
35、南方人民银行纸币
附:大埔县博物馆历任馆长、副馆长名单
文博工作大事记
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赞助单位、个人简介
芳名录
后记
· 大埔县文物志_1996版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大埔县文物志_1996版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大埔县文物志_1996版_》是一本详细记录大埔县文物的书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该文物志不仅展示了大埔县丰富的历史遗迹,还深入探讨了每一处文物的背景、意义和文化传承。通过对文物的系统性整理和阐释,该书为研究大埔县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大埔县文物志_1996版_》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探讨了该书的编纂背景和历史意义,然后深入分析了书中所涉及的主要文物类别,接着对文物保护和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总结了文物志对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的深远影响。
1、编纂背景与历史意义
《大埔县文物志_1996版_》的编纂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大埔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古代文物面临着被遗忘或损毁的危险。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相关部门决定编纂一部完整的文物志,记录和整理大埔县的历史文物。通过这一工作,不仅为后代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也唤起了人们对文物保护的关注。
从历史意义上来看,这部文物志不仅仅是对大埔县文物的简单记载,更是一部反映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文献。它通过详细的分类、编号和描述,系统地展现了大埔县丰富的文化景观,使得这一地区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文物志所记载的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信息,是理解大埔县历史的钥匙。
此外,《大埔县文物志_1996版_》还起到了推动学术研究的作用。学者们可以根据该文物志中的资料,进行更深入的考古和历史研究,从而更好地认识大埔县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变迁。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来说,这本文物志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2、文物类别的分类与阐述
《大埔县文物志_1996版_》详细记录了大埔县各类文物,文物的种类繁多,包括古代建筑、雕塑、陶器、碑刻、古籍、民俗用品等,每一类文物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书中不仅对每一件文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还根据文物的类型、历史背景、出土地点等因素进行了分类整理。例如,古代建筑类文物主要包括寺庙、古桥、遗址等,这些建筑承载着当地的宗教信仰、历史变迁以及建筑艺术的精髓。
雕塑和陶器是《大埔县文物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埔县地区出土了大量的石刻雕塑和陶器,这些文物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生活智慧。书中通过对这些雕塑和陶器的分析,揭示了它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
此外,碑刻和古籍作为重要的文献资料,也在《大埔县文物志_1996版_》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碑刻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地方文化的象征。古籍则承载着知识的传承,尤其是一些保存较为完好的书籍,为研究大埔县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3、文物保护与管理问题
文物保护是《大埔县文物志_1996版_》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大埔县的许多历史文物面临着破坏和消失的风险。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文物保护。首先是加强文物的调查和登记工作,确保每一件文物的详细信息都能得到记录,便于后期的保护和修复。
此外,对于那些历史悠久且有着重要文化价值的文物,当地政府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措施。例如,一些重要的古代建筑和遗址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破坏或改变其原貌。为了提高人们对文物保护的意识,政府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鼓励公众参与文物保护。
《大埔县文物志_1996版_》本身也起到了文物保护的作用。通过详细的记录和科学的分类,文物志为文物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无论是修复、管理还是展示,都能依据文物志中的数据进行精确操作,从而确保文物得以妥善保护和传承。
4、文物志对学术研究的贡献
《大埔县文物志_1996版_》不仅是一本文物资料集,它更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工具。首先,文物志为考古学者和历史学者提供了详尽的资料支持。通过对文物的年代、材质、形态等方面的研究,学者们能够更好地推测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征。文物志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广泛而系统的框架,研究者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其次,文物志对地方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大埔县的历史不仅仅是地方性的,它与周边地区乃至更广泛的区域历史息息相关。通过对《大埔县文物志_1996版_》中的资料分析,研究人员能够了解大埔县在中国历史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其文化的多样性。
最后,文物志还为人文学科的交叉研究提供了契机。例如,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和民俗学等学科可以通过《大埔县文物志》进行交叉研究,从而揭示出大埔县文化遗产的多维度特征。
总结:
《大埔县文物志_1996版_》是大埔县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物资料,也为文物保护、管理、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这部文物志,我们不仅能了解大埔县的历史文化,还能反思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平衡发展与文化保护,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弘扬地方文化,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大埔县文物志_1996版_》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起点,也为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